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促使国家形象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存在不少问题:对内传播多且对外传播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曲解与误传、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媒体占据着世界传播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意识不够、国内与国外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新媒体病毒式传播方式,加强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重视传播的国际化视角,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胆邀请外国媒体,多渠道宣传中国形象;多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巧用新媒体,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2.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国家形象是一国在世界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外在体现。随之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不断加速与融合,国家间经贸、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有效保持并提升国家形象已成为多数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随之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载体对于国家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高效、规范、得体的媒体语言传播更是媒体工作建设的核心。因此针对我国媒体语言传播中规范性不强、渠道较窄、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构建完善国家形象战略,完成媒体语言传播规划;规范媒体语言的使用;拓展媒体渠道、增强影响力、提升话语权;通过媒体语言传播文化教育间接提升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关系领域,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城市之间的交往也愈发密切。以城市或区域为基础的次国家行为体主导的外交方式逐渐成为国家总体外交框架中重要的一环。温哥华市作为加拿大最大和最繁忙的港口城市,其城市外交起步较早、形式多样。近年来,我国城市外交的研究发展迅速,对温哥华市外交实践的研究,有利于为我国城市外交的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樊拥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3-117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和传受关系格局均已发生变化,如何调适和改进单调性路径的传播模式成为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问题。从传播主体结构框架的适应性转变、传播形态方式的针对性改进、传播中介桥梁的精准性借用等作为层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作为国家传播主体的官方机构应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超强联接能量,为国家形象传播提供平台,吸引非政府组织和广大民众参与,并承担正向的积极引导职责;国家形象传播方式应将精英文本与表述转化为大众文本与符号,利用易读有趣的绘画、影视等低语境符号传播,吸引不同国家、阶层、文化人群对国家整体形象产生认同,这是提高国家形象传播成效的优选策略;国家形象传播还需要依据不同社交网络的属性特征,有技巧地植入国内外的各种新媒体社群圈层,加大有质量的利我形象信息植入数量,并利用网络中介团体等的实地经历来让国外民众切身感悟中国风貌,鼓励支持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与国外民众共同生活的虚拟体验活动,增加相互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国家形象传播的认同成效和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与外交具有相关性。国家形象外交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形象作用的凸显。不同的外交主体和外交对象的组合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国家形象外交形式:官方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三者发挥不同作用,共同塑造着国家的形象。文章以2000—2008年美国的形象外交为例分析了这三种外交形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2010年经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已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表明中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一个强大的中国将给世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和谐的基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负面的舆论却潮起潮落,没有销声匿迹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梁晓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要认清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的现实,应该从整体战略构建、跨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多重传播、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国民素质的提升、综合传播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工作,还要避免形象虚幻化、传播形式化、认知框架传统化、交流输出意识形态化、话语表述他者化、形象打造浮躁化等方面的误区,更好地促进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构建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公共外交已逐渐成为我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云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1-115,119
新媒体时代带来全新的媒介格局,高校的形象传播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不能因为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而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优势,要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发挥优势的同时又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打造高校形象传播的全方位深层次格局。本文通过阐释新媒体时代的概念和特征,分析新媒体对于高校形象传播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而探寻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高校形象传播的新思路是高校形象建设顺时应势的结果,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崛起的关键阶段。要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崛起的“光荣孤立”,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必须塑造、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国家媒体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塑造者和主要传播者,此次中央电视台等国家媒体在汶川地震的灾难报道中,传播并塑造了一个快速高效、领导有力、以民为本、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并积极“引导”国外传媒正面塑造中国形象,承担起了一个大国国家媒体应有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设立全国性的规划协调机构,对国家形象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国家形象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标志、总体公共关系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城市形象、历史形象、文化形象和国家形象等因素。本文立足于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现状,从用户使用社交媒体入手,研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行为特征,并通过研究分析界定影响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效果的因素,以传播学基本理论为支撑,阐释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效果的建议和举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崔维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58-64
共情传播与国家形象关系密切,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凝聚民心,激发民众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共情传播也为破解国家形象存在的困境与障碍提供了情感支撑。但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共情极化、共情超限、“反共情”都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社交媒体发展,为破解两者矛盾带来渠道和技术支持。通过共情融入国家形象传播平台建设、精准共情营造有利于国家形象的舆论环境、共情议题提升国家形象议程设置能力三个途径提升国家形象与共情传播的有机结合,塑造文明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利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6-10
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性报道长期存在,这造成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存在偏见。在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通过互联网展开对外传播,从而塑造国家形象显得十分迫切。努力发展网络对外宣传,可以制衡海外媒体的话语霸权与刻板印象,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各国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国家形象、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都竞相完善自己的外交方式。我国的外交更是积极主动地从政治扩展到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方式。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国,人文外交也成为我国外交方式的新亮点,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是国家对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无不把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国家形象的建立与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相关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张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2):116-124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不仅取决于经济这样的硬性因素,而且需要依靠文化的柔性展示。享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的民间文化,在对外构建国家良好形象的传播中具有六个方面的优势: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头活水;民间文化充满草根魅力;民间文化的东方神韵充满吸引力;民间文化会讲故事润物无声;民间文化和而不同;民间文化助推实现中国梦。即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之源,其特有的根源性、大众性、差异性、亲和性、调适性和融通性等特点,注定它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树立良好大国形象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18.
报纸、电视、互联网,这三类媒体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人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媒体外交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它改变并仍在影响着国家关系、国际政治和世界局势。媒体外交的兴起,当前关于媒体外交的研究状况及其功能,中国媒体外交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等问题,值得探讨。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媒体外交,同时又要谨慎且警惕地管理媒体外交,有效限制其不利因素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如何树立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如何开展持续有效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人展现中国形象,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国家级别的统筹协调机构来进行国家形象的统筹规划和管理,需要对国家形象核心要素和差异化特色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国家形象的精确定位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国家形象应主要围绕国家形象标识、国情综合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城市形象、历史形象、文化形象和国民素质等核心要素进行多维塑造。同时,通过新媒体传播、广告传播、事件营销、口碑营销、公共外交、公共关系等主要策略来进行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20.
孙愈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9)
在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要加快步伐实行战略转型,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在知识信息的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全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信息传播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为信息传播插上翅膀三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知识信息传播手段上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