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2.
正当批林批孔的群众运动在全国胜利展开的时候,我们看了山东大学主办的《文史哲》第一期(1973年11月5日出版)登载的《宋江形象浅析》一文(以后简称《浅析》),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宋江,是《水浒传》作者当作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領袖着重描绘的人物之一,因而深入而妥贴地分析评价宋江这一人物形象,对正确理解《水浒传》的思想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读到近几年来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在分析宋江形象时:有的认为“宋江的性格始终是双重的:反抗性和妥协性纠缠在一起”,“革命性和妥协性在这样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身上得到了结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张国光先生连续撰文,对金圣叹及其批点的《水浒》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金圣叹“不是丑化,而是美化了宋江形象”。这牵涉到金圣叹批点《水浒》的立场和动机,是《水浒》研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下面谈一点看法,与张国光先生商榷,并就正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5.
宋江是《水浒》中的主要人物。自晁盖死后,他在梁山泊“坐了第一把交椅”,他的活动几乎贯穿全书始终。他是作者竭力塑造的“正面人物”。对于宋江的形象,自明代成书到今天的几百年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可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宋江的形象,从中引出经验教训,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晁盖死后,他在梁山泊“坐了第一把交椅”,他的话动几乎贯串全书始终。他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分析评价宋江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批判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7.
历来许多评论宋江的文章,都愿意称道宋江在浔阳楼题的“反诗”,认为它表达了宋江的“造反”精神。其实,这种说法不是有意歪曲,也是一种误解。我们把这首“反诗”和整部《水浒》中宋江的所言所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那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宋江不过是个浸透孔孟之道毒汁的反动儒生,一心想爬上更高统治地位的封建奴才,处心积虑出卖农民革命的可耻叛徒。“反诗”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宋江的“夫子自道”,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水浒传》中的“征方腊”,有一种相当普遍而且牢固的看法,即方腊是完全正义的一方。而宋江则完全是非正义的一方。十年浩劫中的“评《水浒》”运动,不必提及了。就是今天,我们有此同志也还是认为:宋江“征方腊”是“完全蜕变成了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工具”,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别动队”。等等。由此,不由不引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自新版水浒全传问世以后,引起了若干问题的爭論。爭論主要是集中在“宋江形象的塑造”、“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和“宋江等受招安后征方臘”三个問題上,而以宋江形象的塑造为焦点,因为“受招安”和“征方臘”兩个问题都与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的認为水浒在上述三个问题上大大失敗了,有的坚持宋江是典型的正面人物,宋江的受招安是为了御外侮,是反映了宋江的爱國思想。这两种看法都不免片面,都不免把对水浒的評价和对宋江的評价混同起来,而且都有脫离作品所描述的內容的傾向。李騫同志虽然是从兩面性來分析宋江,但他由于没有把握住作者的哲学指導思想,因而虽接近了问题的实质,仍旧把結論導向错誤。也有人认为水浒作者的创作指導思想是爱国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它以场面的雄奇、人物的丰富、情节的曲折为人们所称道.但人们称颂的是宋江、武松等形象,忽视作为绿叶的小人物,红花还得绿叶衬,正是这众多的小人物,才使宋江、武松等形象光彩照人.然而,象唐牛儿和郓哥这两个小人物,至今还无人问津.但我认为,尽管描写他们的文字不多,但在描写他们的文字中,他们的形象是很鲜明的,他们是主要人物,但就情节的发展看,他们起到陪衬宋江、武松的作用,起到引起事件突变和情节的转折作用.一、陪衬宋江、武松的作用宋江和武松都是《水浒传》顶天立地的英雄.然而在他们初期性格发展上是离不开唐牛儿和郓哥这两个小人物的,正是由于他们的登场,才使宋江和武松的性格得以自然刻划.那么,唐牛儿和郓哥究竟是怎样登场的呢?我们且看《水浒传》(古本)“却有郓城县一个卖糟腌的唐二哥,叫做唐牛儿,如常在街上只是个帮闲,常常得宋江赍助他.但有些公事去告宋江,也落得几贯钱使.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作者的简炼叙述使我们了解了,唐牛儿是个帮闲,但很讲义气,宋江要用他时,死命向前,这就为下文情节的展开打下了铺垫.这才引出:这日晚,唐牛儿赌钱输了,却去寻宋江要几贯钱使,在阎婆家寻到宋江.此时,宋江正想离开,苦于无由,正好唐牛儿出现,唐牛儿乖觉,想为宋江解围,  相似文献   

11.
张香竹 《学术探索》2012,(1):139-142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以宋江为核心,以忠义为主线,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忠"和"义"的矛盾统一体。但作品对宋江的褒扬却又缺少典型生动的细节支持,致使主人公成为某种抽象的道德观念的化身,形象空洞苍白,造成宋江形象脱节。  相似文献   

12.
宋江是《水浒》这部书的主要角色,是《水浒》作者用浓笔酣墨刻划和歌颂的典型。《水浒》中的宋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长期以来,众说纷纭。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16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宋江其人进行阶级分析,可以看出,《水浒》中的宋江,完全是作者按照地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编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宋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奴  相似文献   

13.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书中的主角宋江,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他举的是“替天行道”的破旗,念的是“忠义双全”的儒经,弹的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滥调,追求的是“官爵升迁”、“青史留各”的幻梦。但是,建国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关于《水浒》和宋江的许多评论,却竭力掩盖《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百般美化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14.
王振星 《齐鲁学刊》2004,(2):110-112
儒家文化人格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及其弟子子路作为一对卓显的儒家文化人格符号,对《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李逵这对文学形象的孕育、塑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深层次上,宋江和李逵的形象不是《三国志演义》影响的结果,而是儒家文化人格浸润使然。  相似文献   

15.
“替天行道”是贯串《水浒》全书的一条黑线,是宋江破坏梁山起义事业、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政治纲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替天行道”这个反革命口号,对揭露宋江搞修正主义的反动面目,批判《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反动本质,是有重要意义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什么货色? 《水浒》利用虚构的九天玄女降给宋江的一道“法旨”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的作者,站在反动的地主阶级立场上,精心塑造了宋江的形象,对他竭尽讴歌、美化的能事。给他的脸谱上,涂上种种灵光异彩;为他的人格,唱出一曲又一曲赞美诗。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解剖一下宋江的一生,就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丑恶嘴脸。宋江,不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而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的黑标本。现在,我们把这个黑标本的特点,归纳为下面的几条,作些简略的分析。其一,宋江有一颗投机家的野心。  相似文献   

17.
邓广铭、李培浩的《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在本刊七八年二期发表后,编辑部收到不少就此问题进行争鸣的文章。有人支持邓、李二同志的文章,认为它的“论点是有创造性的,论据是有说服力的”;有人则认为它的“观点并非创见,材料也不可靠”。鉴于争论双方的分歧很大,为把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在本刊七八年四期上发表了张国光的文章《〈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质疑》。该文的发表促使这场讨论更形扩大,《光明日报》等刊也纷纷发表这方面的讨论文章。接着,本刊今年一期又发表了邓广铭《就有关宋江是否投降、是否打方腊的一些史料的使用和鉴定问题答张国光君》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指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水浒》中的宋江,在梁山起义军中推行了一条投降主义路线,改变了起义军的性质,使之最后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对宋江投降主义路线进行揭露和批判,认识这个投降派的丑恶面目,对于识别林彪一类投降派,对于认识修正主义的反动实质,有着重要意义。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主要表现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上。他认为皇帝是好的,一再颂扬:“今皇上至圣至明”。天下所以大乱,是“奸臣当道,谗佞专权”的结果;要挽救宋王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分析《水浒》三种版本的根本分歧,我们既要看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时代,又要看原作者、批改者、整理者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宋江所持的态度究竟怎样。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论述《水浒》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分歧时,常常致力于从版本和文字上对“繁本”(文繁事简)和“简本”(文简事繁)作校勘对照,或从《水浒》故事和人物的演变上作比较研究,却很少从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上,对三种版本中的宋江形象作深入的探索,进而说明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宋江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一心把宋江变成同孔丘一样的一块打人的石头。他们故意歪曲毛主席的评论,离开小说,对宋江这个形象作了歪曲的评论,全盘的否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他们根本无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尽管宋江最后受招安了,但是,一些起义农民的领袖或自称为宋公明,或被拥戴为宋大哥;几百年来,许多读者都喜欢《水浒》,喜欢宋江。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