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帝四经》是一部体现“治国之本”的大书到了春秋末年,老子好像突然悟道了一样,留下了传世经典《道德经》,之后就一路西行,再之后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一直纳闷一件事,老子是怎么悟道的?在春秋时期真正盛行的不是道家思想,而是黄老道家。黄老道家属于道家思想的分支,最重要的是,其中的黄老代表的就是黄帝与老子,而黄帝生于上古时期,老子属于春秋末期,显然黄帝要比老子的来源更早,也就是说真正的道家思想其实是源自黄帝的思想,或者是说老子继承的是黄帝的思想。老子的著作是《道德经》,那么黄帝的思想体现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语·晋语》说的炎帝、黄帝同出于少典氏 ;《史记》、《世本》、《大戴礼记》说的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同于出黄帝 ;《尚书》说的尧、舜、禹等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 ,他们应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华夏血缘族团。同时 ,根据东方的大量古史传说及大汶口文化的领先地位 ,这个族团从炎黄起至夏初止 ,一直生活在东方以泰山、四渎、《淮南子》九州为中心的地区 ,并在山东东部地区初建夏王朝。夏初太康失国及少康复国一段历史大体发生在东方。大约在少康中期时夏王朝西迁中原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遂由东方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这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先秦著名典籍,历来的研究不太充分,且传统的研究停留于校勘、辑佚、考辨、注释等方面。直到近十年来,《战国策》研究才在前人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更向深广度推进,而呈现可喜的新局面。一、《战国策》的性质《战国策》由于本身内容的复杂,历代学者对它的认识就存在较大歧义。有的将它归入史部杂史类,有的将它划归子部纵横家类,有的说它实是刘向“一家之学”。近年来,学者们对其书的性质更有新说,这主要有:1.史书兼子书说。如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下引同一人之同一著作或文章不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说“黄帝子孙”。“龙的传人”,表示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骨肉同胞。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就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项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华夏族从历史上寻根,都会寻到高祖黄帝,黄帝在传说中既是创世神,又是宗祖神。巫师、巫术以玉为灵物,皇、黄相通,所以又有“玉皇大帝”的名目。总而言之,黄帝是中国土特产的上帝。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炎黄子孙”一说不妥,“黄炎子孙”或“黄帝子孙”一说更为恰当。“炎黄子孙”一说始于何时,有何依据,我无资料。“炎黄子孙”说法的理由,我曾得到过“黑龙江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复信指教,主要有两点:一是炎帝出生在前,黄帝在后,他们不是同一时代人,...  相似文献   

6.
说“蚩尤”     
说“蚩尤”田晓岫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历代史家为之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裴马因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根——释“帝”字的形义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说“黄帝子孙”,“龙的传人”,表示大家都是一个祖先的骨肉同胞。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五帝本纪》就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华夏族从历史上寻根,都会寻到高祖黄帝,黄帝在传说中既是创世神,又是宗祖神。巫师、巫术以玉为灵物,皇、黄相通,所以又有“玉皇大帝”的名目。总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帝陵祭祀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自觉的关系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黄帝陵祭祀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陕西黄陵县桥山自汉武帝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祭祀祖先黄帝的“国祭”之地,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体现在祭祀礼仪、礼器、服饰、音乐和祭文等方面的深厚祭祀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场地、陵地古柏是构成“精神标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持续的黄帝陵祭祀典礼带给祭拜者的体验感、神圣性,促使民众对黄帝、黄帝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并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黄帝陵祭祀已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的重要平台;当前亟需制定《黄帝陵公祭法》来确立黄帝陵的国家公祭地位,确保黄帝的崇高地位和黄帝陵祭祀活动的至上性、庄严性,发挥黄帝陵祭祀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是一座语言文化的宝库,书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是多层面的。深入对《说文》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十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等的认识。因此,该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本文仅就近十年来关于《说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贵港市桥圩镇客家方言记略梁梅贵港市桥圩镇,地处贵港市南部,为贵港市港南区政府所在地,与木格、湛江、东津等镇接壤。全镇共一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为九万多人。镇上的人基本上都会说客家话和本地白话。近十年来,随着客家人数的增多,加上郊外客家人的迁入,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黄山山名由来的说法有遗漏,对黄山山名由来的文化背景少有研究.借助地理志、方志与游记中的相关记载,研究黄山山名由来及其文化背景,探讨这一山名景观的多种文化内涵.有关黄山山名由来存在黄帝炼丹说、坤道土德说、黄檗说、黄连说、来龙去脉说、天玄地黄说等六种说法,以及存在着黄帝是否游黄山,黄山与黟山是否为同一座山,是改黟山为黄山还是改黄山为北黟山或黟山等疑议.上述说法与疑议的出现受黄山自身文化背景以及命名者与疑议者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帝轩辕氏是有血有肉、有史有迹、有子孙后代的真实历史人物,而并非神话人物,有关黄帝的神话传说,都是以史实为基础生发出来的。应该让黄帝从神话回归历史,显示人文初祖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黄帝是华夏性文化的集合型创造者;解释了《史记》不载黄帝与性文化关系的原因;黄帝提出的性学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探索的反映。"'黄帝御女成仙"是王莽及其方士篡汉时编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托古之风第一次兴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南子·修务篇》载当时“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诸子立论往往要打着先王的旗号,先是尧舜,以后又排出五帝和三皇的系统,形成了以大谈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等人为主要内容的托古之风。对于这一时代风尚,前人往往只看到托古改制这一面,而忽略了它的史学意义。我们认为,春秋战国是一个神人递嬗的重要历  相似文献   

15.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修辞学纲要》一书,是刘焕辉教授继《言语交际学》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其近十年来在修辞学领域努力探索、耕耘的结晶,也是一部颇有新意、表现一独之见的学术专著。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可以说是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近半个世纪以来出版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及神话故事等角度,研究了黄帝文化,探讨了黄帝文化的源头,解读了黄帝文化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项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记载及神话传说,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很大、很广,他的出生地可能在陕西姬水一带,其活动中心及其建立的有熊国的国都在今河南省的新郑。黄帝时期,重要的对外战争主要有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黄帝为了与炎帝进行战争,修德振兵,种植农业,使粮食丰收并以此安抚万民;又考虑到四方的环境和情况,教习士卒,训练战斗技能,并以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之名来命名士卒,用以威胁恐吓敌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清末思想家、革命家邹容、陈天华对黄帝形象塑造的问题,从黄帝形象建构与历史文化意义、黄帝传达的国家观念与思想特征、黄帝体现的文化涵义、黄帝传达的国家观念与思想特色、黄帝体现的文化涵义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邹容、陈天华在对黄帝形象塑造上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感与使命感,他们将黄帝文化与文明熔铸在争取国家独立与民主进步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和普及民主、共和、独立、自由、平等等进步理念,通过融会多元思想因素的方式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展望和理想,使黄帝文化彰显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坐下来整整两天,用心读完了林声同志的《散穗夕拾》。我想对我这位老上级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您搂得太宽了,让我们透不过气来!"估计他会回答我这么一句:"这个世界太小,不然我会搂得更多!"我正推敲秦汉时代黄帝文化的知识型[1],身边摆着摊开的《汉书.艺文志》。这真巧合,我发现《散穗夕拾》简直就是当代的《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