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可以分为调类格局和调值格局两类。对于调类格局的研究古已有之,无论共时描写还是历时演变的研究都比较充分;而调值格局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共时描写的阶段,历时演变研究尚未真正起步。通过对重庆方言调值格局近百年来演变的研究,发现调值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即调值区别特征的差异化原则。将此推及于其他诸多汉语方言的调值格局演变的研究,同样能证明这一原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时空观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共时差异比较和历时源流考察相结合的时空观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意义和运用问题.全文共分三部分:1.方言共时描写中的空间观.2.方言共时研究中的历史观.3.方言历时研究中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半个世纪以来垫江话的语音变化情况,归纳其演变模式,并从语言内外两方面探讨影响语音演变的原因。文章进而指出:就一个具体的现代汉语方言点而言,共时音变可以存在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也可以存在背离普通话的趋势;语音演变模式可以是成系统的变化,也可以是单个的、零散的变化,可以以音位为演变单位,并可类推,也可以以词为演变单位,在词汇层面逐个扩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考察半个世纪以来垫江话的语音变化情况,归纳其演变模式,并从语言内外两方面探讨影响语音演变的原因。文章进而指出:就一个具体的现代汉语方言点而言,共时音变可以存在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也可以存在背离普通话的趋势;语音演变模式可以是成系统的变化,也可以是单个的、零散的变化,可以以音位为演变单位,并可类推,也可以以词为演变单位,在词汇层面逐个扩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不同年龄层次无锡人的发音,考察无锡方言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连读变调方面的共时差异,并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初步分析变异出现的时间顺序,为探寻无锡方言语音的历时演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南会同方言古知三章组有着多种读音类型,它整合了不同时期的音类,叠加了各种语音层次,既是共时现象,又有历时演变,会同方言古知三章组近几十年正逐渐经历着改变.  相似文献   

7.
河南坠子是产生并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其说唱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方言特色,是最能够体现中原地区地域文化性质的因素之一.河南坠子以其形成地的方言为说唱语言的基础,同时因传播发展而不断演变,具有掺杂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本文对河南坠子说唱语言的语音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阳方言中被动标记着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以及对着表被动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有利于揭示被动标记着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方言是长期演化形成的,汉语方言的共时差异是其历时演化的结果。因此,方言的地理空间类型必然会反映其历时演化的层次,而汉语方言的类定,也应考虑方言的共时空间类型特点与历时演变的阶段层次。笔者敢告不敏,试图通过对东台方言语言特征的比较及其形成历史的探索,从而对东台方言所属层类作出新的认识。现录于下,献诸同好。一、东台方言语言特征的比较分析。东台地处江淮冲积平原东南部,东濒黄海,南傍吴语区北沿靖江县,属江淮官话泰如片。东台方言的语言特征不仅与泰如片方言同,而且在与其相邻的其他方言中亦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0.
汉语动词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起初的语义、语法、语用的范围和功能,组合模式已经扩展,其后的宾语,语义、语法关系也出现了多种情况.“吃”类词,是汉语最基本的词汇,构成较完善,成员语义分布较细致,组合能力强,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程度最大,其现代用法,是历时演变在共时层面的留存,分析其搭配模式,可窥见动词语义语法扩展的路径及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共时平面看,"V开"结构中的"开"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它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和起始义。从历时发展看,"V开"中的"开"的演变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抽象的结果义;另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趋向义再到表动作的起始义。笔者认为这两种途径中的"开"逐渐从实义动词走向了虚化。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中的问句以设问为主。穷尽描写表明,《文心雕龙》设问辞格的形式标记有单用、连用、套用三种情形。《文心雕龙》中的设问辞格有其语用意义,独具共时表达功用和历时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 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 “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 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 成分的残留。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那什么"共时系统中的各种用法进行了描写分析,并从历时角度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过程:结构上由"那‘什么np’"到"那什么"单用;语义上由有所指到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重新分析"和"主观语用推理"是其语法化机制;"那什么"的特殊含义与句法位置为其语法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语法和词汇关系的共时与历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和词汇的关系体现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上。共时平面上主要表现为词的词汇意义对词的语法功能的影响,词汇意义中的语义特征制约词的句法搭配,词的价特征以词汇意义为基础,词汇意义对词的分类有重要影响。在历时平面上,主要表现为句法结构对于词义的影响和词义变化对于词语法功能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可能导致实词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6.
词的“功能义”,是指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的新的词义。从共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是一种受语法语境影响的词汇语用现象,初期具有临时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从历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从“临时义”到“常见义”再到“固定义”这一词义演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词性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新的兼类词的产生。在顺应理论启示下,认为词的功能义无论是共时的语境语用变化,还是历时的词性功能演变都是语言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文化渗透无论在文化的共时系统还是历时系统都是全方位的。它具有人类各种传播媒介无法替代的文化功能。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 ,其文化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平妖传>中的"在"字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将书中"在"的1293个用例分成四个大类和若干小类,对其功能、用法及语义特征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从共时的层面上窥测"在"的历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义词必须是词 ,多义语素不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共处在同一个语言系统 ,未进入这个系统的词义不是多义词的义位 ;多义词的义位可以从两个维度观察 ,本义和派生义是历时维度 ,基本义和非基本义是共时维度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在"汉字文化圈"内,诸多国家和地区中的各种语言文字无不大量借用了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如在日本文、朝鲜文、越南文以及纳西文、西夏文、壮僮文等周边国家和中国少数民族中典型的古今军语中,就往往保留着这些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现已或隐或亡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它们同属"汉字文化圈",其文字的形、音、义互有借输,又各有变异.对"汉字文化圈"地区内的古代军语做比较研究,能够较直接、准确地反映出各个时代诸多领域的真实面貌,并对"汉字文化圈"的框架体系有一个综合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