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贵州省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滞后、政治体制藩篱、社会心理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践。在当前建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必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扶贫与开发的有机结合,使农民具备一定的改变现实生活境遇的能力和机会;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使农民对自己参加的保障制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信任建设,使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朝着更为积极、理性、正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兵 《理论界》2009,(1):10-11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于城镇,.政府必须根据农村的特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探索适合农村的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燕 《学术探索》2007,(3):67-72
昆明是较早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城市,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贫困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最低生活保障的获得是接受恩赐还是享受权利;工作人员与受保对象的关系是管理还是服务等等。对昆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国民权利意识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严重缺失,导致受保对象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精神上却付出极大的代价。城市低保制度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福利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种状况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调查数据,从政府职能感知满意度视角,考察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公众社会信任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建设性支出降低了公众社会信任水平,而公共服务性与社会管理性支出的增加提高了社会信任水平,后两者对社会信任的挤入效应要大于前两者的挤出效应;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分配资源收入等方面的满意度感知对政府财政支出与社会信任关系起到中介传导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绩效的中介效应因为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而未通过检验。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和绩效带来的归属感、提高社会管理支出和绩效带来的安全感以及完善制度带来的公平感来提升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5.
杜宪苗 《东岳论丛》2008,29(1):187-190
在制度构建中理念的弘扬是必需的,在我国现阶段构建系统的矿工权益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而在这一制度的构建中正义的理念应当是最为基础性的理念。矿工权益保障的正义应当是社会本位基础上的公平与正义,它要求在社会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即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为保障社会公平所建立的国家调控下的社会分配制度也应当以实现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与农村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在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建设全面小康,关键是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以公平保证和促进效率。现阶段应以建立农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为当务之急,这既是落实农民宪法权利,实现社会公平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有效扩大内需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西方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消费保障制度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 ,也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住房资源配置中 ,政府和市场分别发挥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从西方住宅消费保障的演变发展规律看 ,西方住宅消费保障政策既基于公平的角度产生 ,又基于效率的需要而发展。本文从社会公平、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三个角度研究了西方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 ,得出了完善我国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任尤其是基层政府信任,历来是直接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的重要砝码。本文利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信用制度研究”和复旦大学“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课题组的合作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从信任观、威权观和法治意识三个方面考察中国农民的观念差异与基层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三种观念对农民的政府信任都具有显著影响。具体的研究结论为:持有“家本位-特殊信任”取向而较少一般信任观的人具有较低的基层政府信任;作为中国农民心灵深处的威权依附文化,对维持和提升基层政府信任起着强力增进作用;随市场推进而逐步形成的农民法治意识已经实际影响着基层政府信任,它将成为国家建设、重塑政府信任必须认真考虑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全体居民供给的基本生活底线安全的救助制度,应体现国家和社会的制度正义性。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的关怀式社会救助向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性社会救助的转换,经历了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发展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进而实现了全社会低保制度的全覆盖。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社会分化;城乡低保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村救助权利观及利益表达渠道欠缺;管理体系不健全;低保制度内部衔接困难;等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保障8亿农民健康具有地域性与身份性的公共产品,该制度实施9年来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然而,应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趋势,该制度潜力已经基本耗尽,慎重考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调整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尊重差异性社会的现实格局,基于"基本公平与比例公平"的原则,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入全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在"全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加多元补充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模式中,让农民与职工、城镇居民均等获得基本医疗保险。这将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理性选择。为此,本文将从政治、社会、经济与技术层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入全民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是既包括社会保险又包括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在内的各项保障制度和措施的总称。按保障资金筹集方式、保障目标分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致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支付资金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等。这部分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体现国家对达不到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应尽的救助责任,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第二部分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住房保…  相似文献   

12.
李磊 《江淮论坛》2009,(5):114-118
社会保障权是社会成员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社会保障权作为基本人权,被现代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理应人人享有。由于我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民社会保障权缺失,这不仅带来了社会的不公平,而且导致因老而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频频发生。农民社会保障权与农村反贫困存在着正向关系。夯实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既是宪法权利的必然要求,又是农村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来探究类社会互动、互动效用与网络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零售业的交易社区成员间类社会互动的三维特征态度互动、认知互动与行为互动正向地影响着成员在社区中的爽体验、认同感、信任、主观规范,而信任、主观规范和感知有用性最终正向影响着社区成员在网络零售平台进行购物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农民大规模的流动打破了传统农村的社会资本格局,并将乡族式社会资本带入城市,这种具有很强的自我封闭性、同质性、强联系性质的社会资本,本身内含的特殊信任与现代社会所需的合作信任、公民信任严重不符,导致城市不稳定因素增多。形成这种矛盾和冲突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在治理思路、治理法规、治理体制、治理方法上存在弊端。维护城市稳定,实现居民团结合作需要政府治理的革新,以为传统与现代社会资本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欧阳爱权 《浙江社会科学》2015,(4):103-109,158,159
人文启蒙历史情境下生成的公共理性是近现代文明奠基石,其生成逻辑对当前国内道德建构有着重要启示。"人是目的"理念系公共理性之宗旨,共同体信念系"人是目的"社会通约,只有确立共同体信念且生成公共理性交往秩序,传统"差序格局"与"原子式"交往困境才能向普遍信任交往方式转型。转型期政治制度实践必须具备创建良好公共秩序与满足社会道德需求的基本效能,政治共同体只有实现善政优化社会结构公平秩序,才能造就制度信任且为行动者提供优良伦理价值认知图景。大众文化系培植审美意向与道德情感不可疏忽的生活载体,审美艺术之本质是将反思判断力而非感官快适感觉作为艺术准绳,从现实质料及实然性中探求超给定性之意义世界与反思维度,启蒙行动者"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的历史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任是指民众在与政府组织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政府组织能否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与目标的主观感知和判断,这种主观感知和判断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情绪和民众对政府的行为反应。在心理学的视角下,这种个体对政府的主观感知和判断可以称为政府信任感。政府的绩效、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媒体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都会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个体的的层面出发,民众的政府信任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风险性的政府信任行为的结果使得民众不断更新对政府的信任感。政府信任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不断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7.
人权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正式建立。200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规定 :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县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农民 ,均有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规范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本期推出的一组论文 ,对浙江省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其社会意义 ,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希望这种探讨能够早日促成一种新型的、面向全体公民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18.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本文认为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现实要求,并提出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重建医疗卫生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正式建立。200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规定 :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县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农民 ,均有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城乡一体化的规范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本期推出的一组论文 ,对浙江省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其社会意义 ,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希望这种探讨能够早日促成一种新型的、面向全体公民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在中国诞生  相似文献   

20.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养老金制度的主要和直接目的是达到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性,这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制度的效率,效率主要表现在制度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上,如果过分强调公平性使养老金制度陷入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是对大多数人的一种不公平.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构成的中国养老金制度,在总体上形成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