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雅县总人口34.7万.农村人口,30.58万.其中劳动年龄内农业人口17.12万。据调研统计.全县乡村输出劳动力10.6万人.其中县内2.23万人.省外6.23万人.劳务输出占56.5%。目前.在去年返乡的1.12万农民工中.已有8064人实现就业。占返乡农民工的72%。  相似文献   

2.
绵竹市40.7万农业人口中仅有1.3万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是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3.1%。参保人员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乡镇企业、民政福利企业职工和剑南春酒厂临时工、村三职干部、义务兵、新婚夫妇、新生婴儿等特殊群体占45%,其他人员占55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总额936万元,位居德阳六县(市、区)之首。  相似文献   

3.
平昌县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9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劳动力4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2%;富余劳动力达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统计.青神县现有11.9万劳动力人口中.有5.2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44%.尽管全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农民工已外出打工.留在本地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较大.导致县内企业竞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民工荒”局面。为有效解决县内企业的“民工荒”,  相似文献   

5.
小金县(旧称懋功)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近8.3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2%。全县农村人口为6.6万人,占82%,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1万人,是藏区农村劳务大县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现有赤贫人口(年均收入低于637元)2800多万人.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为882元者)为6000万人.两者相加为9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左右。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40.3万人。这是有据可查的数据.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办法调查的数字。2003年全国赤贫人口.反而增加了80万.这些数字都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省劳务开发办日前披露,今年上半年.我省有1537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去年同期增加33%;已实现业务收入3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亿元。劳务输出已占我省农村转移势动力的一半左右.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新增部分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务工流动,使竞争力较弱的农村人口成为留守人口,留守人口存在的困境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自足留守人口面临的困境,探析了留守人口产生的背后原因,针对留守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仁寿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大县,全县人口16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仅25.5万人.总耕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0.9亩.农村劳动力78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是我省第一人口大县.劳务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仁寿县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都把劳务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仁寿县劳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劳务外派基地县。  相似文献   

11.
张宓 《劳动世界》2014,(1):32-32
随着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必然趋势。江苏省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24.5万,占户籍总人口18.89%,年均增加41.09万人,老年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其中农村老龄化比重远远高于城市,显然农村“养老”已成为并将持续作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围绕探索新型的农村社区养老保障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证,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建立个人社会保障专用账户——个人发展账户,尽快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抓紧建立城乡统一大病统筹的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南充市嘉陵区近年来把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收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到2005年底,已实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创劳务收入9.1亿元,人均达1445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引导能人302名,带资0.75亿元,回区创办企业257个。年创税19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嘉陵区因地制宜,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促富民强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赵丽娟 《劳动世界》2013,(12):21-21
从80年代中期农村养老问题就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人口的流动因素,导致今天家庭养老难以为继,社会养老保险又在实践中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中国农村养老何去何从更是值得关注。现实情况复杂,诸多因素影响着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本文从人口流动因素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分析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转移趋势。目前,河北省农村常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和老人较多,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在逐渐减少,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很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但是,与城市人口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具备城市就业的比较优势。这一现状导致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留下妇女、老人在耕田,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农民在城市处于边缘化,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都得不到市民待遇,履步维艰。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解决"两难"境地的对策有:各级政府应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角度设计农村人口转移政策;必须加强农村人口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引导农村劳动力分层流动,适合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就留在农村,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适合到城市务工的人员,对其进行文化、技能培训,增强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郫县农村劳动力化素质低、就业技能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是又一道“坎”。在这些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化程度的占92%。高中、中专、职中化程度的占7%,大专以上化程度的仅占1%:郫县农村劳动力中掌握工业、建筑业一项或一项以上技术、有技术证书的只占1%。从事工业、建筑业等项劳动.技能熟练的占6%.掌握一项或一项以上服务业专门技能的占7%,掌握驾驶技术并有执照的占撕。掌握农业专门技术的占15%.无特别技能的比例高达69%。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作为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兜底保障措施,经过十余年发展,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最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改善贫困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目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低保退出人口的返贫问题仍然很突出。全面把握低保退出人口返贫风险,从根源上提出有效返贫防范措施,对巩固扶贫开发的反贫成果,保障农村低保退出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研的数据显示.愿意回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只占8.8%。只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而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为13.3%。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充市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相继征用.失地无业农民不断增加。据统计.1999年以来.全市因国家征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有17万余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农民有108036人,目前通过多种渠道已实现再就业的有57107人,占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