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与价值决定无关,这是因为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力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本论纲(下篇)利用比较生产力这一新概念,建立了比较不同部门生产力水平的判别式,阐明了比较生产力与广义价值量成正比这一广义价值论基本定理,建立了n部门交换模型,将国内交换扩展到国际交换,并从价值一词的历史演变,对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进行了辨析,指出广义价值是调节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劳动价值作为广义价值的一个特例,只有在使用单一劳动要素并假定比较生产力相等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价格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分工引起交换,由分工决定交换,在我国经济学界似乎成了众口一词的定论,从无异议。为什么呢?据说是马克思曾经这样讲过的,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甚至断言,分工先于交换,分工决定交换这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是从批判古典经济学理论得出的科学论断。其实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对分工与交换之关系有过长时间的争议,马克思对这  相似文献   

3.
交换关系、利益边界与经济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换关系、利益边界与经济伦理江波市场经济在体制上同计划经济相比,最大的差异性是建立在广泛分工基础上的交换关系。交换,首先是利益互换目的下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契约。在交换过程中双方对自己的利益边界、成本费用、收益等都要进行小心的界定。然而当交换的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新萍 《学术研究》2012,(11):46-49
利益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研究方法,利益法学认为法律的价值是一种利益价值,法的主要任务就在于确认和衡平利益,并保障合法利益的实现。本研究以利益分析理论检视体育赛事相关立法,并以奥运立法为分析案例,解析体育赛事立法中的利益主体、利益分类,探寻利益博弈格局,进而提出利益均衡的原则和建议,以期得出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立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换、依存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reeman和Heuer的模型仅限于提供一种管理理念,而不具有操作性。本文在Heuer工作的基础上,定义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依存关系及其类型。如果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非对称依存,那么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更可能属于基于市场的交换,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应选择力量占优合作,双边合作治理机制应该为弱信任与正式控制组合的治理机制;如果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相互依存,那么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换更可能属于基于了解的交换,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应该选择关系占优合作方式,双边合作治理机制为半信任与正式/非正式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如果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战略依存,那么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换更可能属于基于价值的交换,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应选择结构占优合作方式,双边合作治理机制应选择强信任与非正式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交换是商品经济循环的决定性阶段 长期以来,论及交换与生产的关系,人们总是用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来加以解释,从最一般的理论抽象看,这种观点无疑是有道理的,但若把交换纳入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加以具体考察,就显得过于简单,有失精确了,它不能准确地揭示交换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特别是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自然经济中,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相排斥,使交换行为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失去分工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自成体系、自我服务的生产模式,使社会可供交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利益交换的衡量尺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论经济利益交换的衡量尺度董明堂经济利益交换必须有统一的衡量尺度,否则交换无法进行,更不能实现。经济利益交换衡量尺度是经济、价值疑难问题的症结所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商品交换与经济利益交换为了阐述经济利益交换的衡量尺度,首先需要澄清市场交换的对...  相似文献   

8.
唐孝东 《兰州学刊》2005,1(1):163-166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心.近年来,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价值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经济法与民商法价值比较研究的角度,以经济法与民商法二者的产生、发生和法律本位、价值理性为基础,从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利益、平等、效率、安全等价值理念进行比较研究,这将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环境利益是环境法产生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法在部门法中的分工决定了环境法应该以环境利益为应然本位。现行法律体系在保护环境利益方面存在着保护格局不合理、关键内容存在缺失、调整方式不"合身"等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环境法对环境利益采取消极保护态度的体现,对此我们应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10.
哪里有分工,哪里就有交换。西藏早在2000年以前就出现了农牧间的大致分工。①农牧区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的产品差异,以及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交换成为可能。生产力水平低下,产品不能完全自给,决定了农牧民必须靠盐、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与粮食进行交易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这就使农牧产品交换成为必要。这种交换一开始就是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渊源流长的民间农牧产品交换过程中,与藏民族的生产条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相适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渠道。这种传统的农牧交易对现代农牧…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推广”。利益是解开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市民社会的真正奥秘就是利益成为了社会的基础。从利益出发 ,才能建构真正的社会史。马克思的出场路径是利益。利益不是唯心主义的心理联想。利益与政治经济学结合 ,利益是劳动分工的特殊形式。利益的一般规定是物质生活基本条件 ;利益在虚幻的共同体中是一种抽象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矛盾运动 ,是社会形态产生、发展和变革的根源和内驱力。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一个正确理解和实现人类利益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交换是发生在两人或多于两人之间的互动活动。社会交换不仅为行动者提供彼此所需要的利益,而且信任的纽带将他们彼此相联。不同交换形式内含有不同类型、来源及数量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而风险是产生信任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两种直接交换类型——协商交换与互惠交换,分析这两种交换中存在的社会信任:互惠交换中包含的风险需要更多地信任对方,因此要比协商交换产生更多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第二期刊登了赵惠明同志的文章:“对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不能一概否定。”该文对商品交换产生于分工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不能否定亚当·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命题。笔者就此谈点不同意见,并对分工的起因作一些探讨。 一、亚·斯密关于分工起因于交换的命题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贸易理论不仅要研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要研究其产生的结果。价值增值作为结果的分析表明,一切影响生产率的因素,都间接地成为价值增值的起源。价值增殖的起源可分为:由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或绝对优势;由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所决定的生产率差异;由历史、自然原因所形成的要素禀赋的差异。由贸易带来的价值增值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研究有:产业内部贸易理论,“需求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获得性理论等。在多种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禀赋论以及环绕这一理论所展开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价格与收益的研究,涉及了价值增值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国际调节的一些特征,它们是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的人格权制度及婚姻家庭制度通过对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保护,从本质上保护、实现了人的尊严、自由、生命与身心健康等人格利益。婚姻家庭法兼顾个人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决定其所确立和保护的人格利益必然具有双重性。无论是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都与人格权及人格利益密切相关,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合理调整就是对人格利益尊重与公平分配,是实现人格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分工中的比较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典和新古典"比较利益"原则在现实国际贸易中应用后果的分析,剖析了新技术革命所导致的世界分工和贸易状况的变迁,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如何辩证地引用"比较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7.
“入世”与我国专业化分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对我国而言,实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和技术、市场一样也是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制度变迁必然会改变经济人的偏好和行为选择,因此,研究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应该从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经典的有关专业化分工程度决定理论的考察,归纳出制度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决定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探讨了入世对我国专业化分工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破产制度之债务执行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产制度产生以前的债务执行制度 ,体现了对债权人利益的绝对保护 ;破产制度产生后 ,转向另一种价值取向 ,即在优先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 ,追求债权人之间以及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利益的均衡 ;现代破产制度 ,价值构成逐渐演变为一种在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均衡的三维结构。因此 ,我国正在修订的破产法 ,应采纳一般破产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国际分工理论,强调某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探讨在相对竞争条件下的国际合作生产以及国别贸易利益的实现和互惠双赢机制,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实践会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国际生产力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分工与协作,国内生产要素与国际生产要素相结合所产生的生产力。国际生产力的特点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并随之而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是其形成的重要方式;载体的全球性;资源全球配置的高效性;国际生产力决定国际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国际生产力系统的复杂性。国际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