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在认识论范围之外,无所谓真理和错误。所谓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正确认识),就是主观符合于客观的认识。真理,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东西;从内容来说它又是客观的,它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但它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所以,真理有其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人的主观认识,包括思想、理论、学说等,只有符合于客观实际的,才叫做真理。所谓错误,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的反映,就是主观不符合于客观的认识。错误,也有其  相似文献   

2.
真理与主体     
<正> 一关于真理的定义,一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再进一步的解释是,“真理或客观真理”,“是包含在人类认识中的那些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63页)。与上述对真理的解释中的某些问题有关,在一些同志的论述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推论:因为真理就是客观真理,而客观真理是人的认识中那些不依赖于主体、人和人类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理论、思想就具有真理性。真理是客观的,它“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3页)。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只能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论与一切旧哲学的真理观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唯心主义把客观物质世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把“万能”的上帝、“绝对观念”视为真理与谬误的最高审判者;主观唯心主义则  相似文献   

4.
<正> 科学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因为真理都是客观的,或真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科学真理不是客观真理,科学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 为此,必须澄清几个概念: 本体论的真理和认识论的真理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里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内容叫做客观真理”,“真理或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与“真理”这个概念问题密切相关的,有些同志把他们自己所确定的真理概念作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这一全称判断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里有必要先从什么是真理这个常识性问题谈起。我们认为,真理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真理看作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本身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只是说我们头脑里的正确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客观外界事物中反映过来的,而且是相对正确地反映了外界事物。我们必须弄清这  相似文献   

6.
<正> 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这在学术界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基本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与外界实在事物的客观性的关系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同志。一关于真理客观性的基本含义,学术界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真理的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有二: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个内容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它之前,早就作  相似文献   

7.
客观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对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具有很大意义。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争论,实际上是有没有客观真理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列宁概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斗争时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这是真理的本质问题,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回答绝然不同。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客观真理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论。凡是客观规律,都是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任何阶级、不依赖于人类意志而存在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唯物主  相似文献   

8.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关于真理的定义遍及于所有可见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中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然而,笔者以为这一为大家公认的真理定义并非是完全正确的具有普适性的真理定义。它只是客观性真理的定义,不能包容主观性真理。不错,“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正确揭示了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关系,肯定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真理性认识的重要内容,但上述真理定义具有缺陷无疑是明显的,就是它把真理性的认识局限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之内。它实际上断定了,只有勺I客观事…  相似文献   

9.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呢?从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说,任何真理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不论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还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真理,都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得很清楚,它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这就是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人们的头脑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反映出来,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如实地反映它,而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它。比如,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10.
真理既不是客观规律本身,也不是纯粹主观性的认识,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是指它有不依赖于任何人、任何社会集团、任何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马克思主义把我们意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内容叫做真理的客观性,或者叫做客观真理。一种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是不是反映了客观真理,不取决于人们主观上的愿望和爱好,而决定于它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客观真理,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  相似文献   

11.
看了吴家麟同志的《真理能有阶级性吗?》一文(见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八○年第二期),觉得有些观点不能苟同,下面仅就"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问题,谈淡自己的看法,与吴同志商榷.吴家麟同志认为,"真理属于客观范畴".我的看法与此完全相反.我认为,真理应属于主观范畴.其理由有三:第一,真理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而认识是客观世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与被反映物——客观世界应属于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二,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存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不能把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分别归入两个相对的范畴.第三,划分范畴的根据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真理区别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来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就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统一的问题以及相对真理有没有一个“总和”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真理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凡是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反之,凡是不符合或者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就是不正确的,就是谬误。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深入的讨论。一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个表述中,“客观的”指的是什么?“主观的”指的又是什么?一些论著和教科书认为:“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思就是指它作为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真理之所以是真理,不在于具  相似文献   

14.
<正> 真理的全面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重要内容。搞清真理全面性的含义,研究达到真理全面性的途径,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极重要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真理的客观性,即客观真理,是说在人的认识中具有不依赖主体的客观内容,也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全面性,即全面真理,是说在人的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是全面的,也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客观性和全面性,是真理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二者缺一不可。真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的这段话可以看成是对真理所下的最精确的定义。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命题首先表明了真理与错误区别的根本点。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就是真理,它不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不是错误。这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在“非常有限的领域”、“狭窄的领域”里,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具有绝对意义的看法是一致的。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命题还表明,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符合,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当然就具有真理的绝对性,正如列宁所指出:“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标准”。(《列宁全集》38卷235页)认识的真理性是由实践的结果证明的。一个是真理性的认识,一个是实践的客观结果,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对立的双方是如何统一的呢? (一) 真理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其客观内容而不取决于其主观形式。第一,真理的客观内容是以主观的形式反映的。但是,它如果停留在主观的形式中,停留在头脑里和本本上,那也只能作为一种观念、理论、思想而存在,并不是客观实在,并不是现实的物质力量。真理的客观内容只有扬弃自身的主观外衣,由主观转化为客观,才能显现其客观性本质,确立自身的客观地位。换言之,真理的客观性只有转化为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实在才能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7.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真理是全面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2页) 今天,重温这一教导,深刻认识真理全面性的内容和作用,对于总结革命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 真理的全面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从横向来说,真理的全面性,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联系性。宇宙间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而每一事物,既有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性;又有与他事物相联系的共性。不管是自然、人类社会或思维都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意志、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流行的传统观点。这一观点用以下两个论据来证明: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真理是客观的。第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笔者认为,传统观点用作证明真理是客观的两个论据是值得研究的。首先,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因此用真理的内容(主观的)不能证明真理是客观的。其次,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虽是客观的,然而实践和真理是两个各自异体独立存在、不能等同的范畴,实践的客观性不能证明真理是客观的。最后,传统观点提出的真理是客观的两个论据,不符合列宁关于真理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