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魏正始年间 ,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在文化领域展开激烈斗争 ,双方极力争取学术精英的支持。王弼精心审时度势 ,采取了拥戴司马氏的立场。他致力于融会儒家与道家学说 ,与司马氏集团保持哲学、政治思想上的一致 ,并以学术论争的方式疏离曹爽一派。他在《老子注》、《老子指略》中提出“崇本息末”的思想 ,具有批判曹魏政治弊端的性质 ;在《周易注》中阐发《乾卦》的内涵 ,着眼于为司马氏拟订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从政治倾向看 ,他是司马氏集团在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玄学思想对佛教产生了影响,但玄学并未受到佛教的影响。但是,从思想家王弼的观念论、一回性和志向究竟的思维类似于当时流行的佛教这一事实来看,无法排除汉魏佛教对王弼玄觉察思想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王弼的玄学思想对魏晋山水审美风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离开了他的“贵无论”哲学,我们对魏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思潮以及当时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诠解。山水美的发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它的成因及蕴含再加研究无疑仍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5.
余端嵘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4):67-70,74
太极玄学与舞蹈、书法三者表面看似无太多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玄学与舞蹈、书法的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气”、“阴阳”等这些方面,对其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剖析阐释,指出“内求”、“意”、“空间运作规律”等两两相通之处,并结合部分具体相关的舞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末"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刚柔并济、"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末"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用无常道"、"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诗经汉学抒情本体论辨析——以孔颖达“情志”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是诗经汉学的集大成者.郭绍虞先生认为孔颖达已经将"诗言志"中的"志"同"诗缘情"中的"情"统一起来.其实,诗经汉学将情感体验纳入了特殊规范.孔颖达所谓的"情志"被更严格地限制在政教规范之中.孔颖达通过对"感物说"的引进、改造,对"诗人"身份的特殊处理来实现这一理论意图.他用"感物说"解释"情志"的产生,又将"物"限定为政教善恶,从而使感物而生的"情志"被彻底束缚在"政教"这一核心之上.他将诗人与诗歌所描述的情感事件的主人公区别开来,为每首诗都是诗人"有感于政教善恶"而表达"美刺"之志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形式,并且进一步要求诗歌所表达之"情志"必须超越个体的经验,而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和政治道德合理性,从而将抒情诗歌的情感本体彻底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1.
乾嘉时期汉学兴起、主盟学坛,与宗奉宋学、倡导古文的桐城派产生激烈冲突,钱大昕批评方苞即为标志之一。基于汉学家立场,钱大昕反对儒家经典的文学化、试图以史法规范文学、主张文无定法,不仅体现出汉学与文学的背离,同时也为姚鼐建构桐城派古文理论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易传》中的乾元与坤元到底是一或二,以及太极与乾元、坤元的关系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国易学诠释史和哲学史的发展。清代汉学兴起以后,不少易学家又在汉代易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惠栋以“元”解释太极,反对以“无”来解释太极。张惠言从画卦的角度以为乾元即是画卦的一卦始基,也即太极,并且直接断定“坤无元”,此说为姚配中、曹元弼所反对。近代熊十力在清儒的基础上,绾合元与太极,提出“元极”之说,以贯穿乾元、坤元,至此部分地解决了清儒的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王弼的《周易略例》及“述易之大衍”等易学研究成果分析,立论以为王弼之《周易》研究的旨趣、方法,尤其是他所完成的在“在人的自觉”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沟通、对话等是构成晋朝间山水诗勃兴的哲学基础,或云为晋宋间山水诗的勃兴提供了审美的旨趣与方法。由此展开了对《文心雕龙》之命题“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论的内涵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而与人物品评异趣。此种体现玄儒汇通化成的学术观念与文化思潮,其中暗涵的《易经》及传注影响,对深入探寻刘勰风骨论的文化底蕴,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君统与宗统之关系,系先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此争论颇大.分析东汉学者郑玄对<三礼>及<诗经>的笺注,并结合相关金文资料,证实两周时期天子、诸侯之臣属虽在名义上仍奉天子、诸侯为大宗,维系着"亲亲"的关系,但实际上更强调他们在宗法上的分离,突出"尊尊"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郑玄的经学思想中,如何根据经文的记载,构建一个完整的周公郊祀祭天的理论体系,是郑玄经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郑玄通过发明经义,阐述了以“天有六天”“郊丘为二”为主要特征的周公郊祀礼。而这一礼制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郊祀礼中的始祖的存在,是统三统的思想基础。郊祀礼中的感生说,使郑玄理解的历史世系不同于《史记》。同时,周公的郊祀礼,是孝治天下的最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皇侃《论语义疏》继承了汉儒的章句训估之学和纲常孝道思想,同时受到了佛学理论的影响。而在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方面,《论语义疏》则建立了玄学化的经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家功夫武当太极,植根于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其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外练身法内修心性,武当太极以拳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人对"内外相谐"、"合和达道"境界的信崇和追求.作为中国太极拳的创兴之地,武当太极应充分发挥其民族文化品牌优势实现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与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和20世纪中国对法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相比,19世纪上半叶,中法文化关系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而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法关系更是发生了逆向转化:伴随着侵略者步伐陆续来华的法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从仰视一变而为俯瞰,法国报刊中随之充斥着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我们依然可以在法国著名作家笔下找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中国”形象。如此悖论般的文学现象缘何产生?本文拟通过对雨果、戈蒂耶等著名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厘清它们与生发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汉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进一步探讨汉学建构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朱震“太极”的形成 ,是批判继承先儒思想的结晶。他的太极观将汉唐的元气论和北宋时期的体用论思想相结合 ,不仅以“气”解释“太极” ,而且将太极视为《周易》象数和万物演变的根源。其赋予“太极”以本体涵义的思想 ,对南宋以后无论象数派还是义理派诠释“太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