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而贯穿这三个程序、使其有机地连接并形成工作链的是“信息意义,”口译过程是释意过程。本文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汉英会议口译中语言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释意理论在中国传播以来,对中国译界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口译理论指导口译实践的补充起到了重要作用。翻译的三角模型或释意模型是释意理论的创造性成果。它提出了“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翻译程序,有助于研究口译过程的各个环节。其对口译专业课程设置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关注的是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源语理解、脱离源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本论文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主张口译的目标是源语的意义而非语言,意义是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产物.本文将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中温总理文言诗词口译实例进行评析,旨在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  相似文献   

4.
释意理论下的口译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意学派理论建立的口译程序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口译教学模式以期促进对口译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口译已经成为融于国际贸易、金融、经济、商法、营销等多种商务场合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口译质量关系到交际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和利益最大化,因此,高质量的口译是交际双方所期待和关注的.按释意理论所认为的口译程序即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重新表达之要求,口译员要想准确、顺利地理解和译出原语的涵义,除了应该掌握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注意在口译过程中对交际双方的语言进行适当解释、合理预测、注重意义对等、加强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法国释意派理论的特点,并结合多个口译实例,旨在发掘释意派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该理论将口译过程分为理解、脱离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三个步骤,特别是其核心“脱壳”这一概念,创造性地阐述了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对译员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鉴于口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在口译教学中引入法国释意学派的“脱离源语言外壳”的概念,通过词汇、句法和语篇等示例帮助学生在口译活动中建构话语意义,以增强学生口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释意学派“口译三角模式”强调翻译的三个阶段: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再表达.在口译三角模式的基础上,口译的思维过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口译听解、口译记忆、口译转换和口译表达四个步骤.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口译的创造性体现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感的反应力和迅速准确的逻辑分析力等方面.“口译三角模式”充分证明了口译活动中创造性的存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它认为译员始终处于释意过程,意义对等是其核心思想.文章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讲话人、译入语语言、听众"三个方面来分析口译员的忠实,并对忠实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试图为口译质量的评估提供一个客观的尺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角对释意派口译理论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代趋势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提出了巨大需求,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文化因素对该理论每一环节的积极作用,阐明口译是翻译文化而不单是语言的观点,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重视能更好的将该理论应用到口译实践中去并使其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