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方国珍又名谷珍、谷真,浙江黄岩人。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由于为仇家所逼,加之又被同乡陈氏诬告与海寇勾通,一怒之下,杀掉陈氏,聚众逃亡海上。以后直至一三六七年的近二十年当中,方国珍于元朝屡降屡反,反复无常。学者、专家们对其评价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人不揣浅陋,也想就此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元末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以蒙古貴族为主的,与汉族地主、色目上层联合的元朝统治,推动了明朝經济的发展,在历史上起着重大的作用。农民起义的大的浪潮卷起于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等領导的紅巾軍起义,而方国珍起义却在至正八年(1348),比大浪潮的卷起还要早三年,所以他在元末大起义中要占一定地位,莫怪过去的史家和近人不少人对他有所論断,但是他們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我想对这問  相似文献   

3.
一个年轻人,在大四即将毕业时,突然被查出得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别人毕业离校,他只能在家养病,为了替他排忧解闷,哥哥就陪他下围棋玩。天长日久。兴趣渐浓,最后,他大学虽然未能毕业,却走上了棋弈之路,他就是邱百瑞先生。人们敬称他“邱百段”,因为他教的学生得到的段位加起来已超过了“一百段”。  相似文献   

4.
小丽 《家庭科技》2006,(12):35-35
其实,年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美国,有位80岁的老人喜爱下棋,每天必到老年人俱乐部去和棋友们下上几个小时棋,然后再慢慢散步回家,日子过得既快乐又安逸。有一次,他所熟悉的棋友病了,没人和他下棋。棋牌室的管理员为他安排了另外的棋友,但他感到不适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位学生,称得上聪明能干。球场上,他是一名出色的投篮手;棋桌前,走马飞车足智多谋。哪家的煤气灶漏了气,哪家的收录机哑了嗓,只要找到他,他七弄八弄,总有办法使你满意。他会吹笛子,会弹吉他,还写得出一手流畅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近代西藏社会发展历史背景,分析认为藏棋作为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近代西藏社会仍有不同程度的流传。然而随着近代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以及西方近现代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藏棋的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在对此过程进行反思后认为,社会历史变革对藏棋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发展藏棋必须对当前时代背景有客观认知,除了社会各界大力推广外,新技术和新文化的借鉴和应用对新时代藏棋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136 8年明朝建立后 ,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采取海禁政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开国之初国防上的需要 ,除了针对倭寇之外 ,更主要的是针对张士诚、方国珍等残余势力。明代私人海商活动也已成力明朝政府最大心患之一 ,实行海禁政策也有防范明代私人海商的一面。至隆庆元年 [15 6 7],明朝政府被迫放宽海禁。 2 0 0多年的海禁政策 ,影响了中暹经贸关系。海禁的严紧和松驰对朝贡贸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明廷制定的海禁政策 ,只是束缚了中暹民间的海外贸易 ,而为官方的垄断贸易提供了条件。隆庆时期 ,海禁宽驰 ,民间贸易便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报载广东著名棋手杨官麟,不管走到哪里,总是随身携带两件东西,一根绳子,一副乒乓拍。弈棋间隙,用攻球姿势挥拍200下,双脚并拢跳绳5分钟,这使他体健神清,以致于数十年精神抖擞地搏杀于棋  相似文献   

9.
好诗重读道心生。浣天赋清才见性情。尽有文章消艳福。木不徒湖海博虚名一樽。常醉愁难遣。浣万事看明气自平。我亦高怀成独往。木负他棋刧输赢。浣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文摘     
随着我国围棋运动的迅猛发展,对围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蔡中民在《古代围棋诗词刍议》(载《四川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中探讨了诗词与围棋的艺术联系,他认为:“从诗歌的角度看,围棋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审美对象。就色彩来说,黑白两色是无色系的两种基本色,一者庄重沉稳,具有收缩性和遮掩性;一者明快轻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里,黑白两色对比强烈,别具情趣。就其形象来说,局方棋圆,棋形纵横错落变幻无端,可以任人  相似文献   

11.
谢国桢把目录学、版本学与学术发展、治史实践联系起来考察,见解独到。他采用辑录体体例,对明清野史笔记资料做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编纂了《增订晚明史籍考》等多部目录学著作,引导和帮助了众多研究明末清初史的学者;他把版本学提高到科学的高度来认识,在版本鉴定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寓文献学思想于文献研究的实践当中,强调研究文献学要实事求是,努力扩大历史文献研究的范围,重视古籍的现实实用性,主张加强对古代文献的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暨南大学已故校长何炳松先生是中国 2 0世纪前半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教育家。过去在研究何炳松史学思想时没有对实证主义思想进行充分研究 ,更无人提及他对中国蒙元史研究的贡献。本文以此两题展开讨论 ,论证西方实证主义派与中国传统的乾嘉学派的关系 ,进化论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以及何氏三篇蒙元史论、译作对中国蒙元史研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燧是元代前期最重要的古文派作家。他继承唐宋古文运动的余绪,以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为题材,在写作中渗透着个人刚毅、直言不讳甚至有些强鲠的个性,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他在实用的散文体裁创作领域诸体兼长,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他还训育出张养浩、孛术鲁翀这样优秀的古文家弟子,虽然终未形成大的流派,但毕竟为元代文化增添了亮色,为古文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申生活,先后在福昌、伊阳等地避难,甚至一度流徙到南宋之襄阳,其多首写襄阳生活和风物的诗可为明证。元太宗七年(1235),沦为遗民的李氏应泽州守段直之邀,返乡泽州,一直到85岁辞世。晚年的李氏主要生活内容是为金源遗民,存文保道,故面对蒙元朝廷的延请,其态度是可为其筹略谋划,甚至支持重视儒家文化的忽必烈称帝,但他始终坚持隐逸之志,绝不做新朝之官。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以武力彻底推翻清王朝的北伐计划一时难于实行。南方的革命军力量相对弱小,要战胜强大的北洋军阀也无可能。在此情况下,孙中山毅然放弃北伐的计划,决定让出临时大总统之职予袁世凯,以便假借袁世凯之手实现推翻清王朝的目的,这实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切实可行的策略。一味地指责孙中山不坚持武装斗争,是不公正的,简单地把让位说成是“失误”或“悲剧”,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贾秀云 《晋阳学刊》2005,(2):115-118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诗人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儒学的积极倡导者.入宋议和改变了郝经的人生轨迹,在16年的被囚生活中,郝经反思了他所做的一切,此间所写的<和陶诗>真实记录了郝经被囚时期对自己行为的思考,以及痛苦、希望、失望的种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乔吉是元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沉屈下僚,志不得伸",其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精神特质:歌隐颂闲的心灵之幻、否定功名的无奈之叹、不满现实的愤世之吟、悼古伤今的共鸣之悲、穷苦困顿的落魄之恨、颠沛流离的羁旅之苦及韶华易逝的迟暮之悲,体现了尴尬与挣扎中异化了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8.
邓淑兰 《学术探索》2012,(1):124-127
以书、画、诗、文闻名于世的赵孟頫,因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而备受争议,关于仕元也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赵孟頫《松雪斋集》及其经历,对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异议:赵孟頫是贰臣抑或逆子?赵孟頫是主动出仕还是被动出仕?赵孟頫力求外任是甘于淡泊还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元代对屈原的文学接受活动在两个向度上展开。元赋的“祖骚”既有明确的理论倡导,更体现在创作实践中,它是对屈原文学成就的肯定;散曲的嘲屈是对屈原处世态度、立身准则的否定,这一倾向的形成既有纵横向历史文化原因,也与文体的内在规定性密不可分,反映了元代特有的审美风尚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一生中交友无数.比他年长二十岁的著名学者、诗人杭世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袁枚和杭世骏在交游历程中,惺惺相惜,互存作品,相互称赏,关系十分亲密.两人也经常就一些文学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既有相同的看法,又有不少的分歧.他们的友谊从认识开始一直持续到杭世骏去世,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