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北洋时期中国社会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与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历程,重大变革主要有三:即总理衙门之设;戊戌变法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就变革广度和深度而言,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已大大超过了前两次。文章就清末“新政”与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清末新政推动的系列改革标志着非政府组织近代化的开始。其间,以立宪社团、商会和地方自治组织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体系较为完备,运作较为规范。清末新政时期的非政府组织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但明显存在一哄而起、管理混乱等历史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法制建设滞后、非政府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条件不足等。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期间,河南巡抚的频繁更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新政的成效,但河南地处北洋和湖北两大模范新政省区之间,不仅容易受其新政举措的影响,而且便于学习和借鉴。河南巡抚群体虽然思想上较为保守,但忠于清廷,忠实执行新政谕令,致使河南新政别有特点。河南新政虽然没有北洋新政和湖北新政那样成果辉煌,光彩夺目,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开启了河南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5.
1928年6月,北伐基本完成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重心迅速转移到南方,平津地位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北洋画报》对"天津"的关注大大超过以往,表现出本土文化转型的趋势。《北洋画报》"时事传播"的重心也转向天津本埠新闻,出现了图像天津和想象天津的高潮,具体体现在"天津现况写真"、"专页刊"以及"市花"选举上。  相似文献   

6.
关于严复初莅天津水师学堂的职称,《北洋纪事》第十本(天津水师学堂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往来公文)、李鸿章《天津水师学堂请奖折》清单(军机处录副档)均记载为"洋文正教习",严复觐见光绪帝的履历单(宫中档)则记载为"洋文总教习"。这三种档案材料的记载均准确可信,据此及船政学堂职称等旁证材料可知,"洋文总教习"、"洋文正教习"二者名异实同;"洋文总教习"简称"总教习",以往的说法亦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7.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新华文摘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地方史》编辑部《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财经界》编辑部《国际贸易》编辑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编辑部《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财贸经济》编辑部《理论前沿》编辑部《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编辑部《中国民族》编辑部《时事报告》编辑部《国际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人文科学》编辑部《中国改革》编辑部《上海社联通迅》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州学…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前的约三十年,清庭最有声色的活动就是推行标榜“自强”、“求实”的洋务新政。然而,一场甲午战争,又使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崩溃。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沉重的赔款负担,使洋务新政吹上天的“富强”光环消失了。中国的大地上仍笼罩着贫弱的黑暗。朝野人士为此议论纷纷,维新志士更是群情激昂。于此之时,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论》的前十一篇及其他文章。对洋务新政的所谓富强之道进行了批评与检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要求改弦易辙,从而显示出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分野,展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进程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 《学术研究》2000,(10):86-92
本文以晚清新政改革中的社会教育为切入点,阐释新政作为一种社会变革,其阻力不仅来自于上层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也来自于强大的传统社会习惯势力。本文运用新政时期的原始资料,分析了新政改革是传统社会教育近代转型的现实动力;改变“有治法无治人”的社会状态是新政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下乡宣讲、广建简易图书馆、成立阅报社是新政改革中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并说明新政社会教育的近代转型,对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改变国民社会心态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把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与合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天津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僚活动的主要基地,在洋务运动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对中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企业。过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大多着重关注天津洋务企业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等等,而专门论述轮船招商局与天津城市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拟就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社会环境、企业的主要经营形式以及对天津城市近代化的影响作粗浅的探析,以求认识轮船招商局在中国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代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之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相继出台.对于这三次新政,史学界褒贬不一.尤其对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的评价,或说成是反动的运动,或把它们同戊戌新政并列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未免失之偏颇,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就这三次新政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郭剑林 《船山学刊》2004,(4):161-16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北洋时期(1895-1928),天津在中国走向世界和全国新政治、新军事、新经济、新文化、新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从总体上说处于全方位、多层面的领先或第一地位.现拟从政治上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春华 《学术论坛》2006,(10):189-193
晚清教育改革经历了洋务时期、维新时期和新政时期三个阶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中国现代化活动驱动下,三次教育改革从局部调整到全面改革,逐步冲破了封建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的重重束缚,实现了废科举、兴学校的大变革,从而确立了近代化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4.
论及天津市区有记载的古城寨,历史和舆地学者每以为便是汉魏之际的漂榆邑。如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就把该城标在三国幽州一图的天津位置。漂榆,也作漂渝,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的《辞源》,1931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辞典》,以及台湾1973年出版的《中文大辞典》,也解该城于“天津县北”。这类说法,大约皆源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淇水云:“清河又东北,  相似文献   

15.
《天津社会科学》是我比较喜爱和经常联系的综合性刊物。开始我只是读者,后来又成了作者,并且同编辑部的几位同志成了文友。我觉得《天津社会科学》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21名,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姓名单位职务姓名单位职务马兵王中华王宁亚王相钦叶宝根孙关龙朱力文,1楚才许进禄许家康杨绍澄《成都年鉴》常务副主编河南年鉴社社长安徽年鉴社社长中国轻工业年鉴社社长《杭州年鉴》编辑部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顾问《中国出版年鉴》编辑部 副主任广东年鉴社社长中国国内贸易年鉴社社长《广西年鉴》主编《北京年鉴》编辑部主任苏增强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主任肖东发《中国图书馆年鉴》主编陈少能上海年鉴展示中心负责人陈仁礼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 兼年鉴工委会主任武星斗《新疆年鉴》主编房德胜《黑龙江年…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有关天津地方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出版的专著为数寥寥。近二三年来局面大有改观,陆续出版了《天津史话》、《天津现代革命运动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天津工人运动纪事》、《天津港史》、《天津租界》、《天津近代史》等书,各从不同角度开拓了地方史研究的领域。此外,还出版了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学运、妇运、工运等方面的资料书。但人们更期待着能有一部亘贯古今的天津通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几位同志编写的《天津简史》,缉缀有年,三易其稿,于最近出版,这实在是件十分可喜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晚清时期湖北商品博览会和南洋劝业会的举办为重点,阐明商品博览会在晚清发展的一般历程,论述了商品博览会在晚清新政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近代化所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天津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出现,晚于南方的上海、广州和武汉。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汇报馆》,1874年创办;建昌钢铁机器厂,1875年创办。而天津最早的民族工业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到1878年才开办,并且规模很小,工人才十余人。吴懋鼎和杨宗濂开办的天津第二个民族工业企业天津自来火公司,到1886年才出现。1898年吴懋鼎才创办第三个民族工业企业——北洋硝皮厂,1899年吴又创办天津织呢厂。从1878年到1900年二十多年间,天津的民族资本工业,仅有四个厂,资金共约百余万元。  相似文献   

20.
潘允康,男,1946年11月生,湖北省广济县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师专,曾在天津塘沽、东郊等区任教和从事教研工作。1980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试合格录取后被分配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1987年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天津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等职,并被选为天津市第11和第12后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撰写和编著有《家庭社会学》、《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专著主编)、《家庭导论》(译著)、《现代家庭生活方式》(专著)、《中国城市家庭大变动》(专著主编)、《社会学家对社会的警告》(丛书主编)、《经济改革的社会观》(专著合写)、《社会改革与心理障碍》(专著合写)、《城市社区研究》(专著主编),并撰写有《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试论中国城市现代家庭模式》等论文百余篇。1994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三次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发表学术演讲,在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及台湾省的某研究院发表学术演讲。所著《中国家族之变迁》被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东京岩波书店出版,日本的《读卖新闻》曾为该书发表专门书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