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岩 《中国藏学》2004,(2):12-14
本文回顾了英帝国主义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其后果,介绍了战争期间及战后评价这场战争的各种观点,尤其是英国学者的观点,描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发生变化的轨迹,以纪念当年抗英战士的英雄业绩和其他为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分裂西藏而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关于莱丁星的传说,在西藏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本文想通过这个朴素的传说,探索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意识的某些侧面,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它的境况所造成的。”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便以种种形式,对我国神圣领土西藏进行侵略和支解。1888年3月,驻守亚东以西隆吐堡寨的西藏军民,给英国侵略军以迎头痛击,从而  相似文献   

3.
到过阿佤山区的人都说:阿佤山变了。那么,它变得怎么样呢?我乘车一离开昆明,就恨不得一下子来到它的身边,来一个“百闻不如一见”。阿佤山在怒江、澜沧江两江夹持的怒山山脉南段,是我国佤族聚居区。解放前,它像居住在这里的苦难深重的佤族一样,是一个遍体鳞伤的地方。那时,一棵棵刀耕火种残留下的黑树桩伴着剽牛祭鬼的佤族在西风  相似文献   

4.
翰章同志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著名将领。他战斗的足迹踏遍了镜泊湖畔跨越吉、黑两省的广大山区。在那里,他指挥抗日游击健儿们,歼灭了数不清的日伪军,为中华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人们赞誉为“镜泊英雄”。最后,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献出了只有二十七岁的年轻生命。  相似文献   

5.
回故乡     
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忆昨天,看今朝,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漫长的盘山路上洁净无尘,游子回乡在一个明媚的清晨。轻车穿越细雨洗过的松林,山腰隐现绢丝般飘渺的白云。你们常在耳边敲起警钟—贪欲不会有高尚的情操,酒色将销蚀革命的理想。四十八年不见故乡亲人,四十八年不见故乡的竹林。龙家寨,我回来了,请接受当年“土家”娃子的敬礼!战友啊!火一样的教侮暖着我的胸膛,在理着战友忠骨的黄土崖土,无数艳丽的花朵年年怒放。英雄鲜血染过的山丘田野,飘来一阵阵清香,龙家寨,龙家寨,我多想把你揍进我的胸怀!四十八年前,红军在这里打了一仗,歼故两…  相似文献   

6.
徐来 《民族论坛》2006,(7):59-59
中国人向来喜欢以数目字论英雄。这种习惯与评书这一艺术形式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因为缺乏个人英雄主义的土壤,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孤胆英雄”并不多见。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崇拜的一些特殊作用,我们更常见到英雄豪杰们,被用数目字组织起来。颛顼帝喾之子“八元八恺”、文王征召的“四臣”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数字英雄”了。其后,“淮南八公”、“竹林七贤”续写了数字英雄的文化意义。评书艺术诞生以后,这种以数目字论英雄的方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一部故事中出场人物过多时,听众很容易因为无法辨识角色而混淆情节。而通过数字…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西部山区鹤峰、来凤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湘鄂边苏区的中心。贺龙元帅和跟随他的许多老红军亲切地称她为“第二故乡”。去年5月下旬自治县成立庆典时,贺帅的亲属和一些当年在这里战斗过、现任我军高级领导职务的老红军,有的专程祝贺,有的发贺电、贺词,由衷地祝愿“第二故乡”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建设四化的新长  相似文献   

8.
《格斯尔》(Гдсдр)藏语称“Ге—cqp”.众所周知,《格萨尔》是深受藏族人、蒙古人和布里亚特人喜爱的史诗中英雄的名字.同时,又是加尔梅克人、图瓦人、雷布查人(居住在锡金、不丹、尼泊尔一带的民族)所熟知的一位史诗英雄.此外,居住在克什米尔的布里什人也非常喜爱这位英雄.1716年北京用木刻方法出版的本子,即所谓“北京”版本,是蒙古族人关于格斯尔最著名的版本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版本源自藏北,起码“北京”版本中有主要几章是借自西藏的.但是,何时由西藏借来,至今尚不清楚.现在就有关佛教在格斯尔学中的反映以及“北京”版本的形成历史简略地谈一些看法;与此同时还应当指出:下面将要讨论的两个问题,都是学者们从前未曾涉足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云海缭绕、群峦叠翠的阿佤山上,世代居住着佤族兄弟,在这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处,阿佤村寨掩映在龙竹、芭蕉林中,高高的阿佤山雄踞屏障,保护着佤族,佤族兄弟依傍着它,好像住在云雾之中。 1982年春,云南省昆明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叶赫娜》就在这云海之上开拍。故事是这样的:早年,一位解放军干部为了救一个名叫叶赫娜的孤儿,把生命献出,用鲜血染红了日露花。佤族人民怀念他,称他为“老边疆”。“老边疆”的儿子陆南平参军以后也来到阿佤山,一心扎根边疆。他参加了“民族工作组”,和阿佤人民一起改良了旱谷谷种,修建茶园和水电站。  相似文献   

10.
在草木葱茏、绿茵遍地的清明时节,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驰聘战斗过的崇山峻岭,来到了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东兰县的武篆人民公社。武篆,这块翠岗环抱的红色的土地,以它那既雄伟而又秀丽的身躯舒展在我们的眼前。时虽三月,但种植的早玉米和小麦,已经一片青绿,油菜花遍地金黄,山风过处,起伏荡漾。在这采缎般的平坝的中央,巍然肃立着一座褐红色的塔楼,它象“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引人注目。这就是著名的“魁星楼”。在二十年代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僮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云南边疆,有一块碑非常特殊,那就是民族团结誓词碑。这块碑上书写的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从此成为云南各族人民铭记于心的信念。而当年主要参与和见证这块碑落成的佤族人中,如今只有肖子生一人健在。肖子生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阿佤山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12.
听说老山前线有个“回民阵地”,战士们怎样生活,战斗?盛夏的一个清晨,我们踏着羊肠小道,穿过一片密林,来到了前沿。一个不到八十平方米的小山包,背靠高耸入云的悬崖陡壁。左前方不到五十米就是越军阵地,右边是一片布满越军地雷的芭蕉林。这就是闻名的某部二连的“回民阵地”。这里距越军最近,也最危险。战士们形容说:“越南小鬼子打呼噜,我们都听得见。”这个阵地本来不属于他们守卫,但部队接防后,“回民班”战士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和请战书。战斗动员会上,回族战士端起了鸡血酒,立下了铮铮誓言:“人在阵地在!”我们问起了“回民阵地”的由来。年仅19岁、被大伙称为“小灵通”的战士古怀方风趣  相似文献   

13.
只有把个人溶于人民群众之中,并随时听从人民召唤,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人,才称得上人民的战士;而只有这样的战士,才能无私无畏,所向披靡。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被授予“孤胆英雄”和被傣族人民称为“好儿子”的岩龙,就是这样战士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佤族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解放前的社会形态是比较落后的,各地区发展水平也不一致。阿佤山中心地区的西盟佤族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阿佤山边缘地区的沧源、耿马、孟连、双江、澜沧等县的佤族,因受傣族影响较深或某种程度地受傣族土司(领主)的统治,已初步形成了封建领主制。在更外一层的镇康、永德等地的佤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已与汉族构成了社会整体,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了。佤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史诗“母题结构”的研究对英雄史诗“母题结构”的研究,是对史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属于史诗“结构分析类型”的研究。如果我们把许多不同内容的英雄史诗的情节结构加以分析和相互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不少史诗的情节,大都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组织而成。也就是说,在不同内容的不同英雄史诗中,常常有着许多相似的“情节结构”。这种相似的“情节结构”,人们把它称为“共同母题”。国际上,少数学者对英雄史诗的母题结构,曾进行过一些探讨。美国N·波相曾把蒙古英雄史诗的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里面又分…  相似文献   

16.
守卫在南疆的战士们向祖国的亲人,向在校的大学生们发出“理解万岁”的要求已有几年了,我们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大声疾呼“理解万岁”,渴望祖国的亲人们、青年朋友们,理解他们为什么离乡背井、远离亲人而舍生忘死地去战斗,他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守卫在那艰辛倍尝的猫耳洞里,理解他们这样做就是为给各族人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以便各族人民从事美好生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罗城县凤悟大队,仫佬族社员群众传颂着三位汉族青年工人热情关心“英雄电话兵”潘宜烈士一家的生动事迹。一天,罗城矿务局呼略矿青年工人欧仲新、林达信、陈东信,从报纸上看到在法卡山战斗中,英雄电话兵潘宜(仫佬族)十四次冒着敌人的炮火接通电话线,最后壮烈牺牲牺牲时,两手还紧紧抓住电线两端,让电流通过自己身体,保证了指挥部与前沿阵地的联系的报道深受感动。放下报纸,他们议论开了:要是英雄的家属看到这张报纸心情会怎么样呢?如果有机会能到烈士的家安慰安慰他的亲属该多好啊!事也  相似文献   

18.
冯翔  喜饶尼玛 《民族学刊》2021,12(6):82-94, 125
五世热振活佛是近代西藏历史上一位倾心内向的活佛,曾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改善做出过贡献,并戳破了英国人在“西藏问题”上苦心经营的“道德”形象,但热振辞去摄政职务时,国民政府对此的反应却是轻慢的。当1942年“外交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在治藏政策方面进行了调整。沈宗濂作为蒋介石属意的官员出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曾积极投身藏事,改善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对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挥了较大影响。但是,20世纪40年代末,西藏地方发生了若干事件,国民政府却无所作为。对此,沈宗濂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然而在沈宗濂态度转变的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则是国民政府的消极治藏政策。  相似文献   

19.
时间的河流,卷走了数不清的往事,却卷不走50年前那段沉甸甸的战斗历程。日本军国主义者炮制的芦沟桥事变,把中华民族投进了战争的深渊。在那内忧外患的岁月里,被激怒的中华儿女,掀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救亡运动。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就是那汹涌激流中一朵血与火染红的浪花。它与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相呼应,相配合,相支持,战斗在津浦铁路与南北运河的东西两侧。当我读完老战友们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后,想起了也仿佛见到了当年这支开始只有20来只枪的小部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发展成了拥有4个大队、威震敌胆的回民支队!打掉第一批日伪据点——旧城、于桥、姚庄……,  相似文献   

20.
当年英雄建立旷世功勋并且令世界胆战。心惊的武器,已黯淡无光地成为旅游景点的纪念品,纪念已消逝于历史重重帷幕背后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茫茫草原上,惟有远方,马群与骑手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