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意境来自笔墨情趣 ;中国画的神韵来自离形得似 ;中国画的风格来自以形写神 ;西方绘画由“极似”走到“极不似” ,中国画都坚守“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观念。历代中国画的实践证实了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互相渗透 ,互相溶合 ,既对立又统一 ,构成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绘画艺术中,节奏是画家在对众多造型要素表现时,进行有序的、有变化的强弱处理的一种手段,其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历史与图像论述对比了中西传统绘画中对于(造型)线节奏使用的异同.中国传统绘画是在“神似”的基础上对绘画中的节奏进行把握和运用,其更注重于线条自身的节奏和审美价值.而西方传统绘画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对绘画中的节奏进行把握和运用,其更注重于线条节奏在造型功能中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绘画在艺术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面貌,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东方绘画侧重于对线的表达;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东方绘画以中国水墨为代表;在绘画的客观科学性上,东方绘画强调主观描述,西方绘画强调客观描述;在表现题材和对象上也具有较大差异性。东西方绘画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特点,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人种性格的差异性,东西方艺术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哲学思想。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极大区别,最终表现在艺术形式和题材上,是人类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存在着大量对死亡的描述。将童话中的死亡与王尔德的“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生活模仿艺术”以及“艺术应当远离生活”三个主要唯美主义艺术观点相结合,可以看出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是其唯美主义思想在创作中的实践。美而不真实的死亡反映了艺术的独立性;理想的死亡突出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指导性;而艺术乌托邦反映的则是王尔德试图在艺术作品中建立一个脱离现实的艺术世界,在那里艺术家的自我得到强化和重建。  相似文献   

6.
绘画的空间表现问题是艺术创造以及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人的对象化“视界”与心灵“化境”所构筑的双重“空间场”的意义上。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绘画艺术就其实质而言是绘画主体对“空间事物”存在方式的意象性把握与美艺性创造,主要表现为绘画主体在具体的视觉对象与个性化审美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多维绘画技法实现对“空间事物”的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绘画的抽象性表现在现代绘画各流派之中,侧重主观表现,而非客观反映。画家运用抽象性的线和块面及非描绘性的色彩表现事物的内涵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这种抽象性也就是画家对理念与感觉进行探索,并使之昭显的最完美的载体,是艺术家运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表现其内心需要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并将其看作是适合自己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学艺术中表现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作为表现和强化“善”的手段 ,呈现出崇扬美德、表现和谐、追求圆满的特征。而西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却表现了善恶冲突 ,甚至突出了“恶”来反映现实 ,揭示人性 ,从而表现出暴露阴暗、紧张冲突、综合繁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音乐与绘画     
本文简要叙述了音乐与绘画两种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色彩、造型与音乐艺术中的旋律、音响色彩、音响造型的联系;音乐中的标题音乐、交响音画等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的联系;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之间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10.
在绘画艺术的基本技能中 ,视觉记忆是智能的核心。绘画艺术视觉记忆的实质是在形象中寻找艺术表现的属性 ,通过艺术语言的描述对客观事物形象进行记忆。绘画学习的过程就是视觉形象的造型知识化为记忆 ,并转化为表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对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入手,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艺术生涯作为一个时代标尺来衡量抽象艺术产生初期这一阶段性面貌。同时通过对美学思想即观念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代表作品的深入挖掘与解读,从艺术本体出发挖掘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对于抽象艺术形式整体意义及对西方绘画的影响作用。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对于绘画转型的意义以及抽象绘画形式在整个西方美术发展大的历史时空中的地位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形式分析的方法在中国山水画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问题,即形式分析与山水画研究之间存在着断层。这一断层体现在形式分析的有效性只能止于"笔墨"之外,其背后既存在着语言描述的局限,同时也是文化差异的结果。尽管如此,"形式分析"在中国画研究的学术进程中起着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抽象形态点、线、面是抽象绘画的独有表现形式。画面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虽然人们对此还是知之甚少。点、线、面之于抽象绘画,正如文学中的文字、音乐中的音符.它们在画面上的各种组合与排列关系。决定了画面的内在张力与实质。随着人们对其不断深入的研究与越来越精确的解读,抽象形态点、线、面的各种性格、语言、声音及其构成与表现形式也将不断凸现,对它们的应用也将达到一种可预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方油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材料技法的演变史。由于结合剂的改变,绘画经历了从蜡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坦培拉绘画到油画的历史变迁。绘画材料的发展丰富了技法表现,而艺术观念则直接导致了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以文本细读方法,分析沈从文、汪曾祺、凌叔华文学作品中的文人画画境追求与其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其具体表现在: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描摹,精神气质上体现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追求;空间并置与留自的叙事手法,黑、白、灰淡雅的水墨着色,传神的人物刻画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对文人画绘画技法的借鉴;空灵静谧的画面感在美学追求上体现文人画的审美追求等。对文人画的精神与技法上的借鉴,使作家的小说呈现出别样的美学风格,开拓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水彩艺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和水墨画比较而言,在我国仍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通过比较水彩画、水墨画在工具和材料及表现手法上的相似之处得出结论:水彩画是一种适合表现东方自然环境的画种,水彩画作为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很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它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水彩画的本体语言以及水彩画发展的历史来看,过多地强调本体语言将成为水彩画发展的桎梏。当代水彩画的多元化趋势非但不会导致水彩画丧失其本体语言,恰恰相反,这正是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进步。就形式而言,媒介、材料、技法等的变通和不断创新,是水彩画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沥粉画作为一种工艺装饰的画种,它从建筑和家具中走来,成为近年来的新鲜的事物,它突破传统模式,从古建筑上单纯的描绘程式化或象征性的图案纹样,表现艺术构思而形成了一种用沥粉工艺完成的绘画即"沥粉画"。它以独特的工艺效果和浓厚的装饰趣味给人以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的完美结合。其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空灵简淡的审美境界,深受禅宗美学影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初,中国建立美术学校起,传统美术就受到西方美术的巨大冲击。西法与中法的对立首先集中表现在写生和临摹学习方式的应用上,继而产生了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生派"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和国粹派"画中国画学素描有害无益"的观点之争,直到20世纪末,这种争论还在继续。那么21世纪,中国画教学路在何方?已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