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辩证法必须在诠释学中被恢复,这是伽达默尔的基本信念。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中内在地蕴含着一种对话辩证法(亦称问答辩证法)。与其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诠释学相一致,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并非一种理论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实践哲学模式下的辩证法。其对话辩证法的直接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柏拉图的善、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以及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的基本结构乃是一种文本阅读式的(理解者内在反思性的)、跨时空的历时性问答,如何保障诠释学对话的平等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伽达默尔对话辩证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模式下的对话辩证法还包含一种明确的伦理学导向:促进人类生活中的善。为此,它以诠释学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普遍性知识和规范与具体应用之间张力问题的解题思路:诉诸理解的应用性和实践智慧,通过文本理解者在特殊情境下的居间调停,实现普遍性知识和规范的教化和拓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哲学解释学根植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传统,深合历史主义和辩证法意识,其所具有的理论品质蕴涵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哲学解释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艺术经验法、前见间距法、视阈融合法、自我理解法、解释循环法、对话交流法.  相似文献   

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8,21(4):33-37
对话与辩证法的关系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即苏格拉底对话与辩证法的朴素统一、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辩证法中对话的内在化以及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对话与辩证法与实践基础上的重新统一。当代西方美学中的对话思想是对辩证法存在论改造的结果,在对话的地位、本质和前提方面同唯物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李金国 《学术探索》2013,(4):145-147
语文文本的阅读使阅读者与语文文本发生意义关联,从而产生了意义阐释与语文文本解读的问题。从解释学的视角观照语文文本的阅读,有利于厘清对话阅读中多重对话与主体间性、多元对话与解读牵制、有声交流与无声对话、阅读终结与对话延展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实现文本意义的不断彰显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鸥帆 《东岳论丛》2007,28(6):110-112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读者和他所理解的文本之间进行着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实际上是在读者的前理解和文本之间发生的,其本质是问答,它是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伽氏认为,语言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真理只有经由对话才能显现,使理解达成;在对话中,读者要始终保持"善良意志"并积极参与问答,这样才能分享意义,实现成长。伽氏关注传统和对话之间的关系,传统既是对话的平台,也由对话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三表法"固然可以作为归纳法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形式而成为一种方法论,然而"四假相"说却不能完全归之于方法论."四假相"说正展示了培根本人哲学思维最深刘的一面,完全归于方法论未免有简单化的倾向.本文正代表着这样一种努力,即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出发来展示一个理解培根哲学,主要是他的"四假相"说的新的纬度.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通过"四假相"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解释学意义上的"培根",尽管可能仅仅是在传统解释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7.
问答逻辑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线索.解释学经验的历史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内在逻辑不是封闭自给的,它是在理解者和文本的问、答、对话过程中不断走向新的经验.交谈双方都有各自的视域,对话发生在特定语境时空背景中,从而使经验、意义成为活生生的当下在场的事件.对话中的问和答本身体现了解释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虚心"倾听"的品质,开放兼容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辩证法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资本辩证法".在古希腊和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精神的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实现了从"概念的自我否定"到"资本的自我否定"的"辩证法的革命".而正是通过这一"革命",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又完成了对资本逻辑的"实践超越",从而真正成为一种"改变世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从辩证法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 ,马克思在吸纳黑格尔辩证法精髓的同时实现了对其的改造。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最大的否定之处在于辩证法的前提预设与理论基础上 ,马克思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内在的否定性的不彻底性 ,揭示了辩证法内在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把握住了辩证法活生生的力量之源即实践 ,彻底扭转了以往哲学研究抽象的思想世界的做法 ,使哲学注目于活生生的人的感性世界 ,突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  相似文献   

10.
傅永军  宋凯丞 《东岳论丛》2023,(4):91-99+191-192
黑格尔将辩证法问题上的“古今之争”处理成“古今之辨”,通过差异比较、沟通对话,融汇古今辩证思维于一体,形成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维度的概念辩证法。概念辩证法统合认识中运动着的绝对精神以及绝对精神对自身的反思,揭示人的主观思维形式的逻辑进展与绝对精神自身的辩证进展之间的同一性,并基于概念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辨逻辑体系。辩证法执定思辨的逻辑而遗忘了语言,概念间的理性推演取代了语言对事物的言说。伽达默尔则认为,事物在语言中存在,以话语方式呈现。辩证法就是在问与答的对话中说出事物自身的话语方式。伽达默尔重新确立了语言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为对话辩证法赢得了尊严。  相似文献   

11.
白刚  吕鹏 《学术研究》2012,(11):8-13
从古希腊哲学产生的作为"对话"的辩证法,实际上是通过"辩难"来探索真理的过程,所以它内含一种否定的批判精神。在康德和黑格尔对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本性的恢复和推进的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和"共谋"的揭示和否定,形成了自己的"资本批判的辩证法",从而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增殖"及其所需的"逻辑架构"的双重批判,而这实际上正是辩证法本有的批判精神的实践发展和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克罗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有效地处理了"对立面的统一"问题,但由于他未能区分"对立的概念"与"相异的概念"之间的差异,误将"相反的辩证法"运用于"相异的概念"中,最终不仅没有真正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反而重新陷入了二元论的渊薮。克罗齐通过"相异的辩证法"与"相反的辩证法"的区分,将"对立面的统一"与"度的连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对"相反的辩证法"的滥用与误置,而且还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纳入其精神哲学中,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论辩证法与人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和世界之间充满着机缘,世界离不开哲学,哲学也离不开世界,哲学的世界是一种理论上的世界。虽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只有一个,但哲学所把握的世界却有多个。通过归纳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哲学所把握的世界可以分为两种性质的世界,即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人本身,即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辩证法就是立足于人的世界的逻辑,是一种对人进行觉解的哲学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历史和人的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产生及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伴随着对人的世界的觉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辩证法和人的世界在本性上具有适恰性,两者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把握人的存在境遇 ,理解人的存在 ,是存在主义和解释学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存在主义和解释学在对人作基本哲学分析时具有片面性 ,只有引入实践和辩证法 ,才能真正把握人、理解人。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始终以寻求、论证和批判本体作为自身的理论任务,固有着一种本体论意义。实体本体论是资本逻辑的本体论基础。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本体论虽然扬弃了实体本体论却局限为觉解资本的逻辑。立足于对本体论存在基础的创造性阐释,马克思把本体论的事实改造为本体论的追求,完成了对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的双重批判,实现了辩证法本体论意义的革命,相应地,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也从觉解资本的逻辑转变为瓦解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从实践哲学到"实践的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多将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但是这种理解容易造成对"实践"概念理解的无意识,使实践概念本身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实践的"形而上学.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是对以往以"解释世界"为特征的"理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和"颠倒",但"颠倒"的形而上学仍然是形而上学.我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应该理解为"实践的解释学",它是实践哲学的深化和发展,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对实践概念本身的反思和批判,它着重分析实践的可理解的"前结构"和对"实践的理解",这与马克思对实践概念和实践的理解的强调是一致的.同实践哲学相比,实践的解释学使实践概念摆脱了总体性的"理论"形态,呈现了开放的、历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实质,不仅是发现和瓦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更深层的是揭示和批判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体制的交换原则与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的“同构性”,因此,对形而上学同一性思维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强制性的批判。阿多诺在马克思之后实现了对同一性逻辑的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瓦解。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矛盾和谐辩证法与列宁的矛盾斗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两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列宁分别于19世纪和20世纪依据自己对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不同解读构建的辩证法体系。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虽然都属于矛盾辩证法,但由于马克思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及所属的文化传统不同,两种辩证法在理论视阈、矛盾结构、价值取向与发展观、解决矛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马克思的辩证法展示了辩证运动的正、反、合的逻辑进路,在19世纪发挥了动员世界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作用,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列宁认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表明其并没有封闭辩证法面向未来生活的大门;但由于开放性潜质与矛盾斗争的理论硬核互相冲突,使得列宁的辩证法缺失辩证法的和合元素,因而放大了对立面的斗争在矛盾运动中的作用,成为一种在理论上有偏颇但却极富实践精神的行动的辩证法,在20世纪为俄国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克敌制胜的方法论武器,堪称革命的代数学。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通过"概念"的自我否定,揭示了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但由于其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性最终遭到了窒息.马克思通过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自否定"精神,来分析资产阶级社会"抽象成为统治"的实质,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关系及其自我否定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以"资本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中哲、西哲、马哲之间的对话不能局限于学科层面 ,而应当立足于这几大思想传统在当代的流变及其历史性展开的沟通对话活动。仅仅在传统西方哲学的存在论层面 ,中、西、马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但恰恰是在当代背景下 ,西方哲学本身就发生了一场在马克思哲学启动与引导下的存在论转换或生存论转向 ,这一转变的意义就在于敞开中、西、马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并直接有益于激活中国哲学传统的生存论资源 ,推动中国哲学形态的当代转换。当代中国哲学应当借助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哲学走势 ,实现文化自觉并完成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