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愈之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他认为现代新闻媒介应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和发布广告的三大功能,新闻传播具有启迪民智作用。一个国家的外交以民意作后盾,必须实现外交与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三位一体的互相影响。新闻媒介及其传播的内容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报道要忠实于事实,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传播要迅速,新闻传播不仅要旗帜鲜明,还要讲究策略,内容具有针对性,报道范围全面,满足读者需要,分析深刻。  相似文献   

2.
舆论定势是公众在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下,对社会生活作出定向反应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使不同的社群对杜会事件的认识与解决带有特定的倾向性和趋向性。新闻信息及其传播是社会舆论生成最广泛、最大量使用的渠道。舆论定势生成的外部要求,是舆论客体的具体可感性与舆论主体置身开放的文化环境。为此,当前新闻信息传播中要克服“信息洪水”与“信息饥渴的”缺陷;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调控者应建立更多的价值共识。舆论定势生成的内驱力,产生于舆论主体的内在信息需要。所以,新闻信息量的科学把握和信息质量的不断优化,成为当前新闻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新闻为天职,社会之耳目”的新闻观,是徐宝璜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种新闻本位思想,它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提倡新闻民主,鼓励民主就是要让民众参与和竞争。参与的重要标志在于表达意志,表达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实现。所以,新闻媒介就必须收录社会各阶层的声音。要求媒介必须以事实为前提,成为收集各阶层信息的耳目。第二,强调舆论监督。媒介既然是“社会之耳目”,民众可以通过舆论的方式监督执政者的行为。第三,促进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媒介作为…  相似文献   

4.
要分析新闻传播的终极社会功能,就必先分析舆论的功能,舆论的社会功能可分为模拟与预测、沟通与调节、激励与监督、社会化功能等几个方面。新舆论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声像等各种符号系统来反映社会舆论,同时应该引导社会舆论,并且调控、引发、催化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5.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核心要素,语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运用新闻的言语体式开展公关形象传播,是符合有效原则和效率原则的一种公关语用策略.公关新闻的组织形象塑造目标,主要是通过实力形象、品牌形象、文化形象的塑造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议程设置作为一种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理论假说,对新闻媒介做好舆论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信息市场的不断完善,新闻媒介已经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提供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的平台,而演化成了拥有强大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动员力的重要新闻传播工具.文章以“江西校车事件”为例运用大众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对新闻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新闻事件因其具有不可抗力下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所以新闻媒介在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时,也有其自身的不可控性.作为新闻传播的接收端,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突发性校园侵害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媒介应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承担起媒介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新闻信息量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靠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政治上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和个人对信息几乎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那时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和个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新闻媒介便自然地转向以传播信息为主,并将不断扩大信息量,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作为自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在扩大新闻信息量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彻底摆脱过去以宣传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主要应从提高新闻的质的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史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罗马社会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较为发达.古罗马国家对辽阔领土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有效的新闻信息传播.其新闻信息传播系统主要由公报、文书、新闻信、题铭和交通、驿站等要素组成,在古代世界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罗马国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之所以比较活跃,是与其全方位的商品经济和相对宽松民主的社会政治舆论环境密不可分的.但古罗马国家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繁荣又是建立在生产力还非常低下的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一种由少数自由人享有的有限的繁荣.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古罗马国家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也就难以为继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新闻传播思想是在近代革命性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文化思想的形成而产生。其内涵为:新闻是报刊的根本属性;政治宣传不是报刊的惟一社会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把新闻传播行为当作一种专门社会职业,倡导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独立的新闻学学科,促进了各种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和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同时催生了中国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由此加快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受众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衡量新闻传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受众地位与新闻媒介的分析,从新的角度阐述了新闻媒介与受众选择的一致性,以及新闻媒介如何利用这些一致性,寻求报道的切入点,完成“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社会重任。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入大众的视野,传媒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在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传播中,新闻传媒应如何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如何把握自身的媒介话语权,面对突发事件如何进行危机传播,是新闻媒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环保传播研究大多基于新闻学或传播学的视角,将其理解为一种新闻生产或信息传播问题,这种研究视角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本研究以公民社会理论为基本的研究框架,考察了环保传播作为一种"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代中国一些环保传播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环保传播对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学报质量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创新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文化传播有赖于作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学报质量的优劣,作者是一个重要因素,其精髓体现在作者文稿的学术价值。编辑是传播的主体,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同等对待每篇文稿,不偏名家,不薄新秀,以质取文。学报的精神气质,文化品位,通过版式设计展示出来,并与学报的内容形成一个协调、和谐、统一的美学风格。校对是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出版规范和要求,使错漏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正面新闻信息的对立面,是大众媒介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任何新闻信息在媒介的传播中,均有正、负两种效果。要将负面新闻信息的负效果降低到最小程度,媒介须通过对负面新闻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倾向性传播、舆论引导等有效途径,对负面新闻信息进行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宣传,是指新闻媒介通过新近发生或变化的事实的报道,实现某种宣传主张的新闻报道的活动。这个定义,既包含新闻价值,又包含宣传价值。本文试图从新闻的实际出发,探讨新闻宣传对受众定势产生什么影响。 新闻宣传的对象是受众,受众以什么心态接受新闻信息,决定于受众的定势。这种定势是受众在过去经验影响下所形成的知识、感情和动机相统一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态又使人对周围现实的思想、政治和社会各种现象产生相应的态度,并表现在广义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传播中的新生力量及媒体外交的一种新手段,新媒体的话语优势通过社交网站、微博、新闻网站等多种形式脱颖而出.在传播策略上,它与传统媒体一样能够围绕某个媒介事件,聚集舆论,通过“意见领袖”或借助群体压力等进行议程设置,或进行文字、图片等的符号互动.与此同时,以微谣言为代表的新媒体谣言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能影响人们关于他国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信息传播效率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校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重要性、必要性。文章认为,提高校报信息传播效率,是高校校报在新形势下深化新闻改革,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一环,是新形势下坚守党报办报宗旨和理念的需要,是更好地关注和及时了解、掌握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的需要。并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机制上保障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传播在舆论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李广增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近年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多次指示新闻宣传部门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研究新闻舆论导向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它们二...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传播极化现象促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扩散和升级.触发事件、舆论信息串联、群体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社会境遇压力几者交互作用导致群体性事件舆论传播极化现象的形成.加强舆论传播管理,允许自由信息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抑制舆论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从而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