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的生命,而且是社会的生命,更是伦理的生命.生命伦理是对人的生命的深度关切.生命伦理不单指个体的生命伦理,更是指人类整体的生命伦理.生命伦理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如何彰显人(人类)的生命的价值.生命伦理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生命伦理存在的内在依据,人的社会生产是人的生命伦理实现的主要手段,社会是人的生命伦理展开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并非美学专著,其中有关美学的论点并没有专题式的详尽论述,而只是在阐发其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时附带着提出的,但其命题的深刻与明确却不容质疑。在马克思看来,美既不是直观也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和实践息息相关的,实践挖掘了美的规律,为审美和发展美提供了动力。在实践美学中,必须注意在异化的劳动实践中可能会使美也呈现异化状态,这是实践美学中必须预防的问题。对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实践美学,从而更好地发展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不少哲人智士对美的问题都曾进行过认真的思考,也许真如柏拉图探索后所感叹的那样:除了把审美归结为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美之理念回忆外,对美本身我们一无所知,“美是难的”。因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不到在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上的一致意见。康德说:美是主观的,它是客观事物的形式符合人的主观目的而产生的,因此,美既是物的形式,又是主观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开始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每一次的分析和论证都是建立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经济事实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扎根物质基础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分析方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正是从作为认识主体的本质而存在的劳动概念出发,将人的现实存在性与能动性统筹起来,在认识主体与劳动对象的互动过程中围绕劳动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美的破坏,特别提出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审美能力与情趣的摧残,使工人们变成了"片面的人"。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创造美,此观点此后成为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石。马克思严肃批判了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的极度破坏和对人审美能力的摧残,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动人类社会急速发展,但也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键因素;自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全面的人"的概念,与其相对立的"片面的人"则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工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只关注物质的需求,失去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对事物的审美观照并创造美。各方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观点进行研究,本文则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探究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劳动与美的统一,而共产主义则是实现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极为丰富,阐述了异化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践、共产主义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创立新世界科学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手稿》作为一本经济学-哲学著作,致力于对人的发展的"历史之谜"的解答,这种解答因始终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历史主题而具有十足的美学意味,蕴含着关于人的发展的全部美学秘密.《手稿》中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一种关于人的未来发展的和谐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对于今日美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此文拟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以及“异化劳动的扬弃”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平等思想。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对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少地方论到了有关“和谐社会”的问题,其中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片断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他关于共产主义的总纲要的论述就是和谐社会的总纲,不仅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容,还分析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实践美学用于理论建构的重要元典性著作,也是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传统形成的一部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不论是对超越实践美学的理论诉求,还是中国当代美学获得新的突破而言,都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唯物史观的宏观构架下,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一般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关系过程。作为一种具有审美规定的意识形态形式,文艺具有一种特殊的实践性质,即审美实践性质。这种实践的审美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个体化的实践对象;形象化的实践方式;情感化的实践效果。这三者共同建构了文艺意识形态的审美实践的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审美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一方面,审美是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也多通过审美的方式表征出来。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越发呈现出这种联系的紧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并非虚假意识,也不是对现实的虚幻再现,它并不提供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审美意识形态再生产着真实的社会关系,是用来支撑我们“现实”的幻象建构;它形塑、组织、扩展并支配着我们的日常存在,是我们无从逃避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的中心概念.人类劳动的异化显然是人的"倒退".马克思的理想人格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扬弃异化的首要条件是消灭私有财产,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形式.马克思理想人格思想,以人格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地改造、丰富、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现象世界、意义世界;设计审美是生活世界最贴切与最贴近的审美形态。生活世界的审美形态与其生存形态一样,具有原发性与奠基性;而这种原发性与奠基性是在生活世界与客体世界、主体世界的共在互动的有机整体境域中呈现的。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是最早引入欧洲近世美育理论并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阐发的中国学人,也是在近代中国倡导美育、较系统提出美育思想并把美育列为“四育”之一的第一人。其美育思想内容丰富,体系严密,可谓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开端,至今仍有针砭时弊及启迪未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不只阐明突出效用的实践观,真善美统一的真理观,鼓励探索和实验的方法论,还极力提倡一种艺术化的生命观和审美主义的人生观;激励人们为生存和改变现实境遇而努力;要求人们"活得好,活得高尚";精心呵护生命,培养审美情趣,去除社会陋习,建立审美模式,塑造完美人格,实现完整人性。每个人都应该把人生当作一门艺术,在改善自我、世界和他人生活状态的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或是把自己的生活建构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反映某种高雅风格及富有个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即通过对人实施终生不间断的审美教育,使其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美丑观),培养其较强的审美能力与创美能力,从而使其以审美的态度善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最终实现人生的审美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8.
静物构图的诸种模式具有不同的视觉特征和心理感受。在典型性作品中,它既是形式美,又是表达主题和意境的载体,其中蕴涵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上帝”作为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都为西方人提供着终极关怀与死后的慰藉。“上帝”之死导致了最高价值缺位,撇下西方人在一个缺乏意义与充斥着荒谬本质的世界上独抱孤怀。在尼采看来,科学与道德都无法为生命提供终极的价值关怀,只有艺术,传承了神话的精髓,将人的生存审美化并为人的生存提供永恒、神圣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徐法超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11-16,3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结构和生命体验的模式,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却往往是含混失序的。原因除了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驱迫,和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的必然的瞻顾外,还在于人们在古典的、现代主义的和(尤其是消极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观念之间的游移不定。为了克服这种含混,就要历史性地反省审美活动的本性,审查各种美学观念的合理性及其范围。而″审美暴力″这一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最能引发争议的现象,可以为这种反省提供例证和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