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的铁人精神是真善美的载体,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体现着人性的"至真"、"至善"和"至美"。铁人精神的"真"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仰、对工作的求实认真、对朋友同事的真感情和真关心。铁人精神的"善"是孝道、忠诚与博爱的统一。铁人精神的美包括顽强拼搏之刚性美、心系人民之柔性美、奋发思变之理性美和激情旺盛之感性美。正是真善美使铁人精神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跨越时空的隧道为各个时期、各个时代的人们所需所用所有。  相似文献   

2.
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铁人精神的主要精神分支之一.这是铁人精神中一个非常优秀、非常重要、非常宝贵的精神分支.铁人的奋斗精神主要表现在:为油拼搏,鞠躬尽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3.
名人谈铁人     
作家刘白羽在参观铁人纪念馆时,不仅披露了拍摄《大庆战歌》的缘起,而且高度评价铁人的诗,并且挥毫赋诗赞颂铁人精神;作曲家秦咏诚激情畅谈《我为祖国献石油》曲子的创作过程,满怀深情地说:“是铁人给我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63年前,大庆油田的发现翻开了我国石油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石油大会战中孕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党的伟大精神,在建设百年油田的伟大征程上发挥和必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SWOT模型,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4方面分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并对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践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庆精神及其人格化的铁人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表达.铁人精神饱含信念追求、大局观念、核心意识、使命担当,可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精神滋养和内生动力.文章从挖掘新时代内涵、聚焦"铁人精神"传承与践行打造铁人之道、突出"理实一体化"三个维度,分析研究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立德树人的路径,为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精神文化教育和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油田党委和油田公司命名的“新时期好工人”朴凤元和“刘备战班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出来的新时期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好工人”精神,是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熏陶下孕育形成的,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好工人”精神作为大庆油田的时代精神,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奏响了高昂的时代强音,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铁人——中国人的骄傲》,对铁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亦即铁人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和准确解读,铁人与大庆,铁人与时代息息相关,紧密相连,铁人的伟大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工人阶级大公无私优良品德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石油管理局的企业精神,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更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继续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内涵 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要树立新思维,确立新视角,赋予新  相似文献   

9.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大庆的根和魂,是大庆的传家宝,一定要世代相传,不断使之发扬光大.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要坚持优良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二要坚持进取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统一;三要坚持核心竞争力与科学管理相统一,不断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导向,更是完善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应运而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劳动教育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可以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资源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形成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拓展劳动教育场景,增强劳动教育感悟力,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的新著《大庆精神》一书,以大庆精神的内涵为主线,围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铁人王进喜以及几代大庆石油人的价值追求、情感世界、人格魅力、哲学智慧、社会影响、历史贡献等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再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对我们全面认识、深化研究、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推动各项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再版的《铁人传》,融入了许多新的珍贵史料和近年来关于铁人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最为准确翔实地反映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的纪实作品,是对后来者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是我们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以"民族遗产——文化现象"为基本脉络展开对铁人精神的研究。力图说明"铁人文化现象"是铁人精神的现实存活状态,是铁人精神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充分展开,是铁人精神的生命活力和文化张力的强烈表现。同时对"铁人文化现象"的7种叙述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铁人精神,是对铁人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高度概括,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人格化,是我国工人阶级 精神风貌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 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大庆一次创业靠的是铁人精神,二次创业仍然离不开铁人精神,特别 是在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大庆可持续发展、全力创建百年油田、努力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只有从时代的高度、 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继承和弘扬铁人精神,并内化为大庆人的人文品质,形成强大持久的城市文化力,才能使铁人精神始终保持鲜明  相似文献   

15.
"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这一战略支撑点,强化了大庆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凸显了弘扬大庆精神的政治高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这一战略支撑点,为新时期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契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支撑点,为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家园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铁人精神内涵、科学发展及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了铁人精神的演进过程;从铁人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的推进过程论述了铁人精神常态化挖掘的过程;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准确把握铁人精神常态化的路径、创新铁人精神常态化的实践平台、建立铁人精神常态化的思想体系等方面探讨了铁人精神的科学发展与常态化过程.铁人精神在祖国强盛、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理想、铸就“中国梦”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诞辰80周年,也是大庆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铁人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上世纪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中诞生的铁人精神,经40年实践,已深深地融入中华儿女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热血之中。铁人精神,就是以铁人自身品格与石油战线先进人物精神境界的融合,它作为大庆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力量,是大庆精神的人性化体现。铁人精神不仅属于大庆、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不仅赢得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必将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8.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2007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的十大景区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从事工作的干部职工自然就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这就是如何强馆育人。实践证明,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馆魂是强馆之举;把弘扬和传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工作的主旋律是育人之道。为达到强馆育人的长效目的,不能不探索研究理念之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于大庆石油会战时期,是大庆石油人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开发和建设大庆油田的产物。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发展,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网络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新时期,在人们思想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的今天,深入研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传承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铁人王进喜曾经带领过的队伍——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在学习贯彻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过程中。他们明确提出:建设铁人文化、弘扬铁人文化,即塑造以铁人精神为核心、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色、钻井特点的铁人文化。以铁人文化领航,发掘铁人精神的深层文化底蕴,不断培育丰富铁人精神的时代新内涵,打造企业文化优势,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竞争力提升市场力。用铁人文化培育人用铁人精神铸魂炼魄。弘扬铁人文化、建设铁人队伍,这是钻井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不变的主题。无论形势怎么变化,他们坚持把铁人精神贯穿全员教育的主线始终没有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