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八大家”之称在南宋己见雏型 ,但正式提出则晚至明朝中叶。以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力倡“唐宋八大家”,是当时文坛斗争的需要。虽然“八大家”的提法在明、清时期不时遭到非议 ,但因其的确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最高水平、具有特色各异的风格且为学者提供了习文范式而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2.
付琼 《兰州学刊》2010,(6):188-196
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参用清代唐宋八大家选本八种:吕留良《八家古文精选》、蔡方炳《八大家文选》、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秦跃龙《唐宋八大家文选》、陈兆仑《陈太仆批选八家文钞》、高嵣《唐宋八家钞》;其中蔡方炳、秦跃龙二种为我所未见。今据钟著对上述二种的信息加以转录,并对笔者所经眼的十六种选本的二十八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学者互通有无之助。  相似文献   

3.
唐宋古文运动成果辉煌,是由于文章通变理论指导的结果。唐宋八大家高举“发明吾道”的旗帜,他们关于文章内容通变、文体通变、文风通变的理论以及通变的常用方法,是其取得古文运动成功的主要经验。复兴古文在于变革,探讨唐宋八大家文章通变理论将为现代文章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一个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延续 ,标志着唐宋文章的代表作家和最高成就 ,是人们对唐宋散文成就的高度概括。一般认为此说肇自明代茅坤或较早的朱右 ,周振甫推至元代吴澄 ,笔者以为此说应该起于南宋吕祖谦。首先 ,吕祖谦具备八大家思想 ,他告诉习文者当读“韩、柳、欧、苏 (从吕祖谦日常论述看此为三苏 )、曾文字 ,四六且看欧、王、东坡三集以养根本” (《东莱吕太史别集》) ,强调学习唐宋八大家文章。其次 ,吕祖谦为宋六家散文的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他编纂了《皇朝文鉴》。《皇朝文鉴》或称《宋文鉴》 ,是吕祖谦…  相似文献   

5.
桐城派散文在近代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散文,自康熙、乾隆以后,以桐城派占绝对优势。桐城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它产生于康乾盛世,因其创始人方苞、刘大相、姚斓同出于安徽桐城而得名;他们尊奉程朱理学为道统,以承继秦汉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结为门户,世代相传;中经造成,文人学士争相归附,弟子遍及各地,直到“五四”前后,共延续了二百多年,才逐渐衰落。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作家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故时有“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①的赞誉。桐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近代.经过了几次变化。本文试图勾勒出桐城散文在…  相似文献   

6.
从对明清时期出现的三十四种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统计结果来看,八大家座次虽然以“韩柳欧洵轼辙曾王”最为稳定,但稳定中有变化,除了欧阳修坐稳了第三把交椅外,其余各家在座次上都或多或少地处于不稳定的变态之中.这生动地说明,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化是一个动态的因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付琼 《北方论丛》2012,(5):21-26
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的论争集中于合法性和冠名权两个方面.茅坤为唐宋八大家所立的共性是道统与文统的混合物,不尽符合八大家的实际情况,论争即由此而起.或者认为茅坤所立共性不实,而且择人不当;或者剥去八大家的道统光环,将其还原为文人.择人不当论者认为,曾巩、苏辙的文学成就与其他六家不称;持不同意见者则突破以成就论高下的成见,从风格的视角重新论证八大家组合的合理性.至于冠名权,或声称茅坤盗袭他人,或将八大家得名源头上溯至明初乃至宋元,大旨在于归美前贤,不甘心将冠名权独让茅坤.  相似文献   

8.
程嫩生 《学术界》2023,(2):174-186
桐城派是文派,也是学派,桐城派的发展与汉宋学术之争有着密切联系。清代朝廷重视程朱理学,而桐城一些世家的祖籍又源于徽州——徽州婺源是朱熹祖籍所在地,于是桐城之地逐渐形成了推崇“宋学”这一牢固的学术传统。桐城派文人进行的汉宋学术之争在方苞那里就已出现,后来姚鼐、方东树等人又将争辩愈演愈烈,其内容主要涉及儒家道统的承接、“汉学”与清代“汉学”的区分、为学动机的选择等方面。总体来看,桐城派文人在汉宋学术之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其争辩还是有着积极意义:他们矫正清代“汉学”学者反对“宋学”之枉,有利于促进学术的正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学术在正反力量的猛烈拉拽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张力作用;他们推崇非功利性的“宋学”,有利于维护“宋学”的本真,为后来的“宋学”复兴奠定了基础。由于在女子守贞节的问题上深受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影响,桐城派文人推崇“宋学”也给自身思想打上了鲜明而又不良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宋人选唐宋文选本选录唐宋作家之散文数量进行排比分析,得出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他们是苏轼、欧阳修、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司马光、张耒。八大家的诞生,各有其具体原因,且与宋代古文、理学同源共存的特定学术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付琼 《兰州学刊》2010,(1):167-172
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现存版本,已知的就有十四种,但大都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大著,其所参用的明人版本只有三种;其中,早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王宠氏《唐宋八家文》稿本,现藏于台北图书馆,为我所未见。兹将钟君所见此本的文献信息加以转录,并对我所经眼的十三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献者互通有无之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除了在文学上建树非凡之外,在史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在史馆任职期间,曾负责编校古代史籍,纂撰《英宗实录》,典修《五朝国史》;他还作过许多史论文章和咏史诗词。曾巩的史学,当时就“见称士类”,得到朝廷的赞赏;更为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所推崇,被称为与刘知几、郑樵相侪的“良史才”。本文拟刘曾巩的史学思想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鲁迅的杂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散文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而伟大的贡献,其价值、意义和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把我国传统的议论性散文推进到诗化、艺术化的高度我国的散文艺术源远流长。先秦诸子作品中已有了比喻、寓意、夸张、想象之类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到了魏晋以后齐梁时代,文学性散文与议论性散文开始分途发展,后经唐宋八大家和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相继在复古旗帜下进行的两次散文改革运动,将散文艺术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桐城派的散文创作虽不怎么十分成功,但他们在理论上却  相似文献   

13.
清初的文化政策的变化是文学复苏的重要原因,桐城派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方苞为桐城派的开派首领,在江南日益平静之后,“学行继程朱”成为为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祈向,再加上从明代尚先秦秦汉古文到尚唐宋八家的文学宗趣转变,复以桐城地域的人文风尚,一个勃勃生机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便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4.
孟峰 《快乐青春》2009,(1):14-15
欧阳修为北宋文坛泰斗,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六大家”之首,他在诗、词、散文、历史著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写作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清初储欣为有名的古文家和古文评点家,其人其文影响颇大.储欣编选的《唐宋八大家类选》在文体分类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其合“分体”、“归类”于一体的“两层分类法”对中国近代文体分类学影响深远,然而许多研究者对该书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对其作进一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兵 《东岳论丛》2003,24(1):126-129
林纾在其译序中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映现了 2 0世纪文学初始阶段某些新质的萌生 ,尤其是他的文学观和维新观与“五四”文化先驱者颇有些相似处。但是林纾古文名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老年日趋保守的文化倾向 ,使他的思想前后呈观出巨大的差异。在文学观上 ,他有时特别强调文学的功利性 ,有时则将文学的功利与政教截然分开 ,只看重文学本体的审美特性。青年林纾曾是矢志维新的风云人物 ,但随年龄渐长 ,其维新立场在逐年蜕变。其与“桐城派”的关系 ,说他是“桐城派”或反“桐城派” ,均属误解。林纾视“桐城派”与《左传》、马、班、唐宋古文一脉相承 ,为“正轨” ,但他为文则能脱其窠臼 ,自成格局。我们要认识林纾 ,就必须理清他的矛盾 ,还林纾在文学史上的一个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17.
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的清初散文家以规模宏大、出入唐宋的散文扫清了明末文坛的纤佻。“以小说为古文辞”是侯方域散文的价值所在 ;他的斥责权贵和抒写怀抱之作为其散文精华 ;他主张“讲唐宋以来之矩” ,是唐顺之、归有光唐宋派散文的有力继承者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方苞、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 ,为清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直接的是散文。司马迁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被视为巨擘,被后人当作一种典范,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戴名世、方苞等,都是高举学习《史记》的旗帜的。从他们对《史记》的推崇和师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史记》对古代散文的兴盛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韩、柳与《史记》朝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杰出的散文家,他们都十分推崇司马迁,十分爱好《史记》。柳宗元最了解韩愈,在当时他就说过:“退之所敬者,司马迁、扬雄。”韩愈自己也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呼伦贝尔商业发展史上,海拉尔“八大家”之说最为著名也广为流传,但有关“八大家”的真实性、具体名称等都存在较大的争议。海拉“八大家”之说是旅蒙商进入海拉尔的历史事实与一些民间传说耦合而成的,与多伦诺尔“八大家”之说有密切联系,且原型为清初张家口的“皇商八大家”。另外,海拉尔“八大家”中的一些商号的具体情况也是能够考证清楚的。  相似文献   

20.
唐宋八大家文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气、文道、文用、文律、文法、文风等方面论述了唐宋八大家的“道法”文章论。他们的理论标志着我国文章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具有体系性强、理论较一致、富有开拓性的特点,开启了明代“意法”文章论和清代“义法”文章论,是建构现代文章学理论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