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代宗教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元代宗教派系繁多 ,呈现宗教信仰客体的多元性、宗教融合大潮下的斗争性、信仰主体的复杂性、宗教气氛的浓郁性和宗教团体的等级性等特点。客观地概括元代宗教文化的特点 ,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以及研究元代民族、宗教、文化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35-40
"多元文化论"是时下流传广泛的社会思潮.笔者对多元文化从内涵、历史由来和现实依托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提出多元文化的世界,要正确处理多种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的关系.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冲突是必然的,但融合仍是主流,正是通过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适应和外来文化本土化以及文化转型等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人类文化才得以繁荣发展,并将在未来别样多彩. 相似文献
3.
霍宇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15-17
农业是立国之本 ,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 ,改善经济状况 ,颁布了许多益农法令 ,特别是对制棉业给予大力扶持 ,使得棉织生产成为元代的支柱产业。要想全面了解元代农业和纺织业发展史 ,绝不可轻视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的文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元朝统治者崇佛重儒,使蒙汉文化从冲突走向综合。国子学的多元性、书院的官学化、科举的时断时续构成了蒙元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元代科举考试的显著特点是举棋不定、时断时续,其深层原因是蒙汉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综合必然经历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元代科举考试确实存在不公平的民族歧视倾向,但这主要是基于蒙古人承认差异、区别对待的权力民族配额制度的需要;至于元代科举内容和标准走向僵化,这是因为蒙古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不同,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蒙古传统文化简约、务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付翠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92-96
台湾向来是一个由多元族群所共同组成的移民社会,在全球化语境和台湾本地特殊情境影响下,其自身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特质而发展为多元族群的社会。但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对真正的宽容、民主和多元的造成伤害,导致台湾版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异化和畸形,无益于台湾形成真正宽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在台湾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应怀抱平等、尊重、学习的方式,面对不同文化,达成相互理解;少数族裔的文化认同必须在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主流文化之间作抉择或取得平衡点;透过多元沟通,建立起台湾人民对新移民的同理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组织行为理论 ,介绍了国际承包工程的多元文化环境与文化风险管理 ,提出了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这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7.
元代文人存在着浓重的漂泊意识 ,这是一种由农业文化的后顾性与游牧文化的前瞻性共同构建起来的漂泊 ,形成了元曲特有的游子形象。也正因为这种漂泊意识 ,悲剧感就成为其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8.
欧洲多元文化主义的危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5-20
欧洲的多样性曾经为美国所羡慕,在几十年前,多元文化主义曾是欧洲各国政府倡导的新兴事物,但突然间成为各派政治人物抨击的对象,而且民众性排斥外来移民事件层出不穷,多元文化主义一时间危机四伏,大有彻底失败之势。欧洲多元文化主义危机的实质是政党的政治需求与公众的经济需求相结合的结果。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攻击,混淆了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事实及欧洲各国实施的多元文化政策具有残缺性这两个事实,而共生互补基础上的多元文化主义才是解决欧洲社会民族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阎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61-67
汉语文学批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是汉语文化圈内部的多元化。学术上的“无根”状态,摆脱不掉的中西碰撞和交融,生活世界与理论建构的疏离,精英文化在通俗文化冲击之下的日益“边缘化”,以及“现代化”焦虑症等,是汉语文学批评面临的真正问题和困惑。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当务之急不是建构各种理论体系,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对本土文化语境的认真反思、分析和理解之上。 相似文献
10.
叶爱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49-54
在元代文坛,西域作家创作十分活跃,且成就斐然,当时著名文学家欧阳玄即评其"诸国人以诗文鸣者前代罕有"。贤,西域葛逻禄人,其祖在蒙古对金战争中落户中原,后迁徙江南。西域少数民族的超逸气质、不屑于科举利禄的淡泊心志和天然淳朴的率真性情,加上中原厚重文化的滋养、江南秀丽山水的浸润,完成了贤作为葛逻禄氏的汉化过程,也造就了元代文学史上一个个性鲜明的诗人。其诗或抒写对亲友的真挚情感,或痛心元末百姓的苦难,或纪各地风物人情,学古而不泥古,自然清雄,朴实厚重,在元代诗坛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元僧诗与僧诗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文学与元诗的特点之一是释、道、伊斯兰教、基督教四种宗教教士齐聚文坛。僧诗是元诗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积累极少,文献散失亦多。本文对元僧诗基本情况作了概括,并就诗僧别集的散失、辑佚、考释等,作了专题研究。忽略元僧诗,导致元僧诗文献散失;文献散失,直接后果则是对元僧诗的忽略。两者互为因果。元僧诗文献研究可以证实:元代僧诗相当活跃;宋元之际士人出家与科举不再实行有一定关系,主要是出于生活方式的选择;迄于元,诗僧是受到南宋江湖诗派影响明显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范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6):59-63
元代是中国出版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的书业广告,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和发展。元代出版在书籍封面设计、刊刻牌记、题跋乃至书名中,都体现出浓厚的市场营销意识,对明清的书业广告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诗文献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45-51
一度曾比较普遍地认为,元代已至近世,诗人与诗的问题,主要是资料收集得是否充分,所依据的版本是否完整。通过《全元诗》的编集,我们的体会是:元诗文献研究,并不只是体现在收集、汇录、整理,也就是说,其研究成果并不只反映出一个数量问题,其研究成果并不只是单纯的保存文献。对文献的辨析考证,是其立足点。正因为缺失了这个环节,使得以往的元诗研究的进展步幅不大。新的元诗研究从文献的辨析考证起步,才拉开了与前人研究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15.
元代南北文化交流对丹溪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丹溪医学的源流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丹溪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社会背景,认为元代南北文化交流,以及金代北方医学与南方探究“天人之理”的朱熹理学二者的结合,是丹溪医学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丹溪医学,能清晰地感受到元代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气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社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刘英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59-62
在元代散曲中,存有一些有关元代戏曲的史料。通过梳理、分析,大致可把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有关元代戏曲演出的史料,二是有关一些戏曲家的史料,三是有关部分乐妓的史料,四是关于少数戏曲故事和戏曲剧目的史料。这些戏曲史料的存在,有一定的补遗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綦保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9-73
官营工商业制度一直是中原汉地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经济制度之一。伴随着蒙古统治者平定中原及大蒙古汗国的国家职能和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原的官营工商业制度虽几经周折,但最终被蒙古统治者逐步接受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其特性深刻地影响到了元代社会面貌以及思想文化特征。传记作为反映社会重要事件和富有影响力人物较为直接的载体,元朝的特性亦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写作的维度,令其富有独特的观照意义。元朝复杂的政治格局使得军人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重要表现主体,多元的民族起源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尤其值得注意的书写内容,程朱理学对于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写作立场和价值判断影响深远。这些不仅是元代传记独特性的表现,传记作为元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诗文的研究亦可由以上几个维度的探研而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李润民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45-47,51
古域大同曾经是北魏帝都,辽金陪都,留下了令人赞叹和神往的文化胜迹。到了元代,这座城市不但没有衰减它的皇家气象,而且由于蒙元疆域和势力范围的空前扩大以及军事生产与民间贸易的需求,空前地繁荣起来。浑源孙氏在元代显赫一时,祖孙几代都与大同有着直接的联系,为大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晓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6-59
斡脱钱就是指元代的高利贷。元代高利贷现象极其严重,元杂剧中表现了元代斡脱钱范围广、利息高、经营者身份特殊以及借贷需要抵押品等特点,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元代斡脱钱的“厉害”:如到期无法归还,弄不好就会家破人亡。但元代剧作家对这一现象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而是写得非常含蓄,这是由元代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元代文人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