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反封建的基础上,现代西方社会形成了自由主义、主体主义、个体主义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影响、作用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精神、集体主义、实事求是,已成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现代化就有了一个“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认可。  相似文献   

2.
面对着当今中国"官本位"价值观、"利本位"价值观、传统"奉献型"价值观和当代青年"消费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也是长期和艰巨的。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并要求新价值观的产生。中国神州大地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出现了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对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普世价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既要承认普世价值,不能把它看成是虚伪和欺骗,又要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宣传,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普世价值的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贫困化,传统哲学合法化,西方哲学边缘化,哲学被政治和经济冲击和打压。从哲学上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前进,是一个伟大艰巨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与2035年远景奋斗目标,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出了全面性、深入性、创新性、整体性等一系列新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强大物质基础,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价值方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一要凝聚价值共识,二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三要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基础上展开的。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支撑;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与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参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强大合力。这些条件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成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和农民中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有利于塑造新时代的新型农民,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载体不明确,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开展教育乏力;教育方法亟待创新,需要改善当前教育相对滞后的方式;教育对象缺乏针对性,需要精准地细化教育内容;教育认知的局限性,需要深刻认识教育的接受性。因此,培育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策略,一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建设;二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乡村;四是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层面,创新优化宣传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以全新的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中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公民个人价值观。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紧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维度,切实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相统一,方能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使命决定高校必须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公寓建设的全过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从大的层面讲,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细究到价值观念层面,和谐社会追求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大众价值观念群的和谐。我国价值观的深层结构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其表层结构是大众的价值观念群。当前,核心价值观的困惑与大众价值观念群的自身矛盾时有存在,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民主"一词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对此的讨论。"民主"一词进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中国要搞西方式民主,也不是普世价值的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内涵规定性:定位在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展示的是中国式民主的话语权;定位在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展示的是民主观念、精神的培育;定位在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注重个人民主权利的行使。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深受政治的型塑和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运行机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承载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中共中央党代会的重要决议与宪法制定和修订的关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其决定性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依赖特殊的政治组织机制,主要表现为特殊的政法体制、严格的科层制组织形式和分工合作的协商型组织关系。中国的法治建设被政治严格限定,其发展必须在这种特殊政治结构和政治逻辑中寻求合适的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行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按照“98方案”开设相关课程,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建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及重要文献选读”取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重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构与内容。理工类和文科类硕士生都应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及重要文献选读”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整体性理论特征,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简称《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同样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概论》课的教学应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理论暗线,并加强与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其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和如何认识"始于毛,成于邓"说法的争论不断。前者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分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从逻辑上、理论上、起点上讲二者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该理论体系不应包括毛泽东思想。关于后者,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角度看,可以说"始于毛,成于邓";但就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确立后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的理论而言,此命题就难以成立了。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思政课的教育实践为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工作;作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始终做学生立德铸魂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做政治清醒的明白人;要引领学生弘扬中国精神,锚定成长成才的“压舱石”,特别要在指导学生贯通学好“四史”,涵育家国情怀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要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思悟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思辩的方法论精髓和实践要义,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钥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突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本质。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媒体在技术、平台、传播方式的深度融合,推动人类信息传播迈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载体、主体、效能等带来新变化,也使新思想宣传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全媒体情境下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要从均衡媒体发展、推进媒体融合、提升媒体素养、优化媒体资源、加强媒体监管等方面入手,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辐射力、协同力、胜任力、传播力和领导力,确保其宣传教育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准则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一般来讲,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准则;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准则;社会控制和社会政策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管理的操作准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要在社会主义的制度环境中,按照科学的程序来实现社会管理准则。在总体上,只有遵循社会管理准则,才能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才能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提升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要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领大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把握其基本要素与特征;从现状出发,完善教材建设,提升教育针对性;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倡导先进的文化建设理念;开展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实践超越和实质性实践超越,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