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剖析,讨论了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中西体育文化的异同以及它们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新时期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即体育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和思维方法;人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需要体育文化的丰富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诚信基础上建设法制健全、道德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要以诚信为基础构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和谐社会涵义的基础上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具体方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地研究了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流动人口体育参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认为流动人口的体育参与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一些促进流动人口体育参与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公共关系内涵的分析,认为大力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必将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其精神支撑;要不断激发创造活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必须保障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很多,其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扬弃的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和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9.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突出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失信现象,剖析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诚信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对构建诚信的和谐社会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这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能在多大程度上从科学发展中获益,主要取决于其在发展科学、利用科学过程中确立人生价值及意义的智慧,即人文理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人文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在宇宙中正确定位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的"此在"成为"诗意的栖居".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还要调解好与社会的关系,找到其在社会中的位置.人文理性在群体间的关系中表现为对他者的尊重、理解和宽容,体现着群体间询求认同、进行沟通、消解矛盾的智慧.个体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人文理性的调解才能达到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个人素质提高的表征,也是实现人文理性的人格保障.  相似文献   

12.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丰富而又历史悠久的文化,为这一决策提供了精神背景和思想资源。哈耶克先生认为,“在某些方面,传统比人类的理性更为优越”,传统是“人类大部分知识之源”①。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极为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共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设必须在客观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相关因素,把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力度、营造和谐互信的医患文化氛围、依法依规处理医患关系等方面作为着力点,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形态上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与体现。我们必须针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应包括“事和”、“人和”、“境和”与“人与境和”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当前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还存在不和谐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的局面,更好地促进“事和”、“人和”、“境和”与“人与境和”,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增进党内和谐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时代课题,对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论述和分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增进党内和谐的三个基本路径.即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重视人际道德关系对改造自然的作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健全法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与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个意义的概念.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这种和谐社会还是一种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与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基本平衡、社会矛盾基本缓和、社会差别基本合理、社会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文化基本认同、社会保障基本健全、社会控制基本有效、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协调、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并和睦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和谐是实现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理路既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探索,也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承继与升华。“共同建设”是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共同分享”是实现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和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和谐发展将形成社会整合的格局,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