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迷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愁情词在其词篇中占绝大多数,其离愁词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惶恐无奈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园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从守节彷徨走向消释超脱——论蔡松年文化人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松年是金代前期的重要文人, 他的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他的一生, 经历了一个由不愿仕金到被迫仕金再到情愿仕金的过程, 其心态及其文化人格也经历了一个守节—彷徨—消释—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 正好体现出朝代更迭之际改仕新朝(尤其是改仕异族王朝) 的封建文人共同的心路历程, 有着极为典型的意义。本文对这一过程作了细致的考察与评析  相似文献   

5.
蔡松年是金代著名词人,其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蔡氏仕金三十年,仕途风顺,官居宰府。但蔡氏身处金初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进退维谷,动辄得咎,“违已交病,不堪其忧”,其词或吟咏山光水影,或追忆往昔盛游,或抒发归欤之志,皆与其仕金经历有关。在艺术追求上,蔡氏词以“清”为主,具体表现为清新、清疏和清旷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忆云 ,是清后期词人项鸿祚的字号 ,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 ,其主要内容是抒写词人内心之“愁” ,但各卷“愁”之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大抵甲稿以青年男女的相思愁为主 ,乙稿以抒羁旅之愁为主 ,丙稿则有身世之感 ,家难之悲 ,尤多光阴易逝之忧 ,丁稿是词人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及两试进士不第后所作 ,其内心更为悲凉 ,或抒离愁或写别恨 ,或叹身世如浮萍或感华年已逝、青春不再 ,或悲功名之难博或伤人事之不可测等。其词“幽艳哀断” ,很有特色。项鸿祚以“凄苦”之音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北宋经济繁荣 ,词“别是一家”。靖康之难使山河破碎 ,南渡诗人在国破家亡之时 ,于诗中屡写国难 ,词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色彩。至姜夔 ,既固守“缘情”传统 ,又融“志”入词 ,因而诗词之思想多有相通。其主要表现 :忧国之嗟、羁旅之愁、不遇之叹等。其相通之因主要是 :文学自身的特征、整合融会的思想及诗词同源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中抒发愁情的占绝大部分,用到"愁"字的有十五处之多。她所抒发的愁情浓烈、自然、真挚、细腻、深婉、感人至深,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是对自己心爱丈夫别后的真挚感情的抒发,是对故国家园的怀念和热爱,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她的愁情,我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妇女特别是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她们在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亦有很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李清照的存词共四十六首,南渡后写的大约二十二首,近乎全部存词的一半。她后期的词,大部分是抒写怆怀家国的愁怨、愤慨情感。表达黍离之悲;少部分是抒写悼怀明诚的深情笃意,表达亡夫之痛。这两方面内容的词作都贯穿离乱飘零之苦和身世凄凉之悲,是她全部存词中最有价值的精华所在。这些词章中有不少作品笔力横放纵恣、感情悲愤沉郁,是易安体中独树一帜的豪放词风的表现。《渔家傲》(天接云涛),乃词人后期的抒愤之作。这首词,  相似文献   

11.
论余一鳌词     
余一鳌是清代词人之一,一生体弱多病,淡于名利,感一生命途多舛,每发为词章。词的内容大为羁旅行驿之劳顿,天涯倦客之思乡,而且多表达身世愁怨之情。就其词创作特点看,受常州词派影响较大,在技法上常活用前人诗词句,尤其化用李清照词句较多。因一生苦难重重,晚年于佛道思想中求解脱。  相似文献   

12.
蒋捷词风独特 ,与其家世、人品不无关系。蒋捷生于巨族 ,家风淳厚 ,正值壮年却痛失家国 ,惨遭离乱 ,一身民族正气使他隐而不仕 ,宁愿漂泊江湖。家世国运影响着词人的创作 ,其词既有飒然凛风之豪放 ,又兼绮丽纤柔之婉约 ,在宋词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是她颠沛飘零、寄人篱下种种经历和心情的写照。浓郁的愁意弥漫在整首词中,在女词人笔下化为悲剧之美,心灵绝唱《声声慢》应情而生。  相似文献   

14.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的作品。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值得注意的是,本词上阕里的“愁”是指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相似文献   

15.
黄公度是南宋著名诗人,诗、文、词均有建树,因讥切时政,为秦桧所排斥,仕途坎坷。本文钩稽有关史乘、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其家世、著述、仕履、交游详作系年考订,以作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16.
易安咏花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识主要是指词人作为女性,作为“人”的本质需要的执著追求,具体表现在含蓄凄婉,借花言女性之愁情;比托兴寄,借花言女性之爱情;以花自喻,借花言女性的忧国之思等。易安在咏花词中唤回了女性自己真实的生命,真正呈现了从礼教的禁锢中获得解放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田妇薄命 词苑奇葩──贺双卿其人其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双卿曾享有“清朝第一女词人”之美誉。她虽为田家妇,但颇擅诗词。她的词多反映自身的劳苦、病痛、孤愁和哀怨之情;多以自然实景作比兴材料,善用白描,故其词别具语朴、情真、象实、境哀的审美特征和“田家本色”与“当行本色”交融浑成的幽渺神韵。双卿词,在题材的拓展、艺术的创新上,对中国词学都做出了难能可贵的突出贡献,不失为清朝词苑中的一株独领风骚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愁词”一向被认为是与感情笃深的丈夫赵明诚相睽违而生。然而从她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嬗变的轨迹以及当时的史料分析来看 ,她的“愁词”中流露出更深刻的内涵是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抗争与无奈。对此 ,我们有必要做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自谓"情之所钟",这个"情"不只是儿女情,而是"与物有情",以多情之心体验生活,感受生命跳动的节律。欧阳修的词深化了表现儿女情愁的传统题材,还表达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尽思考和对朋友亲人、自然山水的无限深情,流露出厚重的、发人深思的自觉的生命意识。欧阳修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在无意识中逐渐模糊了词与诗、文的界限,为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坛上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乐府遗音》及《夫机余锦》中所收瞿佑词为研究对象,从元明文化转型角度阐释了瞿佑词风。指出元末和平时期瞿词多自信;及至战乱,词亦慷慨;明初多在仕与隐之间徘徊;谪居保安,词多感伤之作。本文首次剖析了由于文化嬗变而导致词人的不同心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词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