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梁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成熟之时,他的思想在表面上却越来越保守起来,呈现出向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曾宪就梁启超的一生,是爱国革新的一生。他生活在晚清,那个年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紧进行侵略和掠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在广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影响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梁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以他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爱国主义发展史上最科学、最完备的形态。这种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爱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的归结。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可以一般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 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是重要内容。 (二) 改革国内政治反对封建主义是又一重要  相似文献   

4.
从英国侵略军以船坚炮利炸开中国的大门到“五·四”运动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是中国亿万民众倍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唤响和本国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所以,中国人民眼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表现最突出的主题。近代爱国主义内容的充实与发展,始于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所进行的反抗斗争。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开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积极鼓动、宣传反侵略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基本问题论麻岩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清政府昏庸腐败,一切有脊梁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与祖国的富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拟就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进入近代以后,我国遭受了资本主义列强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欺凌,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特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近代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近代,我国在政治上外患甚于以往任何一代,在经济上和科技上也出现了落后局面。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为此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欺压。这就使近代  相似文献   

7.
一 爱国主义的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既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又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从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帝国主义日益加深的侵略,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这就迫使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掀起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并把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斗争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初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初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抗敌斗争中,许许多多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用诗笔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热情地讴歌广大人民和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愤怒地谴责敌人的侵略罪行,深刻地揭露清廷的腐败无能,无限地同情人民的生活疾苦。而姚燮就是这群爱国诗人中的一员,他在鸦片战争时期所写的诗歌,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光芒。  相似文献   

9.
一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和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在这一年中,帝国主义强盗开始大规模地侵入中国。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互相勾结以压迫中国人民,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其中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这短短的六、七年中,中国人民就连续地举行过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的太平天国战争、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和反对八国联军的战争。中国人同每一个侵略中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后期史学思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越 《河北学刊》2001,21(6):111-114
梁启超后期的史学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既与他本人退出政坛专事学术有关系 ,也与西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学术思潮对他的直接影响有关系。同时 ,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在接受西方新学理之初的一种必然反映。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固然多变 ,但其中所贯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吸收、借鉴西方新学理等特点却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自唐代以来,曾数次随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往而传入我国。可是从十九世纪起,基督教对华传教活动则是依仗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而来。许多知名的传教士直接参与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的侵略活动。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工具,招致人民群众的痛恨,酿成了无数次的教案。 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传绕,在多数中国教徒身上还是有所反映的。尤其当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广大人民奋起抗击的时机,许多教徒也投入了斗争,并纷纷要求教会摆脱外国控制,实现自立。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最早致力于探索"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理想的世界秩序原理的思想先知。他以世界历史进化的宏阔视界,将中国史概括为三个时代:上世史为"中国之中国",中世史为"亚洲之中国",近世史为"世界之中国"。而其将来史,则将由中西文明融合而成新的普世文明。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揭示了中华帝国由"天下"而"国家"的政治转型趋势。在他的国家进化论中,国家的进化趋势是由古代的帝国主义转变为现代的民族主义,进而发展为民族帝国主义,最终走向未来的大同主义。民族主义时代和民族帝国主义时代虽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未来世界将是万国大同主义时代。梁启超的民族主义仍保留了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欧战以后,晚年梁启超对国家主义的反思和对中国天下主义传统的阐扬,以及他寄予中华"世界国家"之普世文明理想的新天下主义,正是我们今日建构新世界秩序原理之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3.
略论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李彬1.对于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先烈们,从林则徐到杨靖宇等等,史学界一致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不存在争议。有争议的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是分裂时期例如宋辽...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虽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反帝爱国精神是不容否定的.其反侵略爱国思想至少表现在反对外国教会势力的侵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领土、主权和妄图瓜分中国,反对清政府妥协投降、不平等条约及烟毒泛滥,参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等几个方面.应历史地、具体地看待义和团民扒铁道、砍电线杆等斗争方式,就此过分渲染团民的落后愚昧,从而得出否定的结论是不公允的.义和团民纷纷进城有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义和团运动体现的朴素的爱国主义,其英勇斗争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足令后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正> 抗日战争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战争,它一举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振兴民族的巨大力量,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了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始终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一、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和空前觉醒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先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继而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和孙中山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1920年下半年,毛泽东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爱国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由主观唯心主义转向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实现世界观的转变,具有如下历史特点。 一、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客观基础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随之而来的是北洋军阀把持政权,帝国主义支持军阀混战,从中渔利。“由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热爱祖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维护民族独立、版土时完整和国家的统一。这一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忠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近代,由于我国社会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也就随之成为反对本国反动阶级的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这一内容集中表现在反帝反封建上。  相似文献   

18.
一、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二十世纪初,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为首要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在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兴起。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充当这次革命——辛亥革命运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是一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觉悟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是两个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和河南情势剧变的产物。与旧式士大夫不同,这些新型的知识分子热心攻研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十分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王朝的卖国罪行尤感切肤之痛,因此,绝大多数都能紧随历史前进的脚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辉煌的主题之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主义,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一些篇章中,在最早的大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中,就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芒.这一光辉思想被后来的历代进步作家所继承、发扬,它既是作家个人崇高灵魂的展现,也是各具特点的时代最强音.它的伟大力量鼓舞起读者心灵的风帆,驶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对自己祖国的崇高的无私的爱,这爱高于一切.十九世纪中叶,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大变化.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满清帝国,被一个“蛮夷小邦”打败,并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开始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但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新篇章.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各阶层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抗敌御侮,救亡图存,成为每一个爱国者神圣职责,也是每一个爱国诗人创作的主要题旨.在鸦片战争时期,反映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歌颂抗敌报国的民族英雄,反对妥协投降,则成为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突出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前后,十分关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别对1911年春"俄牒风波"中俄国的六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方面的应对之策,揭露日俄侵略东北三省的阴谋,指出了日俄互相勾结侵略东北三省的趋势,揭露沙俄对中国蒙古地区的侵略野心。这些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他提出的一些建议切实中肯,但也有些建议只可做政治宣传,在学理上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