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随信达、华融、长城、东方 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债权转股权在我国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开始实施。本文研究了债权转股权所涉及的债权让与、股权的行使和退出、债转股的法律障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虽然债权转股权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化解银行风险的新思路 ,但是债权转股权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机制缺陷。为了保证“债转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从法律角度对债权转股权进行全面考察 ,以期有助于债权转股权机制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债权转股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债权转股权在世界主要国家以及在中国的实践情况的基础上,以现实案例为线索,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全面论证了债权转股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行性。债权转股权,可以促进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和谐发展,应该得到立法与行政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企业高负债率及带来的问题,讨论了债权转股权的现 实意义、操作风险,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虽然债转股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化解银行风险的新思路 ,但是债转股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机制缺陷。为了保证债转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对债转股进行全面考察 ,以期有助于债权转股权机制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股权让与担保日益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但因其长期游离于立法之外,故法院成为制定、完善其交易规则的重要力量.目前,虽然法院借助大量的司法裁判就部分问题形成了共识,但这些共识背后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以及论证逻辑仍有待进一步的明晰.法院应通过穿透式思维,查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厘清股权让与担保关系的内在本质,并重新认识其外部特征.遵循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区分的法律逻辑,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肯定股权让与担保在债权法上的效力.树立商事思维,在商事领域适当弱化“禁止流质”,以充分发挥股权让与担保的制度优势,契合金融创新的实践诉求.在处理涉及外部第三人的问题上,坚持外观主义原则,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发布了《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从工商注册登记等环节,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将债权转让为股权。众所周知,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风险又大,在这种隋形下,债转股的出台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债权让与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第一步,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不同于一般债权让与,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涉及到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中将来债权可让与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登记制度问题以及债权附属担保权益的转移与完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债权让与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第一步,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债权让与不同于一般债权让与,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涉及到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中将来债权可让与性问题,资产证券化中债权让与登记制度问题以及债权附属担保权益的转移与完善问题。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客观需求,是企业债务重组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的"债转股"包括"普通债权转股权"和"大股东的债权转股权"两种方式,而避免退市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采取"债转股"的主要目的。ST厦华的增发预案,具有典型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债转股"的特点,其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11.
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生效要件并无专条法律的明确规定,针对此适法困惑,股权应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所有权,除了参照公司法相关规定外,还应该参照动产物权变动的有关规定来比照适用。根据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的特点及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转让协议仅仅是一个债权行为,背书应该是股权变动的生效条件,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是股权变动的对抗条件。而其中,股权内部登记与股权外部登记产生的法律后果又有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公司法对股权变动模式的规定不明确,形成了债权意思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两种解释。意思主义被认为更符合我国实证法特别是《公司法》第32条,因而成为通说。但依据《公司法》第32条2款"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之规定,仅能得出股东名册登记是行使股权的充分要件,不足以证其为对抗要件,更不能得出其非生效要件,因此意思主义的解释逻辑存在瑕疵。股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应认定为法律漏洞,由债权形式主义弥补:一方面,意思主义将股权权属与股东身份、权利行使等割裂,难以与相关制度衔接,特别是以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共同作为股权表征,易引起权利确定的混乱;另一方面,债权形式主义与股权性质理论以及股权优先购买权、股权善意取得等制度相契合,在需审批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判定上与民法原理一致,可激励股权交易双方积极公示,并利于增强交易的效率与安全。依据股权表征的要求与域外立法经验,应由股东名册表征股权,并对其制作、公示、更改、维护及相关责任作体系化的规定,以维护交易效率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资等劳动债权案件优先执行存在诸多问题。现行立法对工资等劳动债权的规定既不系统,又较为混乱,甚至相互冲突,故而工资等劳动债权案件优先执行难以施行;同时司法实践中对工资等劳动债权不加限制的优先受偿,易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多方利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工资等劳动债权优先执行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必要限制,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较分析 ,可以得出债权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的结论。国有企业之所以偏好股权融资 ,主要是由于认识原因、政策原因、市场原因、制度原因等。只有建立和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 ,规范资本市场运作 ,国有企业才能找到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起源及其具体操作 ,并与债权、股权等其它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从人们的认识、法律环境的营造、监管主体及国际支付、诚信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在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上存在的瓶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肯定国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又一政策举措——债权转股权的积极意义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从债转股本身的实质出发,着重分析了在债转股过程及债转股后可能出现而又必须防止的一些负面问题。对于全面正确理解债转股的实质,消除人们对债转股的片面认识,克服“一转就灵”的观念,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股权隐名投资由实际出资人—名义股东—目标公司三方主体,以及两个连环合同关系构成。由于实际出资人在订立合同前并不持有股权,与目标公司不存在法律关系,故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签订股权隐名投资合同只能产生债权,公司法只承认名义股东的地位及享有股权。在判定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股权隐名投资合同效力时,应坚持“一般无效,例外有效”的基本立场。股权隐名投资合同无效或解除仅导致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名义股东与目标公司间的法律关系,名义股东继续享有股权,但是其独享股权权益构成不当得利,故应返还不当得利,并就股权增值部分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8.
一般债权是否属于《担保法》第75条规定的可以质押的权利,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众说纷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将一般债权进行质押的需要,在法律实践中存在法律漏洞。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不仅应当明确规定一般债权可以质押,还应当规定一般债权设质的范围、设质方式与程序要件以及一般债权质的实现等问题,并强调一般债权质押时须通过公示才能解决在实践中应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是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低效配置,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等重大影响。通过分析股权融资偏好所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提出了加强融资的法律监督,实现股票全流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募股资金使用的监督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必然会涉及物权和债权这两种民事权利。本文分析了商品房双重买卖的物权变动问题,认为应采纳物权变动的区分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品房双重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认为两个债权合同都应该生效。最后,分析了商品房双重买卖的法律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