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陵山区山寨农业市场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将是武陵山区山寨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文章分析了山寨农业市场化的内涵和武陵山区山寨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历史,提出了武陵山区山寨农业市场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坚持绿色兴农,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是民族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特点与组织特征,从制度变迁和比较利益增加视角阐述了民族山区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从降低交易成本、缓释信息不对称、增强技术供给等方面提出民族山区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对策,以期以绿色发展引领民族山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郧阳山区(以下简称山区)位于汉水上游,包括今湖北省西北角的竹山、竹溪、郧西、郧县、保康、房县等六县。明清以前,山区的农业开发仅在一些河谷或盆地中进行,规模较小。明清时期,土地高度集中,迫使大批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进入山区垦荒谋生。山区垦荒,一方面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开发,并在一定时期解决了移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4.
要保证民族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地增长,仅仅依赖现有耕地,在常规农业中打圈子是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推进农业开发。 一 所谓农业开发,就是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把山区生产力诸要素进行优选和合理再组合,使劳动力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技术等同未被开发的自然资源最佳结合起来,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去加快农业的发展,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形成新的经济格局,这是增强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后劲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循环农业战略的前提条件。立足恩施州民族山区特色,园地制宜地设计适合州情的最佳发展模式,是恩施州当前发展循环农业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典范模式上,尝试建构起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三环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省农村广泛深入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极为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太行山区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是,山区经济的发展与平原地区比较,发展仍是缓慢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根据山区的特点和优势,依靠自身的力量,在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下,拓宽开发太行山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太行山区看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山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出发,分析了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太行山区可持续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为例,指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思路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我国山区自然资源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贵州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是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的一个缩影。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并非简单地属于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的范畴,它应属于民族经济范畴。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健全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路径不仅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民族旅游业,还要积极发展新型工业,走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东海县丘陵山区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实施情况,论述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认为丘陵山区节水农业示范园区最关键的是搞好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中,通过科技培训和技术咨询,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制定和完善当地发展规划,开发山区资源等形式,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科研、教学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是国家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区域内产业发展构成了这一重大战略实施的核心内容,而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部门,其地位和功能不容小觑。武陵山区农业发展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以致综合收益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由于致灾因子、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和经营主体等因素的制约,武陵山区减灾农业发展深陷多重困境。现有发展模式的改良无法有效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因而需要转换思路,在立足于地域资源禀赋基础上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着力点就在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进而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为实现武陵山区减灾与减贫战略的双赢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人,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仅明确了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取向,而且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初步规划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从而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这些开创性的理论成果,不仅发挥了必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其中的很多合理内核在今天依然极富启发性,对我们更好地落实十二五规划,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发展闽北山区生态经济农业的必要性,并针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平市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及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韩城地区进行了为期60天的调查,发现山庄子的兴衰在古代韩城地区农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对此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当今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变迁过程说明,人地矛盾是促使宗族剩余劳动力进入山区经营山庄子的根本动力,同时,又在一定政策的鼓励之下,步入了其繁荣发展期,从而成为当地农业的一个有效补充形式。但是大量人口的过度进入,却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导致气候改变,林地、草地锐减以及土地产出下降,从而使山庄子的发展陷于停滞,无可奈何地步入了衰退期。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包含适应性预期的动态两部门模型,以民族地区为对象,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和特征。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升两部门经济总量的直接方式以及影响农业部门弹性的间接方式对农业发展产生溢出效应;分阶段来看,2008年以前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发展溢出效应不显著,2008年以后溢出效应则不断提升;分区域来看,山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发展溢出效应低于非山区,但其生产性服务业对要素边际生产率的推动效果则高于非山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展供销合作社功能、强化制度支撑,可以解决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资本错配等问题对提升溢出效应造成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山区农村社会发展关系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全局,完善山区农业投入机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目前,衢州市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投入项目逐年增加,农业资金使用逐步规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农业投入也存在投资主体为单一、结构不合理、资金整合困难、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诸多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来加以解决。新时期,山区农村农业投入创新的主要路径是:扩大财政支农比重,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山区农村投资环境;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山区农村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海林市,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东麓,地貌特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这里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开辟新产业,取得了农业经济建设的新成果。 海林市属山区和浅山区,适于耕种的土地仅占全市土地的5%,且60%为中低产田,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山区经济发展尤其在增强山区经济发展后劲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在阐述福建山区水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福建山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快山区水利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以期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山海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他的有关论述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对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贡献及其失误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肖志雄 《源流》2012,(1):19
从近日在韶关召开的全省关工委山区创业青年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获悉,全省山区市、县关工委从2002年12月开始连续9年,采取省市联办、市县联办的形式,牵头举办山区创业青年培训班866期,培训了7.2万名扎根农村创业的山区农村青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致富奔康的带头人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头人,为山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