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以现代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与比较研究,阐明意象映射概念,探讨隐喻翻译中喻体意象转换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提出喻体意象映射的一致性是隐喻翻译中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同信息感受的关键,喻体意象的合理转换是隐喻翻译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隐喻汉英翻译要求译者使用符合目的语社团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事实上,现在一些汉英隐喻译文往往忽视隐喻的思维映射,不能接通汉英隐喻喻体意象,为此,要从转换喻体、直译喻体与增加释义、扩展隐喻与补出寓意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原文喻体寓意与译文喻体寓意映射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模式和认知个体的不同,英汉隐喻的喻义具有差异性,并出现喻叉模糊与缺损现象,隐喻翻译也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规约和认知倾向性。该文例证分析了隐喻喻义模糊与缺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详述了喻体替换、喻体弥补、喻体词的词类、功能转换、词汇喻化等隐喻翻译的相应策略。隐喻翻译需保持原\译文中的喻体在形式和内涵上的一致性,但喻体的意象一致性比形式一致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隐喻翻译的讨论普遍聚焦喻体等值转换或意象投射等问题,模糊了隐喻认知与修辞隐喻的差异。在综述隐喻的话语功能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隐喻及其对应译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具有阐释与劝说功能。为了发挥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外阐释与说服功能,翻译应技巧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隐喻的功能采用直译、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换以明喻以及释译喻义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以便更好地提高对外话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隐喻翻译中,喻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隐喻翻译过程中,可以用转化喻体形象、在目标语言中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将隐喻变为明喻、对所翻译的喻体形象进行加注、略去喻体形象、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进行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中西方读者因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框架差异至关重要.翻译的任务就是找到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将框架理论应用于广告语隐喻的翻译中,从翻译的功能对等入手,提出广告隐喻翻译的三种方法: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略去喻体形象、进行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在明确隐喻翻译实质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翻译中应把握两大关键问题即转换喻体意象和保留隐喻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认知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是构成中国古典散文意境美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民族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意象的隐喻翻译是古典散文之意境重构的难点。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和不熟悉的事物。隐喻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喻体“跨域映射”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散文中意象隐喻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认知隐喻识解中的客体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性语言是人类隐喻思维的产物。隐喻性语言的识解不仅受到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等主体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喻体本身等客体因素的影响。现以隐喻的喻体为基点,从喻体的意象差异、喻义空缺、形似义异以及喻体的场景选择等几个方面考究了客体因素对隐喻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与转喻的连续体观为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唐诗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外化为特殊的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是诗人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操作互动的结果.翻译唐诗中这些隐转喻和转隐喻现象,要以强调译语读者最大相似体验和最佳相似体验为内核的认知等效原则为依规,采取保留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变更源语喻体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舍掉源语喻体以及消解隐喻与转喻互动关系等三种可行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商品推销。为实现此目的,广告撰稿人常利用比喻、拟人、双关、押韵等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由于英汉差异,修辞翻译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弥补法等进行灵活加工。同时强调英语广告修辞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翻译人员还应熟悉商品知识,懂得商业心理和营销策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才能使译文词句优美,生动鲜明,朗朗上口,达到商品推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家M.A.K.Halliday指出,语言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一致式和非一致式,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在翻译实践中,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英语语言自身的语法隐喻现象,透视汉译英过程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隐喻在英语文学作品和新闻写作中的使用频率甚高.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从语言角度、文化角度就英语隐喻的可译性进行翻译,对译好隐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广告英语翻译探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告英语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 ,译者必须透彻地了解广告产品和广告语篇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 ,遵循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 ,通过忠实和准确的翻译来再现原文的音韵美、形象美、简约美等语言艺术美。本文对列举的许多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演示美学观照下广告英语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浅谈英语广告修辞及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给我们的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列举近一、两年英文杂志上的广告实例,归纳了英语广告中经常使用的六大类修辞手法并对其翻译作了一番初步的探讨。笔者认为英语广告中的修辞翻译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当英汉两种修辞格在表达习惯和文化概念上相近时尽量采取直译;反之,应采取各种变通手法弥补翻译,以求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认知的一种方式,其概念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概念隐喻翻译的核心是恰当处理好原文和译文的文化意象转接问题。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隐喻的理解实质和隐喻模式对翻译思维的启发谈起,从文化与认知的层面对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三个原则:(1)把隐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2)在译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促进文化融合;(3)保持隐喻特征,达到适境的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广告语言的功能分析和广告翻译中主体的确立,指出广告翻译中的障碍主要来自于英汉语言的结构和文化差异,译者要扫除广告翻译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障碍,必须紧紧贴近广告翻译的意图,以译入语读者为主体,采取“创造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告翻译面临的不单是语言转换问题 ,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语言角度讲 ,译者更应注重广告英语的特点 ,文章具体阐述由英汉语言差异引起的在英汉广告翻译中造成的三种差异 ;从文化角度讲 ,国内译者注重的应该是各国间的跨文化因素对英汉广告翻译的影响。文章主要归纳出四点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文化差异体现在广告中就造成了广告翻译中的不对等问题(unequivalence).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译者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而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又为我们评判一则广告是否实现功能对等提供了指导作用.它启示我们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不是形式对等或内容对等,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要看广告译文能否让读者实现最佳关联,从而实现广告的诱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广告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感召力,在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以及针对此种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