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气候问题不只是一个技术和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气候政治博弈之所以迟迟没有结果,就是因为国际社会缺乏一定的伦理共识。伦理共识的达成应该优先于解决气候问题的政治技术方案的形成,因为任何技术、政治谋划的合法性都将接受伦理道义的考量,这也凸显了伦理共识在气候政治博弈中的价值性。不仅如此,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人类共同利益的定在、普世伦理的兴起也为伦理共识的达成提供了现实依据、利益基础和理论依据。气候谈判中达成的伦理共识应该为:"平等而又差别"的正义原则、"区别而又共同"的责任原则、合作优先于冲突原则以及生存权与发展权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伦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辩论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争论到伦理争论的历程.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伦理问题",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的关键是利益冲突.要解决"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碳排量分配的合理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及其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气候公正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问题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传媒导向问题引发社会的反思。从传媒导向的伦理范畴、原则与对策三个方面分析并论证了我国传媒导向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为传媒导向寻找伦理支撑,以解决伦理道德与传媒导向之间的矛盾。这对于我国传媒领域规避道德风险、传播健康先进的文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候正义是正义理念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延伸与扩展;它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与人权和发展权交织在一起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近30年来,国内学者对气候正义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大致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即聚焦碳排放权分配的研究阶段、气候正义研究的提升阶段以及气候正义研究全面深化的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研究,我国学者系统地探讨了碳排放权分配原则、国际国内各种碳减排方案、气候正义的内涵与外延、气候正义的伦理原则、气候正义的实践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责任和气候正义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整合东西方诸种文化资源对环境及环境伦理作出新的理解.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客居于地球.在此思想背景下,责任观念尤其重要.而气候正义也是环境伦理的重要问题,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可以为气侯正义概念分析出不同的方面,并提出具体的指导原则.从伦理的角度看,环境问题是威胁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把美和艺术的发展设计为一个内在包含的对立面的矛盾所形成的否定之否定(扬弃)的过程。因此,在他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等是相互关联和矛盾转化的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了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不仅是德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集大成,而且也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气候伦理是否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伦理是否成立?这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气候问题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还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如果气候变化只是或主要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为此而设计某种伦理应对就必定落空;如果气候变化一定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伦理就有了存在的前提。第二,气候变化是自然科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如果全球变暖是一个政治陷阱,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国际伦理,而不是气候伦理;如果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完全相干,那么,气候伦理的前景无限。第三,全球变暖是不是一定会导致恶果?如果不会,则不存在气候伦理问题;如果会,气候伦理是个体性伦理还是集群性伦理?这是一个需要争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把美和艺术的发展设计为一个内在包含的对立面的矛盾所形成的否定之否定(扬弃)的过程。因此,在他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等是相互关联和矛盾转化的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了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不仅是德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集大成,而且也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经济伦理的概念作了阐述与界定,就经济行为与伦理原则的相互作用与整合之必要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功利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基本原则,且竞争是经济伦理基本原则最终确立的重要途径。这既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健康有序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气候变化大会21年的艰难谈判历程中,各主权国家普遍把气候谈判当做为本国争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在谈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争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导致气候谈判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因此,从本质上把气候变化作为伦理问题来认识,使"自利利他、顾全大局"的伦理道德成为谈判的内在驱动力,是从根本上化解气候谈判中的"争权夺利"思维的关键。道德压力并非气候伦理的初衷,道德尊重带来的道德自律才是气候伦理发挥效用的起点。要使气候伦理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遵循四个原则:毫无例外的相互认可原则、共同利益优先的原则、从我做起的主动行动原则以及通过利他达到自利的能力原则。  相似文献   

11.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性问题,很多学者已将其追溯到伦理学层面.系统梳理儒家哲学的自然观和气候伦理原则,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儒家哲学以"和为贵""明分使群"和公平正义的气候伦理原则进行了经济学阐释.依据气候品生产技术差异划分国际成员,在非合作博弈中能够实现"明分使群"的伦理思想,但均衡结果不满足公平正义的原则.这将导致各国缺乏改进技术的动力并呈现相似且较低的技术水平.在基于"和"伦理拓展的合作匹配博弈中,通过合理设置匹配计划能够解决该问题,同时实现"明分使群"和公平正义两个原则.最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都能充分发挥优势,各国均实现福利帕累托改进,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技术进步、福利提升和气候改善形成相互促进、循环演进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对此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经济学界认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并且提出要警惕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政治关系学界跟踪国际气候谈判的发展态势,对国际气候政策制度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度选择,并且把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国家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法学界在介绍西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也逐渐发出自己的学术声音,提出要通过专门立法和相关领域立法来构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伦理学界主要关切温室气体减排的公平和正义问题,研究伦理道德因素在气候谈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正义: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伦理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的实质是如何分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目前,对国际社会影响较大的分配排放权的四条伦理原则是历史基数原则、历史责任原则、功利主义原则和平等主义原则,这四条原则各有其合理性及其局限,只有全球正义原则较为理想地综合了这四条原则的优点,是分配排放权的最为理想的伦理原则。建设世界主义的全球公共政治文化是实现全球正义的文化前提和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需要从多学科综合视角来把握的复杂问题。其中,从伦理维度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就形成了一个新近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气候伦理研究。笔者对当代的气候伦理研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概括表述和简单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些领域内伦理维度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气候伦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叙述了道家个人伦理的基本内容为自知知人的伦理感悟、多付出少索取的自律原则以及交友的理论原则 ,进而阐述了道家的个人伦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指出运用科学的方法 ,坚持正确的原则 ,就能使道家伦理思想有益于世道人生 ,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共健康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健康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共健康伦理是公共健康体制、公共健康政策和立法的基础,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伦理学领域,它都是一个新课题。文章旨在对公共健康伦理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经济伦理思想的体现。经济活动的目的和社会伦理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性,经济伦理规则内生于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交往之中。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现在发展的目的、过程、手段及结果等方面,它规定了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突出了发展的多维性,既以效率的标准实现了经济合理性的要求,又以人道的尺度丈量了伦理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将产生正义与分配正义有机结合,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这一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将经济原则与伦理原则完美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经济学中,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自然观与价值观的关系.生态经济伦理观的存在论基础是人的关系性,其道德诉求是中道原则;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上坚持延伸的利他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利他的利己主义.生态经济学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上遵循对立统一原则,其终极目标和根本动力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其基本规范是节制、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9.
深层生态学的三条原则典型地表达了生态伦理的价值理念。它必然遇到如此诘问 :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 ?本文认为 :遵循生态伦理必须进入生态觉悟 ,这意味着对人的伦理特性的“深层”界定 ;遵循生态伦理必须进入文明的觉悟 ,即遵循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趋势 ,这意味着对现代性文明进行全面反省的“深层”视域之敞开 ;遵循生态伦理即是遵循生态学 ,生态学既是科学又是伦理 ,因此遵循生态伦理是科学发展和伦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的问题 ,最终指向我们对生命真谛的领悟  相似文献   

20.
中庸:作为普世伦理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在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占有中心地位。当代伦理致思中对于普世伦理的吁求 ,应当从古典中庸思想中吸取思想资源。中庸作为可能的普世伦理的理由在于 :其一 ,中庸存在于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 ,是一种各大文化传统可以共享的伦理资源。其二 ,中庸具有伦理常识的特性 ;在中西伦理的不同历史演变中 ,中庸成为终结伦理偏执的最佳选择。其三 ,中庸适应各有传统的伦理互动的需求。在普世伦理的建构中 ,中庸是道德准则与实践原则的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