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中国20世纪90年代散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90年代出现了一股“散文热” ,其主要标志和特点为 :散文队伍发展壮大 ,散文流派异彩纷呈 ;散文更贴近生活 ,更关注人生 ,更强调表现主体意识 ;散文理论探讨、争鸣十分活跃。但也有不足之处 :散文创作存在“泡沫”现象、“缺钙”现象、散文理论存在薄弱现象。 2 1世纪散文发展趋势 :“散文热”将会持续 ,“网络散文”将迅猛发展 ,散文与高科技的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杨羽仪是新时期广东散文创作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前期作品一部分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散文,一部分是描写岭南乡土、民风、人情的乡土散文,总体风格师承杨朔,以歌颂新时期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主调,追求诗意甜美;20世纪80年代初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创作风格有所转变,开始注重对人精神层面的挖掘,注重对现实生活中时代美的挖掘;创作视野进一步拓展,在历史与现实的冲突中,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对生活、历史、社会、人生进行反思,感情悲悯而超脱,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悲壮美,实现了创作内容及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散文界,谈话体蔚然成风,形成了现代语体散文,而此时丰子恺的散文因其内蕴的禅味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探讨丰子恺散文禅味的表现与来源,以此探究作者对佛道与人生的参悟,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信仰佛教的文人,研究他们的信仰与人生态度对创作的影响,进而客观评估其创作价值。  相似文献   

4.
90年代散文创作个性化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散文创作的多样化、个性化,是以巨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的.这种创作的个性化,不是指作者对狭小自我的渲染,而是以个性化的表述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对世界、人生、自我的独立的深层思索.它往往带有明显的群体性烙印.国家的政治环境、文艺策略是散文创作个性化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石杰 《南都学坛》2004,24(5):70-73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辉煌阶段。他以“叙述”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世事的虚无 ,肯定了出世这一人生之路 ;他笔下的历史实际上是被改写了的历史。诗、史、思的融合使他获得了散文创作形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角色内涵演变的形象阐释,是女性社会地位得以改善的真实写照,是当代女性精神内涵的表露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者个性的释放是其创作的鲜明标志。她们的创作不是对某一观念的刻意表现或刻意反叛,而是由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自然引发出思想意识的变化和创作观念的变化,隐含着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印辙。因此,女性散文是通过女性的视角从另一个层面完成了对社会形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散文艺术以表现本真的生命状态见长。 90年代的散文创作凭借其对生活本身的更加接近 ,担负起了对生命内涵的深层把握乃至终极思考。散文作家以独具性灵的思索延展了散文艺术的内在质涵 ,主要表现为对生命存在形态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与归宿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冰心的散文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共和国成立前表现为早期散文的诗情与细腻,中期散文刚健与质朴;共和国成立后,则表现为采用大众语体表达解放新生的新奇与赤诚,晚期散文智慧中透出的凛然正气和奇警的文采则与前一时期形成了对照.在冰心散文的嬗变中,折射出了中国作家巨大的人生变化以及时代对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下散文创作中涌现出不少追问"自我"的文化反思佳作,它们的反思视阈较之新时期反思文学更为宽泛,寄寓着作者对人生苦难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追问,有着人类性主题的深刻内涵,并以其真实而丰富的体验,睿智而明净的哲理,从容而娴熟的表达,重构散文的深度、高标诗性和思性。文章以三位代表作家的作品为个案,就当下散文创作的文化反思现象作一释读,分别涉及历史人生反思、自然生态反思、伦理亲情反思。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散文大国。散文传统,源远流长,佳作精品迭出。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得以复苏,趋向多元,呈现兴旺、繁荣景象。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多有浮躁、追求数量不顾质量、散文情感稀薄化、创作技术化等负面表现。在散文理论界,目下有一种推波助澜的“巧立名目”的时尚:比如,将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的散文创作代表了 2 0世纪 30年代的最高水平。他的创作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是 :生活经历的变化与时代精神的感召 ;2 0年代散文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与鲁迅先生在创作上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蒋文燕 《南都学坛》2007,27(6):63-66
由东方朔《答客难》开创的汉代答难体赋,历经扬雄《解嘲》和《解难》、班固《答宾戏》、崔《达旨》、张衡《应间》、崔《答讥》、蔡邕《释诲》等人的创作,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自成一体,而"战国情结"则是其中贯穿始终的结构和内容主线。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嬗变和赋家个人际遇的沉浮,赋作中对战国时代的观照方式与价值评价也渐趋不同,这正反映出有汉400年间士人体认现实之方式、个人理想之追求等多方面的变化轨迹。因此,答难体赋也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抒写"士不遇"主题之汉代抒情言志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生态视域设置了过去凭啥活着、现在怎样活着、未来如何活得更好三个时段的维度问题,壮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散文体和韵文体结合,对于族群起源有着自身特有的生态想象;活态仪式的善待万物展现了和谐的生态实践;诉求自由、探求真知为未来向好的生态建构——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诗意生活感性的、审美的呈现为民间文学的艺术创造,以其特有的神话、传说、歌谣、仪式等成就了稻作文明——“那[na^2]”文化生态叙事。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文学评论界对杨朔散文创作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艺术审美分析与具体作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杨朔散文所具有的诗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出了杨朔散文具有长久艺术美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苏轼徐州期间散文创作总量不多,但艺术价值却很高,创作了多篇传世名作.从对这些散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从思想上到创作上都展现出一种新的境界.苏轼徐州时期散文的特点大致可以用三个字加以概况,即奇、放、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苏轼散文创作的技法和艺术特色,以归纳出苏轼在徐州期间散文创作的两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以其卓尔不凡的散文创作身体力行,使其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质“韩如潮”,即浩荡的气势美。其气势美主要源自内容上理直情切、结构上纵横捭阖以及表现手法上奇偶交错和铺陈排比等。这种审美追求是其古文理论在创作中实践的结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朝论体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多样,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纵论国家长治久安之计,或畅谈佛学理趣,或评述帝王为政之策略,或借论性命穷达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或抨击虚伪势利的世风,或赞颂先贤的高尚品行等。从形式上来看,诸文或骈或散,骈体论文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散体论文句式灵活多样,分析透辟,见解精深。  相似文献   

20.
两汉是赋论的发轫期。由于受经学这个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两汉赋论必然会打上经学的烙印。其特点是:一、赋、《诗》结缘,为赋体注入"经学"血统。二、从功利主义出发,强调赋的"讽谏"功能。三、站在经学立场上,评价赋家和赋体。四、受墨守成规的经学思想左右,扬雄提出摹拟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