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一个不短的时期里,文艺界的确有一股错误思潮在滋长泛滥。这股思潮突出表现在盲目地鼓吹西方文艺,把西方的“现代主义”“社会主义异化”“人道主义”“观念更新”“现代意识”等视为金科玉律,奉为楷模,顶礼膜拜;对于五四以来现、当代文学的革命的进步的传统,全面否定。在这些来自西方的五花八门的文学艺术思想中,有人概括为鼓吹所谓反叛传统的“文学自我回归论”“作家自我律动论”“创作绝对自由论。”这种种理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文艺界影响的表现。只有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坚持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否则,将使错误思潮泛滥,污染人们的精神,腐蚀人们的灵魂,瓦解人们的斗志,给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2.
由于灵感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自己罩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致使数千年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作了种种探索和猜测。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等唯心主义哲学家们把灵感看成是神赐天启的神秘物,说它是一种灵气,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直到十九世纪的康德还把灵感看作是天才,是不能靠后天勤奋获得的创造力.中国古代,没有灵感这种名称,一些文学家、理论家一般称为“应感”、“兴会”等。中国的理论没有把灵感同神联系起来,而着重把它看成是先天的才能。曹丕把诗人的才气看作是“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的天赋条件。陆机对灵感的解释也感到无能为力,说“虽兹物  相似文献   

3.
“新潮文论”的某些倡导者企图以带有浓厚主观唯心主义取向的、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文艺论,代替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首先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他们的责难是没有根据的;能动反映论进入艺术反映的层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内容,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具体的研究。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回复到原始自然本质的人道主义思潮,它既抛弃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传统人道主义的理性原则,也反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经验实证的取向;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危机的实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鼓吹这种哲学思潮,以此作为对社会主义现实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批判和否定,已经表明它是让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历史唯物论有着丰富深刻的人学内容,以这种人学观为指导线索,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才会有深刻的美的人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于爱迪生的名言"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没有那1%的灵感,99%的汗水是徒劳的",中日两国分别截取了其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显而易见,前半部分突出勤奋,后半部分强调灵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风靡西方世界的人道主义,在我国文艺界的命运却是极其不幸的。如果我们公认高尔基“文学是人学”的名言是文艺信条的话,那么,也就得承认人道主义在文艺中的地位。因此关于文艺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还有继续和深入的必要。“人道”,在中国古代与“天道”、“地道”相对立,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神道”相对立,都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自我肯定。不难发现,中西方关于“人道”的讨论,并非是在一个层面上展开的。“天道”、“地道”乃自然之道,它与“人道”的对立,是人与自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的起源。五四时期,在个人发现、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社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与文学研究会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构成了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形势。五四浪漫主义把情感、想象等视为文学的本质,强调文学与自发性、天才、灵感等特点的联系。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影响了整个五四一代作家。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创造社开始否定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1928年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提倡新写实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理论上以现实主义为标帜,并且否定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尽管把浪漫主义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浪漫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实际上,在1930年代,逐渐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于西方接受美学 2 0年 ,创立了他的文艺接受论。毛泽东的文艺接受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有三点不同 :一、基本构架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的构架是作家———作品———读者 ,毛泽东文艺接受论的构架是人民———作家———作品———人民 ;二、文艺的接受过程不同 ,两者虽然都经历三个过程 ,但内涵基本不同 ;三、两种接受论的创立者的状态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仅停留在理论上 ,而毛泽东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创立了自己的文艺接受论 ,又亲自实践 ,成为最佳的文艺接受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毕生精力用于对社会政治、经济、革命问题的研究,他们往往从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对人道主义发表意见,而少有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去论述人道主义问题。他们对人道主义思潮的论述,大多是批判性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性就在于,他们并不限于在艺术和美学的范围来论述人道主义;美学人道主义的批评理论来源于他们的人本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成果,但在美学领域却结出了硕果。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观、社会观、历史观,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在美学观、艺术观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道主义哲学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西方近代的旧人道主义,而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则是不同于旧人道主义的新人道主义。"发展是天然合理的"、"有能力做的,就是应该做的"是西方旧人道主义哲学在发展问题上得出的必然结论。它否定了对发展本身进行评价、约束和规范的必要性,发展也因此失去了任何伦理的界限。新人道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存在与价值的"有限论"的人道主义,它实现了从个人本位到类本位的转变,实现了从"绝对主体"意识到"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现世主义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当然是一种体现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文艺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人,表现人的诸种社会关系,表现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同时要表达文艺家的感情、思想和主观意志,经常涉及到人性和人道主义的问题。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人权、人道主义作为对外政策的工具,用以反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之流也侈谈什么全人类之爱,打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旗帜,改变了社会主义的颜色;再加上前些年无分析无批判地介绍尼采、萨特、弗洛伊  相似文献   

11.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心任务是育人育才。本文以育人育才为的中心研究视角,探讨了“学生、学术、学科、学风”一体、协同推进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的形成(简称“一中四学”),阐释了形成新格局的理念、原则、内涵及特点,指出了形成新格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以新格局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提升育人育才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着较多的现实困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哲学社科人才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大数据有助于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准确性和预测性、透明性和公平性。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需要以大数据环境对社会科学人才评价的应用价值为立足点,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公正化的评价程序为基本内容,重点解决好“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同时,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法律法规、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开放共享和一体化平台等措施,努力推动人才评价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一种知识学的角度看,科学的可能性须哲学来加以证明,而哲学也须以科学的可能性来证明其合法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不仅从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出发来证明纯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并且也以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的可能性为证据来证明纯粹理性批判哲学。它们联结为一个循环证明,其有效性将受到质疑。但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地否定其价值,其目的是人的知识与自由,并且显示一种哲学、科学和逻辑学之间的有趣张力。  相似文献   

15.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6.
由于金文书法所处的特殊地位,金文书法的风格在演变过程中直接受到了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使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周社会文化的演进。金文书法的风格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当时的人文性格,其中商代书风较自由,西周时作品较规范典雅,春秋战国时较开放而最具丰富的地域特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性格都表现出互为关联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天赋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作家论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文人有鉴于文学创作的主体特性而提出来的理论,这种天才论以文气论为基础,强调文艺家的先天禀赋是决定创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天赋论发展过程中,才与德、先天与后天修养问题一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与冲突,传统儒家重德轻才,推崇后天修养而轻视先天才华,以一种唯道德的标准去论文,往往扼杀了作家的才华与作品的价值,不利于对作家的创作才华与作品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普及是将人类社会智识活动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普遍推广、传播和宣传,使广大社会民众以最便捷方式、最广泛程度、最小成本地予以认知、接受、认可和促进的系列行为。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意义重大,尤其是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工作面临着缺乏政府主导、资金投入不足、社会科学普及力量薄弱且组织协调不充分、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备等诸多难题。应充分阐明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困境的成因,并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社会科学普及的资金及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间的协调机制、完善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社会科学普及的宣传形式并与新媒体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解决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连续三次就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的一年,也正是江泽民同志全面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因此,必须把他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起来考察。只有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深刻内涵。作者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维护和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中国风格",标志着一种成熟体系的形成,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当代实践对被选择了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世界各国的理论成果进行重新解释的创新性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本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必将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风格"的主旋律.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形成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