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月痕》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品。自问世以来,不断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作者生平及其著述、《花月痕》题材的考辨及主题和艺术论讨等方面。然囿于传统文学批评思维定式,《花月痕》有待于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花月痕》是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对感情的抒写、对主人公命运的阐释、对眼泪与死亡的沉溺都值得我们关注。《花月痕》作为晚清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小说,一方面承续了古典传统才子佳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飘零的末世时代的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而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文本,它又已经与以“五四”为界线的现代意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花月痕>刊行以来,百余年的研究史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作者的生平和<花月痕>的成书过程.其中以魏秀仁的生卒年和小说的写作时间为焦点;二、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这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晚清民国时对<花月痕>的多样评价到五六十年代为一种单一视角所取代,新时期以后,其思想和艺术得到了重新评价和解读,伴随着九十年代后新的理论视角的引入,以<花月痕>为代表的晚清文学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其研究也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花月痕》与《青楼梦》被称为"狭邪小说",其内容主要描写了士人与妓女之间的交往和情感。从而展现了晚清时代士人的宦海沉浮,以及士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生命与爱情的珍重。表面的狎妓,其实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难以定位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折射了晚清一代中国人的想象和认同,对历史的体认及对自我的理解。文章从现代性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切入《花月痕》这部被人遗忘的晚清重要小说,考察这部乱世飘零文本中所蕴涵的怨恨、颓废、回瞥等现代性因子,并以此作为晚清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文学表征,烛照晚清中国人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及其排遣的历史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中叶文坛终结期的一部世情之作,《品花宝鉴》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出了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同时兼有才子佳人小说风雅纯正的格调,审美追求上体现出了清中叶“性灵”思潮所高扬的任情率性、自得风流的精神底蕴。作品的艺术手法、文体风格、审美追求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难以定位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折射了晚清一代中国人的想象和认同,对历史的体认及对自我的理解。文章从现代性体验的角度来重新切入《花月痕》这部被人遗忘的晚清重要小说,考察这部“乱世飘零文本”中所蕴涵的怨恨、颓废、回瞥等现代性因子,并以此作为晚清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文学“表征”,烛照晚清中国人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及其排遣的历史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人情一派的分支狭邪小说曾经风靡数十年.其繁盛局面打破了乾嘉“红楼”之后小说界的沉寂.使小说创作从低谷里走了出来。据外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当时流行的狭邪小说有几十部之多。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冲专门论述了《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对传》四部狭邪小说·而将张春帆的《九尾龟》界定为“溢恶”之作·胡适、阿英也日其为“嫖界指南”而斥之,这使后世论者多不敢问津于此书而专注于《青楼梦》等其它作品的研究。本文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征引和分析·重新确立《九尾电》的文学地位·驳斥那些妄加之辞.还其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辩证地、科学地挖掘作品所包含的认知价值.探求流氓才子章秋谷这一新形象的典型特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认为.作为耶小说的“溢恶”之作.前人对其看法多有误.所论失之公允·兼之没有能够全面理解鲁迅对《九尾龟》的论述,因而都把视点投向别处,埋没了其地位和价值。实际上·鲁迅对《九尾龟》这部小说还是特别重视的,他把《九尾龟》作为狭邪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归入“三变”(溢美、近真、溢恶)中的末一变.并以如炬目光透视出了小说及其主人公流氓才子章秋谷形象的时代意义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礼记·乐记》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有子夏、公孙尼子、刘德、刘向诸说,近代以来争论尤为激烈。《乐记》部分章节与《荀子·乐论》高度相似,于是又有《乐记》抄袭《乐论》和《乐论》抄袭《乐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而就现有文献考察,汉人《礼记》绝非《大戴记》和《小戴记》两种,今传本《乐记》则是《小戴记》中所保留之《乐记》,而非刘德等所撰24卷本《王禹记》或刘向校定23卷中秘书本《乐记》一部分。《荀子》之书为刘向所编定,《小戴记》也为刘向所校定,均依据原始文献,未曾篡改。大、小戴之师后仓乃“荀卿之支与余裔”,《乐论》并非荀子手著专论,而是荀子后学记述荀子论乐之语,包括古事与古言,以批判墨子的非乐思想;《乐记》也是荀子后学所记先师论乐之语,以阐述儒家乐学理论,同样包括古事与古言,它们之间同源异流,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后人是此非彼,强分轩轾,并无必要。还原《乐论》和《乐记》的成书情况,战国末年的荀子当为始作俑者,而文本写定则是荀子后学所为。将儒家形成系统的乐学理论归功于荀子学派,符合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 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通过奇幻怪诞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的新型艺术表现方式。在小说《所罗门之歌》和《宠儿》中,托尼·莫里森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通过运用象征和模仿《圣经》典故将故事情节以魔幻的方式展示出来,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何良俊编撰《何氏语林》开明清世说体小说之先河。而其为何会在世说体小说中断三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横空出世呢?为什么在体例上又比模仿对象《世说新语》多出言志博识两门;既是模仿《世说新语》所著,又为什么书名不与《世说新语》相类似,而与已经失传许久的裴启《语林》重名。另外,其按语、小序有没有借鉴前人?上述问题正是本文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九云记》是在朝鲜小说《九云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 ,但情节内容更加丰富 ,结构更加严密紧凑 ,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但由于借鉴原书过多 ,难免有抄袭之嫌。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侠妓小说流行的成因与主题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中国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创作趋向,是长篇白话作品中侠、妓题材的空前盛行,形成了稗官争说侠与妓的特有景观。说侠者有《三侠五义》(首刊于1879年)、《荡寇志》(首刊于1851年)。说妓者有《品花宝鉴》(首刊于1849年)、《青楼梦》(成书于1878年),《花月痕》(首刊于1888年)、《海上花列传》(结集本初版于  相似文献   

15.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日战略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近年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然而从《国防论》、《白崇禧回忆录》、《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等相关内容和线索来看,无证据证明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相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与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的持久抗战理论在理论依据、理论内容、战略战术、阶段划分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论持久战》是重大的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7.
刊载于《盛京时报》的《慨生游志》,无论从主体框架,还是情节、小说中的引文,都可以看出是对《老残游记》的模仿。《慨生游志》虽不及《老残游记》,但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出原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与张恨水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技巧上都自觉不自觉受《红楼梦》之深刻影响,可以说,《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创作来说具有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狎优之风盛行,《品花宝鉴》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其体现的清代文人狎优心态,可从爱美之心,惜才之意,知心之交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26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