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俊杰:为历史再现《西藏风云》文/贾天粒创作室。一抬头视野可及的那面墙壁上,贴着“《西藏风云》筹备工作计划”。这是一张16开大小的复印用纸。这是整幢房间墙壁上唯一的一张纸。纸的下方办公桌上,烟灰缸———一只盛满了烟的烟灰缸。此时,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  相似文献   

2.
18世纪70年代初,在欧亚大陆发生了一件被当时的外国学者惊叹为世界上最“轰动”和“最激动人心的”、“最光荣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我国近十七万厄鲁特土尔扈特蒙古人在其年轻汗王渥巴锡率领下,冲破沙俄重重阻挠,跋涉万里,从他们游牧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下游,浩浩荡荡一举迁回了自己的故土——中国新疆的伟大历史事件。这件事发生之后,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注意,二百多年来,围绕着这个主题写  相似文献   

3.
本剧以磅礴的气势,引人入胜的情节,淳朴精美的舞段和独具匠心的舞美制作再现了青藏高原这块年轻的高原大陆,从古海中暮然升腾,傲首苍天的历史巨变。讴歌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刻画了藏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创造灿烂文明的人格力量。 序:一位手持扎念琴(藏族弹拨乐器)的老人,在弹奏着一个民族历史,青藏高原从一片湛蓝而宁静大海崛起为世界屋脊…… 第一篇──阳光下的高原:粗犷的后背铺展高原坚厚的大地──质朴、坚韧而悠远。铿锵跳动的是一个民族千年的心脏──强劲──宽厚而坦荡。连绵起伏的山川是男人的后背,那脊梁…  相似文献   

4.
死对我并不陌生。还在三四岁上,我就见过两次死人:一回是我三叔,另一回是我那位卖烤白薯的舅舅。印象中,王叔是坐在一张凳子上咽的气。他的头好像剃得精光,歪倚在婶婶胸前。婶婶一边摆弄他的头,一边颤声地责问:“你就这么狠心把我们娘儿几个丢下啦!”接着,那脑袋...  相似文献   

5.
建个网站叫“雪域风情———告诉您一个真实的西藏!”西藏———一个令人神往的圣地,那白雪那蓝天那太阳那藏民还有那动人的歌声,很久以来就在我心里绰约生姿,有时想起这神秘的远在尘嚣之外的“世外桃源”,我就按捺不住甚至连血液都像要沸腾了。为了踏上这块圣地,我...  相似文献   

6.
我的西藏梦     
我的西藏梦/张国云这是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邓小平同志携带全家老少13口人,站在布达拉宫门前合影。就在拍照的一刹那间,依偎着小平身旁的女儿邓楠,还抬手为小平指点着。小平同志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顺着女儿指点的方向眺望。此时小平同志又...  相似文献   

7.
一个年轻人在海滩上漫步,看到许多小鱼因退潮回不了大海,在沙滩上蹦跳。于是,他把小鱼一条接一条丢回大海。有人看见了,不解地问他:“你这桴一条一条的丢哪一天才丢得完呢?”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不丢,它们都会干死。我丢一条算一条,每一条都是一个生命啊!”今天,类似的话语又在我们耳边响起。那就是花垣县环保局全体人员的誓言:“坚决不欠新帐,只还老帐,还一件算一件,终有一_天会还大家一个美丽的花垣。”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2005年底他…  相似文献   

8.
国政 《民族论坛》2001,(1):32-33
我儿时也好文学那杯酒,常和小伙伴们躺在草坪上说家乡出的大文人,就说到孙健忠、石太瑞。那时说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就仰头看星星,遥远而亲切。如今不用仰脖子那么累了,却也难得见上一面。那日,孙健忠说你小子的名字天天听到,就是见不着人。这不,自那以后两年我们又没见过面了。  孙健忠永远是一脸的灿烂。他贪杯中之物,却又上脸,酒后面泛桃花的他话便更多了些。有的文学青年问他文学是什么,他说那是菩萨的球----人雕的。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有家杂志发了他的一个专访,其中说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孙健忠有一回去土家山寨走访…  相似文献   

9.
小平头,中等个儿,大嗓门儿,一身灰布衣服,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不断穿梭于土家山寨的田间地头和沟坎山坡,这是山民们最熟悉最期盼的一个身影。每当他那略带沙哑的大嗓门响起,山民们便纷纷走出家门,笑脸相迎;每当他那灰色的身影渐渐远去,山民们总要送上一程又一程。山民们  相似文献   

10.
文/亢平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了,但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有一个情景却依然是如此亲切,如此清晰。那就是3月7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下午5时30分,在听取了几位代表的发言之后,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总书...  相似文献   

11.
情钟西藏     
情钟西藏马丽华山东人。临沂师专毕业,自愿赴藏,潜心注视高原十几年,后以《藏北游历》震动全国,一枝笔揭出那一片浩瀚无人区令人沉醉的神秘。此后,又有《西行阿里》、《灵魂像风》问世,一次次引导国人在千万里外作美妙的高原行……山是大山,川是大川,青藏高原这片...  相似文献   

12.
陈逸飞的西藏情结文·图/陆文梅美国实业家、收藏家哈默博士将他的画作为礼品赠送给邓小平。●“藏族是最入画的民族,人的线条、皮肤、服装、服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这一切都给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这不是猎奇,而是美感、个性使艺术家倾倒”。文·图/陆文梅陈逸...  相似文献   

13.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4.
民族大广场     
□上月新闻人物 阿 来 阿来成为新闻人物不应是这一个月间的事。当《尘埃落定》在两年前充斥书摊和让书店老板多多少少发了一笔时,有远见的人就有了预感:阿来必定在某一时刻让人大吃一惊。   但不管在过去的几年间阿来如何被人议论来去,统统比不上这一个月间他令媒体倾注的万般热忱。许多大报都将他的消息套了红,互联网上则干脆用他作为导语引出对整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报道。   阿来此番的惊人之处,不仅在于他凭借《尘埃落定》以最高票数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还在于,阿来是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作家,也是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15.
张永发 《中国民族》2008,(10):42-43
昂强巴是地地道道的西藏那曲人。我们相处近20年了。初次见面,我就对他产生了强烈好感。打动我的,倒不仅仅是他那张英俊的面孔,而更多地是从他身上所闪耀出来的内在的气质和真诚的举止。他好像就是那种让人看上一眼就感觉绝对可靠也绝对可以信任的人。特别是那双眼睛,清澈透明,憨直无邪,没有任何的隐藏。  相似文献   

16.
一份西藏《关于一九八○年至一九九○年全区农村小水电发展规划》摆在案头,一串儿振奋人心的声音晌在耳侧:“根据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胡耀邦同志讲话的精神,在八十年代末要使西藏人民达到平均每人一百瓦的用电水平,这是为西藏人民‘谋福利,办好事’的重要一环。水电是一通百通的东西。有了电,就可以有水、有燃料,就可以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这规划和这声音好像一双翅膀,把我的思路带到了高原上的山山水水之间。西藏,向有世界屋脊之称。当飞机飞临这连绵不断的雪峰之上时,大有寒从脚下生之感;而当乘车穿越冈底斯峡谷时,那奔流  相似文献   

17.
传奇谢和赓     
传奇谢和赓天粒带着景仰之情,与谢老交往日久,知道了他许多神奇的往事。突然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向我谈起自己曾经遵从的穆斯林生活习惯,我才大大地惊讶了!他──一位汉族中共地下工作者,为了革命事业,忠诚地奉献了许多、许多……1937年7月的一天,在广...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古代的桥文/李豫川西藏高山峡谷逶迤连绵,江河沟壑纵横密布。几千年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藏族先民,建造了许多造型优美,设计优秀的桥梁,成为祖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索桥索桥是西藏地区较古老的一种桥梁。藏区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激流奔突,不易架桥,故早在...  相似文献   

19.
施娟 《中国民族》2008,(9):75-76
“我叫沈利萍,是宁夏书画院的职业画家。像所有幸福的母亲一样,我也曾经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大起,我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然而,一场意外的灾难改变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诗人汪承栋身材矮小、干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有两窝莲花的重量”。他不重修饰,衣服总是皱巴巴的,还不时错襻了钮扣。然而,他的诗篇却很有份量,字斟句酌,热情而又奔放。先后出版和发表过九本诗集、一本散文集、两部电影文学剧本。汪承栋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西部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的村寨里。山高、林密,古老、闭塞,好象一个被隔绝了的世界。汪承栋在学校读书时,不敢承认自己是土家族,旧社会民族间的歧视,使他活似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