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侠小说的文体演进,以“江湖”符号表意的“否定”前行为内驱力,呈现出格雷马斯符号方阵式的全否定格局。从“剑仙”江湖、“英雄”江湖、“人”的江湖到亦正亦邪的侠客江湖,20世纪武侠小说“江湖”表意方式依次否定与渐趋圆熟。但在此后,武侠“江湖”作为幻想性表意符号已彻底跌落“现实”,这与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首要任务——以“前现代”的情景幻象否定在现实中无力参与的现代化大潮——明显相悖。武侠必须在“江湖”新的符号表意形式的生成中,完成其“幻想性”的重塑。  相似文献   

2.
书里的江湖     
曾山 《社区》2008,(2):14-14
前段时间,我读了《天下江湖》一书,它从哲学的角度对“江湖”二字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诠释。它着重阐述的“缘、义、道、术、器、情、悟”七个字,于虚之天下江湖、于实之缤纷社会,有我们应该恪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代诸多诗派中,南宋时期的江湖诗派是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派,涉及的诗人众多,仅《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中就收有一百多人的作品。江湖派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首推戴复古,他以在野之身,写江湖之景,诗作繁富,别具一格,在南宋诗坛上“负盛名五十年”。《四库全书提要》称:“豪情壮采,直逼苏轼”,成为后世江湖诗人标榜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如果从印刷实践层面来看,“油印”之于1980年代中国新诗场域的结构性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发表渴望与发表空间逼仄的矛盾中,“油印”释放了其中被压抑的创作能量,并真正锲入到一种新的诗歌空间的创造中。本文从油印诗集、诗刊的研究出发,在诗歌新人推广、“诗江湖”构建和诗学品格等层面,讨论了“油印”与新诗场域构建的关系。从媒介的角度看,1980年代中国新诗场域的根本性变化,就是“油印”的在场和结果。经由它形成的诗歌实践与创作的传统,至今仍然影响着诗歌的“江湖”。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1,(4):50-50
人在职场,如在江湖。职场江湖,自然有漏洞百出的江湖把戏,也有误以为真经的“黄金定律”,职场人往往不是死于单纯,而是亡在经验!  相似文献   

6.
“江湖十八本”是民间演剧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流播过程中,它对传统剧目有着传承与繁荣作用,尤其是元明时期的一批戏文在“江湖十八本”中得以保留下来。“江湖十八本”繁荣的历史揭示出传统戏曲的生存机制、本质属性,以及完备戏曲史的认识,为当代戏曲振兴作出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雄杀嫂的主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合理化角度对“英雄杀嫂”这一故事类型进行主题分析 ,元明侠义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作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 ,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这类侠义文学为达到此目的 ,不惜以丑化女性和婚姻作为牺牲 ,并把杀死妇人当作江湖结义的一种仪式来渲染。此外 ,早期血腥的“杀家”故事演变为元明“杀嫂”故事 ,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江湖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水浒传》、《阿Q正传》和《兄弟》这三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小说作品中关于古代、近代和当代的江湖以及江湖文化的真实描绘,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江湖和江湖文化从古代经近代到当代的变迁过程及其基本轨迹:江湖从显形到隐形再到无形,江湖文化从隐性到显性再到“普泛化”;同时也揭示了深刻影响江湖文化发生变迁的三大因素:社会体制、民众认识和江湖文化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江湖诗派是南宋诗坛上一个相当重要的诗歌流派。但对这一重要流派的鉴别标准和成员人数向无定说。近、今人的研究多从旧说,依据四库辑本《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定为—一九家。本文从第一手资料入手,根据四库本所据的《永乐大典》及同时人的笔记,对四库辑本的矛盾、讹误处—一提出纠正,认为即以“四库提要”所说凡有诗人《江湖》诸集即为“江湖派”成员,其所漏辑也在三十五家之上。同时文中对如何梳理江湖派与四灵派的承传关系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江湖启蒙:灵山秀水造就侠女情结 步非烟原名辛小娟,出生地是成都,离峨眉山很近,她小时候,常看到有些药店和酒店的幌子上写着“峨眉传人医馆”之类江湖气息颇浓的字句,这给了她最早的武侠启蒙。那时候,她就经常幻想会不会有一个武林高手和她住在同一个巷子里——她要和他相识,之后,一同踏上江湖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春节前后,一个新的门派以一种决绝的姿态现身江湖,并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此门派名曰“艳照门”,掌门人为香港男星陈冠希,门下众多成员,个个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2.
从主体能力的角度,全面考察写作过程的实际,经过继承和借鉴,开拓和创新,““物→←感→←思→←文”的写作过程论逐渐形成,“物→←感”是写作的第一重转化,即内化,它是写作的开始;“感→←思”是写作的第二重转化,即意化,它是写作的关键,“思→←文”是写作的第三重转化,即外化,它是写作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凉月 《可乐》2010,(12):12-13
觅得知音 高一新生流行拉帮结伙,我被划入“白菜帮”。“白菜帮”的人热爱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不愿意理会俗事。帮规是:行走于江湖之间,游离于尘世之外,静静存在,如一棵白菜。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的《梦狼》与明代董的《东游记异》,在借用“虎狼”之类象征性形象来描绘封建官场之“群恶图”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但两者并无传承关系,因为从画面的寓旨到表现手段,从叙事角度到构图着色,两者都有质的差异。即便都是无奈情绪的外化,但着力于”报应说”的《梦狼》所表现的是那种“处江湖之远”的局外人的无奈,而“自谴谴之”的《东游记异》表现的则是“居庙堂之高”的局中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5.
人在江湖漂,岂能不挨刀?职场“江湖”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惊涛骇浪,若无一技傍身,又怎能独步天下,笑傲风云呢?  相似文献   

16.
汉语空间特质的研究需要加入时间的维度。它并非没有时间,而是将时间“空间化”了,呈现出汉语“时间空间化”的特质:从“象”的角度看,汉语“时间空间化”表现为孕育性时刻的象的建构;从“意”的角度看,它表现为空间并置的隐喻诗性空间;从“情”的角度看,它是“现在时”的当下感和超越感。汉语的“时间空间化”与古代诗学形成了逻辑清晰的因果关系。这使得汉语本身天然就具有诗性和艺术性,也是古代诗学能够独步世界文学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是信息时代一项重要的职业心理特征,是教师对自身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能力的主观判断。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实施的背景下,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量进行了尝试性探究,编制了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量表,将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ITE)分为信息化“教”的效能感(EII)、信息化“学”的效能感(EIL)、信息化“自我发展”的效能感(EISd)三部分,且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适合测量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历史感”和“当地感”从祖辈那里继受而来并赋予和寄托在子嗣身上,从而回答了个人生存的根本意义和价值,使安身立命得以保障。村落的基础伦理是农民“历史感”与“当地感”在生活层面的实践性、社会性解释和阐述,并形塑成地方性共识和规范。村落基础伦理的转换、变异乃至危机等现象的出现,根源于农民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系统的变化,是农民的“历史感”与“当地感”遭遇前所未有的嬗替表现。  相似文献   

19.
谢正宜 《21世纪》2010,(10):49-49
近年来,文学圈又出现一群文采斐然的晚生,继承了爹娘的文墨,在文坛江湖开始闯荡。和大多数官二代、富二代不同,留给“文二代”的,只有无数的聚焦、暗处的口水以及一层厚厚的“透明天花板”。  相似文献   

20.
小心!新骗术     
《社区》2009,(9):14-14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世间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依靠欺骗、诈骗、哄骗等手段混迹于“江湖”的混混们,也在不断变换骗术,不断“发展”骗术,善良的人们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楚这些骗局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