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在50多年中,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三个阶段的特点既有相同的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文章扼要地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对经济技术援助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及其一度出现某些偏差的原因,对今后的援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发展援助作为发达国家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手段,自从其开始形成就受到各方的质疑。质疑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发展援助的效果方面。从不同学科视角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相互矛盾,甚至同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也不能达成一致。主要的观点大致上可以分为援助的有效性,援助的无效性以及援助有条件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文章从分析路径、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三方面综述了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的研究,介绍了发展话语之外的关于国际发展援助有效性的人类学讨论,并简要论述了发展研究效果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3.
肖宗志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9(3):20-24
作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重要决策人和直接领导者,周恩来基于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立场,逐渐形成了援外的基本思想,进而概括出援外的八项原则,以指导中国的援外工作。在实践上,他以身作则,模范地贯彻这些原则。他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思想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边开发银行在建立之初,都在《协定》中明确规定了技术援助为银行重要职能之一,而《亚投行协定》将技术援助作为亚投行开展业务遵循的原则之一。将技术援助职能原则化这一实质性变化,意味着亚投行技术援助对传统多边开发银行援助理念和条件性援助的突破,也是对技术援助有效性的重大改善。为此,针对传统多边开发银行存在的援助困境和技术援助缺乏有效性两大问题,基于对《亚投行协定》技术援助条款的解读,为构建和完善亚投行技术援助机制提出技术援助自主性、有效性、便利化三原则和具体建议,使其援助项目具有可持续性从而助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曹俊金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7-101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对外援助总额巨大、援助方式多样、援助对象广泛。在实施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一直注重于人道主义和外交方面的考虑。应当适当调整援助政策,将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得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存在过高期待,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援助义务。但从性质上而言,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基于自愿、立足于平等的发展中国家闻的舍作型援助,援助并非中国的国际义务,提供对外援助以不妨碍中国自身发展为前提。实施对外援助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彰显大国地位、加强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时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需要应用多种手段进行交通管理。提出了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概念,并对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工作程序是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强调了公众参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是实施城市交通管理有效综合途径,对于确立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逐步解决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等交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对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综合分析了城市交通需求二重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实施交通需求管理(TDM)的可行性与理论根据,阐述了TDM的内涵和实施原则,分析TDM基本理论,初步形成了TDM的合理政策框架,为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盛蓉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31-36
城市形成本身与空间密不可分。城市交通作为一种征服、跨越空间的方式,是城市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面临严峻的交通问题,除了减少私家车用量外,还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和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公共政策,这对于中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改善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配置综合交通资源、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综合交通经济分析和系统学的基本理论,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综合交通的发展战略趋势、不同交通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可比性研究的理论基点、研究边界、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等。分析认为,不同交通方式技术经济特性可比性研究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兼顾综合交通网络、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资源配置的要求,以综合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与资源配置为重点,结合静态技术经济特性、动态技术经济特性、通道条件3个方面,运用逻辑判断和构建定量计算模型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存量的基础上,重点从增量的角度构建比选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刘明慧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9-23
以社会救助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探讨以横向公平作为社会救助均等化衡量标准的依据。基于中国城乡社会救助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分析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与政府财政责任的关系机理,并依循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思路,提出调整和完善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于缓解贫困群众就医难,实现病有所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制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政策导向偏差、救助对象覆盖不全面、资金筹集机制单一、起付线和救助上限的设置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医疗救助制度应该从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医疗救助管理独立化和加快医疗救助法制建设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两个转变”影响下,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失业、下岗工人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城市社区在解决这类城市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其基本权益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通过总结城市社区救助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城市社区救助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制背景下城乡客运一体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分析了国内大部制背景下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所面临的管理机制多元分割、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道路客运城乡政策差异等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提出了建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总体思路,探索了管理体制、交通结构和运营组织方面的新模式,建立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综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公共交通发展、城乡规划、投融资政策、法规建设以及市场培育等方面就城乡客运一体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交通规划流量分配问题中的交叉口延误函数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对冲突流、冲突相位和非机动车交通等因素,通过对交叉口延误函数的进一步细化,对不同转向车流和不同交叉口类型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延误函数,增强了交通分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精准治理是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家治理框架和政策精准性要素,提出了分析社会救助精准治理的政策要素分析框架,作为全文的分析基础。在社会救助框架体系方面,中国确立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城际交通系统的改善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要素流动的影响。分析认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协整关系的检验和经济增长、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二者之间不仅保持长期均衡关系,还有动态均衡的特点;在物流方面,通过分析货物运输与经济总量的关系,计算了货运量的弹性系数,用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货运量与其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对公路货运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和内容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公路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产品,现阶段大力发展高等级收费公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必须对通行费率进行适当管制;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网络化运输方式无法有效开展的原因不是市场集中度过低,而是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市场失灵的发生,因此政府应该围绕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而设计相关的经济管制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