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南文化能够在一个特定时期内闪射出特别耀人的光芒,是全国抗战总态势下“东南一隅”的独特地位与独特的抗战局面使然。战时东南文化运动形成壮阔的声势,也由于大批文化人的聚合。东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对稳固,是东南抗战文化运动取得成就的一个因素。东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留下了特定时期的一种民族印记。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分为政府推动和学界推动两个方面,学术会议作为重要载体,名家云集,观点荟萃,研究成果丰硕。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对于深化中国抗战史研究、推动"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对于促进"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抗战文化的研究逐渐重视,涌现出一批数量可观、富含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学界对抗战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基本特征、内容、发展方向,抗战文化与妇女运动、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抗战文化遗迹的发掘与保护,华侨抗战文化、抗战报刊、地域性抗战文化、国统区抗战文化、西部抗战文化等有较多的研究。近十年的抗战文化研究较之以往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特点:研究地域更加广泛、研究角度和研究范围拓宽、创新研究方法、地域性抗战文化研究兴盛等特点。总的来说,近十年来的抗战文化研究成就瞩目,但要认识到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抗战文化的的研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的加深。  相似文献   

4.
湖南不仅是是“九一八”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恒薇 《理论界》2010,(11):120-121
辽宁抗战在中国抗战史及世界反法西斯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这从历史角度来看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将辽宁抗战用文化来解读,则从新的角度诠释出辽宁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屈不挠,顽强抗日,并能在抗战结束后,成功地解决了审判及改造战犯的问题并创下世界改造史奇迹的全过程。综观辽宁抗战,可以将辽宁抗战的内容分为战时给民众带来的精神力量及战后遗址遗迹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从文化氛围中解读的辽宁抗战更具全面性、教育性、典型性,并对当今时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0,21(2):27-30
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上篇从文化.名人汇聚、抗日团体与文化阵营、进步报刊及新闻出版、戏剧歌咏等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长沙抗战文化盛况。下篇概括介绍除长沙以外的湖南其它地区的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并探讨了湖南抗战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战争进程、军事战略、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战时经济与政治等领域。从文化的视角,尤其从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去解读抗战历史的相关研究显得相对薄弱。而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的战争记忆来说恰恰是不可或缺的,也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必需。  相似文献   

8.
汪朝光 《学术研究》2005,2(6):91-100
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以其直观、形象、感性、生动的特点,在中国人对于抗战的历史记忆中起着独有的作用.在战后拍摄的抗战题材电影中,以反映战时间谍战和社会生活题材的影片为主,基本没有反映抗战军事题材的影片.其中反映抗战前后普通民众生活遭遇的社会生活题材影片,以其浓重的悲情意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了众多观众,在塑造中国人的抗战历史记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惨胜"是这类影片给观众留下的抗战历史记忆之定格.但是,这样的历史记忆只是抗战历史的部分而远非全部真实.我们有理由期待描写抗战历史的影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令人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并以此形成中国人作为胜利者而对抗日战争应有的更为积极、更为光明、更为全面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9.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4,25(5):F003-F003
对于抗战文化,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军事、政治意义上的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划分或按,单个城市、地区进行研究,而忽略了抗战特殊年代中国东、西部地区在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差异,因而一般未对东、西部地区的抗战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鉴于此,湖南理工学院党史教授唐正芒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10.
一、奇异的文化景观桂林抗战文化 ,是 2 0世纪上半叶的一个文化奇迹。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岁月里 ,桂林这座抗战前仅有 7万人的南方小城 ,竟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一下子繁盛起来 ,发展成为拥有 30多万人口、数十家报刊、上千文化人聚集活动的战时大后方的重要文化城。从 1938年到 1944年 ,先后在桂林活动的作家艺术家和新闻记者有 :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柳亚子、徐悲鸿、田汉、艾青、胡愈之、胡风、盛成、贺绿汀、马思聪、凤子、范长江、萨空了、杨朔、秦牧、欧阳予倩、王鲁彦、艾芜、周立波等 ;著名学者有 :陶行知、梁漱溟、…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合作社纳入战时经济体制,积极制定诸多扶助性政策,从法律、金融、人力、组织等层面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国民政府的战时合作社政策存有一定不足,但总体看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支援抗战,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三民主义及中国本位合作理论体系,希望给战时经济以极大推动。为维持城镇公教系统的正常运转,国民政府相继制定物价政策、统制政策、专卖政策、优惠政策等鼓励消费合作社发展,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政府依靠行政力量调控物资、平抑物价进而满足城镇公教人员与普通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化人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化人对抗战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唤醒民族觉醒,宣传、动员民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实现文艺大众化的质的飞跃,创造繁荣的抗战文化;推动大后方的民主进程。当下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更是越来越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贵州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回顾战争苦难中的贵州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诉求,再现贵州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概况——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建立,疫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以及医学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人们对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张忠民  朱婷 《社会科学》2007,12(4):140-15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国家资本体系的确立,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关系,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安徽省政府依据战时需要,以"合作区域行政化"为原则组织农村合作社,开展合作业务。安徽农村合作事业被纳入政府基层行政轨道,为改善民生、支援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其自身也从自治向官治事业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多种资料 ,对抗战时期战略防御阶段第六战区设置的准确起止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判定第六战区设置的起止时间为 1 93 7年 9月 1 1日至 1 0月 2 1日 ,力图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时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云集了大批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他们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走出摄影棚,走到前线和民众中去,拍摄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故事片和抗日新闻纪录片。也由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对电影的重视,促使重庆的抗战电影蓬勃发展,取代上海,成为新的电影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