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裘励 《城市》2003,(2):51-52
近年来,天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所取得的建设成果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天津市的环境,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张蕾  孙钰 《城市》2016,(11):7-10
城市副中心是一个城市的次级商业商务发展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城市、 超大城市的人口、 资源压力,有利于推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越来越引起我国城市群建设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相关城市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关键点.笔者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从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旧城改造、 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天津市红桥区应如何借力天津西站综合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天津市红桥区区域建设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机遇、 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 以西站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为保障、 以"十三五"发展阶段为契机、 以城市化发展为目标,推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美丽天津城区建设、落实西站城市副中心定位的关键时期.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是以天津西站交通枢纽为依托,发展针对城市间商业往来的高档商务办公及商业服务,辐射天津市区西北区域,并与天津市中心商务区遥相呼应的城市副中心.笔者根据城市中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对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背景提出符合西站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建设对策,为西站副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并将有益经验作为我国其他城市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旭东  李全润 《城市》2008,(11):79-81
城市环境面貌是诸多物化和非物化因素的综合外在表征,是城市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近年来,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设施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2007年7月1日以来,以协办奥运会、举办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实施了20项民心工程建设,经过全市上下一年的奋力拼搏,天津站改扩建工程完工、海河上游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刘重 《城市》2005,(5):38-40
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空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多地引起经济理论界的关注.目前在天津市经济发展中,由于城市空间布局所带来的矛盾与问题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区县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也对天津市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向辉  李旭辉 《城市》2012,(7):63-66
一、天津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 2003年,天津市政府批复了《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心城区线网由9条线组成,总长约235公里.为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2009年,市政府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版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包含10条城区线和2条市域线,呈环放式结构,总规模300公里,覆盖了各级城市中心及重点开发区域.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杨夫军  初红霞  刘婕 《城市》2012,(6):77-79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第三产业最为聚集、城市特色与风貌集中表现的多功能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地不同类型的城市正在谋划或者建设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引发的可达性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的空间布局,具体指小白楼地区—解放南路地区—尖山八大里地区主中心、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和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一、天津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政府把建设"智慧天津"放在突出的位置,计划投入2800亿元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和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重点放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以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绿色建筑"和"智能社区"也纷纷涌现,智慧终端等项目建设已进展过半。另外,中国电信已经与天津市部分区县签订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一)物联网建设及其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凌翔  陈丽杰 《城市》2017,(9):34-41
笔者对天津市2009年~2015年创新型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其创新发展的障碍因素,利用熵权法改进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新环境5个方面选取39个指标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用改进TOPSIS对天津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运用障碍度诊断深入剖析天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障碍因子.目前,天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一般,近两年主要障碍因素集中于科技创新和环境创新.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通过提出增加并合理分配R&D经费投入、提升高新技术集聚区重点产业的关联度、加强人文环境、基础环境和机制环境的建设等提高创新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志 《城市》2017,(9):51-54
海绵城市作为全新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其实质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结合天津市气候特征、地质水文条件和经济成本,确定适合天津市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功能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是新时期城镇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编制海绵城市设施标准设计图集、设计专篇、审查要点可以规范工程做法、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设计效率,统一审查标准对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程丽琴  陈雁 《城市》2005,(3):52-53
河东区是天津市内六个中心区之一,在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东区历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城市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形成由原来的工业区域转为综合发展区域的良好态势,并具有以下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1990,(4)
《天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研究》课题是市科委和市建委联合下达的重点研究课题,它在已完成的国家科委下达的《天津市的改造与发展》课题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经济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如何协调发展等具体策略,为我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红 《城市》2006,(3):46-48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城市地下管线如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热力、工业等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物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面对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4.
沈建 《城市》2007,(10):70-71
天津市建筑节能推广培训中心大楼坐落在天津市友谊南路梅江居住区,是天津市首座集示范、展示、实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北方地区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其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燕君 《城市》2007,(11):38-41
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从天津市目前情况看,近几年机动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数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配套停车场的建设较为滞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已成为制约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永阳 《城市》2016,(6):56-60
海绵城市建设是目前生态城市发展的重点.笔者结合天津的特点,针对各种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湿地、河流的保护改造、可渗透路面以及下沉式绿地的推广对天津海绵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并提出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推动天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1993,(Z1)
一、历史的回顾 天津市河东区地处天津市区东南部,全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总建筑面积755.75万平方米。 自20世纪初在河东区界内,陆续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清政府官僚集团和新兴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大小不同的工业如天津机械局东局、钢厂、自行车厂等。构成了河东区近代工业的初步基础,建设了许多近代工业建筑和仓储建筑,使河东区成为天津市的老工业区之一。当时的这些建筑分布很不平衡,工业建筑规模参差不齐,与城市关系紊乱,拥挤,  相似文献   

18.
施航华  贾琼  翟毅 《城市》2012,(10):11-15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投资规模也将比"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如何拓展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弥补城建资金投入的不足,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全市一些大型基础设施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总结出天津市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的主要融资手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的发展趋势及创新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从国家发改委、中国节能协会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建设"节能型城市"将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理论服务实践的原则出发,提前开展"节能型城市"的理论研究工作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建设"节能型城市",尽管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判断与见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但做最基本的划分,其建设的推进应从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口过度集聚易引发"城市病",科学测度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集聚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城市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S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天津市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集聚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集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作用偏小;从分类来看,社会服务类基础设施投资对人口城市化率提升的作用最大,其次为能源供给类,再次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类,文教体卫类的作用最小;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人口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门槛效应",这表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越多越好,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