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全国性公共产品,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的核心是政府防范该地区环境风险的成本如何在政府和私人之间进行分担,生态产品经营效益的财政补偿机制是财政从正向和逆向对私人部门消除环境资源领域的市场型外部效应所承担防范环境风险成本转嫁的双向补偿激励.本文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例,探讨构建正向补偿核算框架,以资源税和环境污染税的税率确定机制来探讨逆向补偿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近年来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但目前西部地区的环境仍呈总体恶化趋势。造成西部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原因,还有历史上的因素等等。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陈旧、操作性差,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相关机制还没有完整建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从各方面加以考虑。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转变生态观念,三是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四是建立完善相关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加强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西部民族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原生态恶化和污染严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相对贫困、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资源的产权不清等是造成西部生态环境不好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刑法中关于破坏环境的相关规定、规范生态环境的执法行为、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建设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生态保护与环境立法要先行。面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有针对性地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规定具体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对于处理好西部地区公民的环境权、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及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体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才能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陷入了"资源诅咒",现在又要牺牲经济发展机会,换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亟需中央政府在财政转移支付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借鉴美国和德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经验,在加大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出台政府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东西部在生态利益享有上的不平等,也是实现缩小东西部差异,最终实现资源型地区在生态环境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财政补偿机制,而这一机制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历史上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作用,找出了实现生态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对接、生态系统与开发方式的对接以及保护与建设并行等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链接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对我国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 ,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如何利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 ,采取有利措施 ,推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介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因西部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特征以及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导致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介入具有其理论基础。西部市场发育不足、生态建设主体素质较低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等原因,政府介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