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大革命不仅改变着反启蒙运动的成员构成,更重要的是,它对反启蒙话语产生了重要影响。将大革命视为启蒙运动的直接产物,是这一时期反启蒙话语最突出的特点。大革命出现的暴力与流血,也被认为源于启蒙运动的本质。这种话语的重构,将启蒙运动进一步极端化和简单化,并部分影响着关于启蒙运动的传统表象。 相似文献
2.
3.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至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呈现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交融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启蒙时期德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浓烈的民族情感。启蒙运动早期德国思想文化界的成就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自信;启蒙运动盛期,德意志民族意识更加浓烈,出现了文化民族主义倾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启蒙运动进入最后的“启蒙浪漫主义”阶段,文化民族主义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大学兴起于12世纪,从开始起就与宗教和神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大学呈现出很强的国家和地区特色:英格兰和法国的大学与官方教会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抵制、排挤甚至压制启蒙思想,由此也导致这些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知识界的领导地位;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些德意志邦国,在苏格兰,在尼德兰王国,在意大利半岛的一些王国,在俄国,大学在发展和传播启蒙观念上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并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大学与启蒙运动的复杂互动关系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启蒙运动的地区特色.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国兴起而后遍及欧洲的、发生在 18世纪下半叶的“启蒙运动”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 ,“自由”、“平等”、“理性”等为口号 ,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格鲁克受到了这一新思想的影响 ,同时将这一思想带入其作品之中 ,他的戏剧改革成为歌剧史上辉煌乐章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揭示出鲍威尔是在政治国家崇拜的基础上反对宗教崇拜的,政治解放不能消除宗教,只是使之从国家转向市民社会,成为市民社会的精神.现代政治国家与宗教相似,是把人们联结起来的中介,是人们想象的彼岸的理想生活.金钱是犹太人世俗的神,是人们普遍崇拜的对象,是使人们相互分离的力量.只有根本变革市民社会,才能消除对政治国家、宗教和金钱的崇拜,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8.
启蒙运动具有多维面相,其中最典型且差异最为显著的两支是法国启蒙运动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崇尚"建构理性",旨在建构自由、平等、博爱的乌托邦社会,从而呈现出与传统断裂、空想冒进的现代性精神.苏榕兰启蒙运动肯定"常识理性",主张建立自由、文明、有秩序的商业社会,故呈现出历史延续、审慎中道的现代性精神.因此,苏格兰启蒙理性的这种现代性异于法国启蒙运动所造就的现代性,对于规避后者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犹太民族非常重视中国的崛起,认为这将影响世界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未来, 必须把对华关系纳入到战略框架来考虑。中国加强与犹太人的关系又将影响到国内的民族关系,影响到中国穆斯林世界、中美、中以关系。文化政策是加强中犹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意义上,历史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解释方式涉及两个基本的问题,即物与解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构的思想踪迹中,追问物与解放的关系是真切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必要环节。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分别建构了能动之物与个体解放、客观之物与人类解放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相互承接的逻辑层级。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近代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近代 ,哈尔滨曾是东亚犹太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宗教精神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进行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 ,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曾起过重要作用。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一批犹太人档案、历史文献、建筑遗址及东亚最大的犹太墓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产 ,深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史和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以色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犹太人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康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可能, 参见阿·古留家:<康德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25-126页.那么,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则在于追问自由何以实现.正是对现实自由的诉求,使马克思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狭隘自由观,提出人类解放的伟大构想.对于解放进程的论证,逻辑地再现了马克思是如何在对私有财产制度和私有财产观念的超越过程中,完成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全面颠覆的.循着这个思路,或许我们能够开启另一扇化解现代性问题的哲学之门. 相似文献
14.
西欧中世纪社会同时存在着对犹太人有利和不利的态度,这些态度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阶层在同一时期,同一阶层在不同的时期都对犹太人有着不同的态度。中世纪对待犹太人的态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犹太人人口、国籍和职业构成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898年第一个犹太人移居哈尔滨后,便有大批犹太人不断移入,到1906--1908年出现第一次高潮,达6 000人.到1920年,移入哈尔滨犹太人达2万人,为哈尔滨犹太人移民最多时期.移入哈尔滨的犹太人多数为俄罗斯国籍,其余为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法国等国籍.哈尔滨犹太人在房地产业和工商业经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教授、律师、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及文化艺术界领域中,犹太人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与价值主旨,即是要回答和解决"人民的解放、幸福何以可能"这一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与幸福理论,立足于现代社会,超越宗教解放的虚幻性、政治解放的历史局限性,以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对抗性社会之全面异化的生活批判为切入点,以人民的解放与现实幸福为价值指归,追求"存在与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达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从而有别于以往一切解放—幸福论的价值承诺,彰显着事实性与价值性、现实性与未来性、世俗性与神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内在统一的独特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向往,始终是人类追寻的一个重要理想。艺术使人类不断超越现实,向着自由迈进,人类生存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自我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俄裔犹太人的历史是世界犹太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哈尔滨犹太人绝大多数来自于俄国(前苏联),属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与开通,一部分为躲避俄国及东欧国家反犹、排犹浪潮及寻求自由发展的犹太人经西伯利亚、远东等地不远万里来到哈尔滨。哈尔滨人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漂泊异乡的犹太人,并给予他们诚挚的帮助和尊重。到20世纪中叶,哈尔滨一度成为犹太人群居地之一。哈尔滨文化的包容性为犹太人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俄裔犹太人也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化了人的解放的思想,人的解放有两个理论维度:一个是对象化活动的解放;另一个是人对对象感性关系的解放。这两个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着现实中的两种解放:一种是工人解放,即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另一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即从私有财产中解放。人的解放的思想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解放的两个理论维度和现实的两种解放构成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思想的理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刘同舫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3):16-30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