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大学生游泳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游泳技术教学中。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与程序教学法相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蛙泳多信息程序教学网络新模式,并将此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对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对教学的赞同倾向等方面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表明该方法适合教学时数少、技术较复杂的游泳项目,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党旭梅 《阴山学刊》2001,16(5):63-64
蛙泳教学中,三条教学原则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先熟习水性后掌握基本动作;2.先臂部动作(配合呼吸)后腿部动作;3.由腿部动作到全身配合.  相似文献   

3.
陈佳  陈凡 《北方论丛》2014,(2):123-127
以技术与社会外部系统的关系为线索论述了技术系统论的三种演进形态。其中,早期技术系统论认为,技术系统内部的逻辑是技术发展的自主规律,导致了决定论的技术系统论,受到社会建构论的批评;第二类技术系统论将社会组分纳入到技术系统中来考察技术,导致了社会建构的技术系统论。社会-技术系统论将社会价值因素纳入到技术系统,是对社会建构的技术系统论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2 0世纪以来 ,技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突出。而技术功能的实现既包括对人类社会的实际效用 ,也包括对大自然造成的各种影响 ,因而必须把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来考察 ,以至从自然界大系统这个更高层次来认识技术变化发展的趋势。一、技术系统发展的科学化2 0世纪以来 ,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 ,导致了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科学已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 ,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而且技术实践活动愈来愈具有实验科学的特点 ,技术真正成了“科学的”技术。技术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并辅之以当地的技术积累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 ,以及国际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提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策略 ,它包括拓宽国际技术转移渠道 ,重视组织变迁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位 ,降低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交易成本。最终提高参与国际技术转移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技术扩散是强化国际经济与创新联系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质量开放创新体系的重要方式。国际技术扩散作为两个主体间的技术扩散活动具有方向性,不同国家的创新政策和技术发展战略侧重点不同,在技术扩散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上均有差异。因而国家间需要构建高效、稳定的技术扩散网络,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补齐技术短板,进一步加大技术流动和增强创新能力。本研究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运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网络,分时段纵向分析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的演化,分技术领域横向分析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特征,探索中国与共建国家间技术扩散的内容和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在共建国家技术扩散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逐步确立,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的核心位置更加明显、技术扩散范围更加广泛;但整体技术扩散网络密度低,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间技术扩散关系构建较少;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网络形态各有不同,其中化学技术领域的技术扩散最活跃、网络复杂度最高;俄罗斯在化学、机械工程、仪器、其他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技术扩散强度很大,而中国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更有技术扩散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风险社会,技术主体在履行责任时往往会遇到伦理困境,所以技术主体伦理成为技术伦理的重要话题,它是对技术研发、运用以及运用后果等一系列技术过程中技术主体作用的伦理反思。文章分析了技术主体伦理构建的必要性: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技术主体道德责任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明确、可行、合理的技术主体伦理原则对于指导技术主体走出伦理困境极为重要。为此,提出几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主体愿用(受用)”、“技术风险即命令”等,以期实现技术价值认同、技术灾难教育素质化及技术德性“经营”的目标,而构建技术主体伦理是真正有效解决技术伦理问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技术哲学的研究经历了工程学技术哲学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传统,目前正在向技术解释的新进路发展。与技术哲学研究的传统相对应,技术哲学研究纲领也经历了从无纲领到弱纲领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出向强纲领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涵括技术本体论、技术价值论、技术认识论、技术进化论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6):40-46
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海德格尔和埃吕尔指出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本质区别,揭示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历史性转变。波斯曼和芒福德具体分析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转变是如何形成的。斯蒂格勒对人与技术关系的考察,从根本上揭示了技术具有的文化重构力量,回答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变迁何以可能。认识技术与文化关系的现代转变及其力量根源,对技术哲学、技术人类学及文化研究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的社会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与技术决定论不同的一种新视角 ,技术的社会形成论认为技术不是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 ,它是社会的产物 ,由创造和使用它的条件所规定。本文肯定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并从技术本质 ,技术特征和功能、技术价值以及技术发展诸方面考察了技术的社会形成机制 ,论证了社会需求、社会选择、社会评价、社会调控等对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认为摆脱就技术抓技术的习惯性思维 ,改善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重视制度创新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推动当前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吕世宏 《晋阳学刊》2005,41(5):24-26
重新解读山西浮山唐玄宗亲撰<庆唐观纪圣铭(并序)>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汾阳之龙角山"一段属于插叙文字,并非写浮山龙角山.高祖时代的汾阳龙角山与玄宗命名的浮山龙角山系两座山.高祖时代的汾阳龙角山即今日介休龙脊山,碑文中的汾阳指唐代汾州.浮山龙角山原名羊角山,高祖时改浮山县为神山县,玄宗时才更名龙角山.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公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公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推进高校依法治校,促进高校和谐管理正日益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当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正确认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把握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原则,探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付敏 《琼州学院学报》2014,(3):52-55,67
汉语和日语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日语人称代词的种类多于汉语,而使用的频率却远远低于汉语。其原因与敬语表现、授受表现、感官形容词、感官动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流域和中古学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文史哲》2004,(3):5-12
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大多数重要人物的籍贯在黄淮流域一带。三国到东晋南朝时期重要的学术、政治人物多出于这个地区。东晋一代,南迁的黄淮流域的士家大族把持着政坛和学术文化界。南朝以后,这一区域人士在政坛、文化艺术界的影响逐渐下降。黄淮流域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的兴盛,有其传统和经济上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这一区域的文化就处于领先地位,即使两汉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长安,但活跃于政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仍多出于这一地区。当时黄淮一带经济繁荣,人才辈出,门阀制度也维护着黄淮流域高门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5.
张仲民 《学术月刊》2012,(5):135-144
三清末民初编译、书写的西洋历史书籍及有关文类,虽然一般都称道古腾堡印刷术的贡献,将古腾堡印刷术与中国印刷术进行对比,但并没有将古腾堡印刷术导源于中国,尽管个别人曾将火药、罗盘这两大发明归于中国西传。然而,这样的历史书写模式并没有一以贯之。特别是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6.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7.
歌德于1786年12月抵达罗马,参加了罗马的新古典主义运动。罗马的新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种重新认识。罗马的新古典主义者来自欧洲的许多国家,他们尝试结合时代精神对古典的人性作出新的解释,歌德的新古典主义观念强调了女性在提升道德方面的重要意义,对当时流行在新古典主义运动的男性英雄主义起到了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期新疆北部城市崛起的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清代中期新疆北部城市崛起的动力机制,一是体现在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二是北疆商业市场机制的形成对北部城市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意义重大,改变了历史时期“南重北轻”的新疆城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雨村歌者--浅析韩偓诗歌中"雨"的艺术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慧娟 《阴山学刊》2004,17(2):31-34
作为晚唐一大家,韩偓的诗歌独具韵味,突出表现为他经常写到的"雨"意象,雨中感时伤事,雨里落花,雨中风物的生机盎然,及雨中思妇,这诸多话题显示出烟雨苍茫的世界是其诗艺的特种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