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人们提出了不少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7种:①首先确定当地居民最低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和劳务项目,然后以数量乘以价格求得最低生活费用.②根据营养或其它标准,确定适量的饮食费用,然后用此费用除以恩格尔系数(适量饮食费用÷恩格尔系数),所得就是最低生活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厦门市为例,通过对厦门市城镇低保户居民的抽样调查,在了解这些低保户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列出了一张适合厦门市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的食品和非食品支出清单,并通过市场调查确定这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然后,分别用恩格尔系数法和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统计测算了2011年厦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后,将测算结果与现行的厦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一些城市抽样调查队系统的同志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现将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定义 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在西方国家被称为“贫困线”,它是指维持生存(包括维持健康和工作能力)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普遍认为,研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关键是确定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家庭最低生活费用的测定及贫困率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就是在当今社会里,维持人的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支出的最低限,包括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两部分。就不同类型的家庭来说,因家庭的组成不同,消费结构也不同,所以,必须把全国的城市家庭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来计算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同时,计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时不能忽视价格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最低生活费用,这个概念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它的内涵是什么?(一)最低生活费用是维持生存(包括维持健康和工作能力)所必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最低费用。这是比较公认的说法。但这是不是绝对的概念呢?比如说,维持人体生理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有一个最低的供给标准,这是它的绝对性。但是,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居民讲,如何取得这些热量和营养素却是不同的。同样标准的热量、营养素可以通过不同组合的食品消费量取得,不同国家和民族都会有不同的饮食习性、饮食方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浙江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动态地分析近年浙江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准确地把握其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动趋势,对今后引导消费市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世代交叠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城镇居民1992-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及VAR模型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际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是居民实际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与山东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与各类消费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有差异.老龄化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率正相关,与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各地区恩格尔系数水平更多地受到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状况的影响,因而在利用其对地区间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行衡量时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文章采用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历年统计数据资料,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各地区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面板数据对2002—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估计,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存在较显著的地区差异,最高收入省份的消费水平与最低收入省份的消费水平差距呈扩大趋势;信息消费水平不具有σ收敛性,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的情况;但是存在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变量能促进收敛,存在条件β收敛性;引入空间相关性后,收敛速度加快,并且其相邻近地区信息消费水平增长率的误差冲击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居民生活费用指数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是研究居民生活问题的基本指标。由于二者有许多近似之处,以致有些人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甚至错误地应用二者的统计数字。因此很有必要予以澄清。首先,居民生活费用指数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是两个内涵不同的统计指标.前者反映一定时期内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亮  余佳 《统计教育》2009,(12):40-43,48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了1991—2007年的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其中居民自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动,而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并且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陈泉●改革开放十余年,广东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城乡居民年均收入都居全国首位。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目的在于研究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迁,然后通过对城镇居民家庭各...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随着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行为趋于成熟,在保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步发展的同时,从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居民消费出现了全新的变化。   ——消费水平:“九五”期间,由于产业结构朝着有力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方向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收支相抵节余增大,为城镇居民选择更好的消费方向和投资渠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调查资料表明: 2000年城镇每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4913 0元,消费性支出为 3824 4元,实际节余为 1088 6元;…  相似文献   

14.
可喜的突破──1993年江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创新记录江苏省城调队沈国权1993年,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可喜的突破,收入大幅度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根据对全省二千余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1993年我省居民的人...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主要是反映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用、烧、居住、服务项目等47种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和非商品支出的变动情况。1994年随着国家价格结构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山西省市场物价呈现出大幅度全面上涨态势,涉及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上涨29.1%,人民群众感受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学家马J.雷因指出:“广义的贫困概念有三个定义:基本生活费用、收入分配不均、外在影响。”基本生活费用是指维持生命、体力所需要的最低生活费用,它是判定贫困与否的客观标准,收入达不到这一标准的人被定义为“穷人”。这是绝对贫困的概念。依据这个定义来测定贫困的方法有营养法和基本需求法两种。收入分配不均是指按收入十等分法考察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胡瑶 《统计与决策》2012,(9):139-141
文章采用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六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上期消费状况对当期消费有显著影响,地区间经济政策和消费习惯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也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解决居民收入问题入手是解决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据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 2年南充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036元,同比增长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7225元,同比增长16.4%,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同时,南充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为13462元,增长12.3%,居民的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增长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编制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首先要选择代表规格品.只有这一步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准确编制价格指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上升,从居民消费绝对额来分析,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534元提高到2009年的10592元,增长了100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177元增加到4183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