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王志刚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3):65-67,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集体主义道德的贯彻实行提供了现实基础,并且赋予了集体主义新的内涵,集体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创造了良好的道德环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高奏集体主义道德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需要正确地把握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是指导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科学价值观,也是所有市场主体需要遵循的道德要求。集体主义原则需要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要以集体和个人的辩证关系为出发点,科学地界定集体和个人的地位、作用和利益实现问题,全面地理解自我牺牲。集体主义的实现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其主体性可从不同视角加以把握,在认识、实现过程、目标落实等方面,集体和个人都具有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武安君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强调重视个人正当利益。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集体主义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还必须强调集体利益要尽可能地代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要尽可能地转化为个人利益,同时必须注意不断地优化集体。这样,集体主义才能真正起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瑜青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道德建设上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认为功利主义应取代集体主义,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基础。笔者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认为集体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道德的基础,但在集体主义道德体系中并不排斥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这就有必要说明,我们应当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功利主义,倡导集体主义的根据是什么,以及集体主义道德系统怎样吸取功利主义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和谐发展.由于人们长期的误读、误解、误用,集体主义处于遮蔽状态.为还原集体主义本来面貌,研究采取"反本"和"开新"相结合的方法,从厘清相关概念出发,对集体主义何以可能和现实进路进行论述.研究认为集体主义既要实现好集体利益,使得集体更加富强、文明;又要维护好个人利益,关注民生,使得个人更加幸福、自由. 相似文献
8.
赵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131-134
集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多年来,人们在理论上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因而在道德生活中造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做到,第一,在理论层面,进一步凸显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地位;第二,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第三,在道德生活实践中,要正确协调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集体主义是我国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原则。建国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集体主义教育的学科属性、教育内涵、实践效果等也呈现出以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等为中心的阶段性特点。近三十年来,集体主义教育的研究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要开展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的教育内容有没有社会特征、集体主义教育该如何开展等三个关键性问题。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对待历史的经验教训,把握好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原则的针对性和相对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集体"和"自由发展"理念对集体主义的内涵作正确解读,处理好集体主义教育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子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86-88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集体主义而言,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的前提下,坚持集体利益至上,是对人的生存本能的超越,是人性崇高的证明。集体应当为个人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提供条件,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新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则是集体主义得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汤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3):71-7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快 ,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种主要风险。文章在介绍西方主要的利率风险衡量技术的基础上 ,分析了对外开放形势下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从商业银行、监管当局、金融市场三个层面提出利率风险管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个人"和"集体"两个概念的逻辑关系角度切入立法程序民主问题,挑战了传统立法理论关于立法的价值基础和标准的观念,提出"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是立法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并以此为理论预设,利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影响立法程序民主和个人利益实现的内在、外在的诸多因素,进而指出立法民主的可能性及其限度,最终从方法论、立法技术、立法程序、法学家使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缩小立法理念和立法实践差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专利权是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权利,其制度核心在于价值界定的科学与合理。从专利权的垄断利益与公共利益相互平衡的视角切入,对美国专利法二百多年发展历程中利益平衡原则的轮回进行梳理。我国专利权立法应当确立专利权法律保护与限制恰当的平衡点来中和专利权的天生缺陷。 相似文献
14.
陈曙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7-71,7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急剧转型,相应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政治文化,也正发生结构性转化,民主化趋向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基本主题,在这主题下,还并行着几个变奏,即,主流政治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政治认知从理想走向现实,政治人格从依附走向独立,政治思维从教条片面走向实事求是,政治信仰从迷茫走向清晰,政治价值从集体本位走向个体本位。 相似文献
15.
任者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24-27
个体的道德动力应作为一个伦理学概念提出 ,并从内在道德动力、外在道德动力以及内外道德动力的结合上加以研究。个体的内在道德动力由物质驱动力和精神驱动力构成 ,个体的外在道德动力由外在激励力和外在惩罚力构成。实现外在道德动力和内在道德动力量与质的整合 ,才能不断增强个体的道德动力 ,造就具有自律精神的道德个体。 相似文献
16.
德—法整合的法哲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83-89
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方法论和价值观难题 ,只有在以有机性、整体性为方法论 ,以社会文明的生态合理性为价值观的法哲学的辩证体系中 ,才可能获得理论解决。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人的行为的正当性和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由此展开为“必须”—“应当”合一的逻辑结构、“家”—“国”一体的历史结构、伦理—政治生态的现实结构。三者的统一 ,就是法哲学的辩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道德与法律 ,德治与法治 ,得到了逻辑、历史、现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修辞原则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仲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根据现代修辞观念 ,认为“适应题旨情境”只能作为一条重要的修辞分原则 ,而不能作为一条修辞的总原则。修辞除了要遵循该原则外 ,还必须遵循其他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8.
陈文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27-30
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对现存经济制度收益存在差异,导致利益冲突,在对新的经济制度构想的预期收益引诱下,利益主体的竞争冲突促使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的变革既要能不断提高制度绩效,又可以平衡社会冲突,这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结构和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