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理学”指的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但其含义不限于作者所著《新理学》一书,而且包括作者“贞元之际”所著《六书》形成的“新理学”整个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之用“新理学”命名,正如作者所说:“《新理学》这部书是我在当时的哲学体系的一个总纲”,所以这个名字“另外一个意义是指我在四十年代所有的那个哲学思想体系”(见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第二四六页)。在我国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出现了两部论述中国儒家哲学的很有价值的哲学著作:一部是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另一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前一书的价值是印度佛教哲学和中国儒家哲学的会合,而归向于中国儒家哲学;后一书的价值是西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先生是港台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对宋明儒学作出有别于前人之疏解,并一反传统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区分,把宋明儒学判为三系。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现代新儒学是接着宋明儒学讲的,理应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担负起中华文化现代化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完成《中国哲学史》后,将自己的研究转移到哲学新体系的创立上。在发表于1932年《大公报》的《新对话》中,他已初步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经过数年的努力,1939年出版了《新理学》,以后又写作了《新事论》。《新事训》。《新原人》。《新原挪、《新知言》等,合称“贞元六书”,这样便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对于这一哲学体系学界历来评价不一,而对于新理学历史观(即新理学中的历史哲学部分),则更是见仁见智,不过,总的来说是批判多于分析。本文不准备全面评论冯友兰先…  相似文献   

4.
以《中庸》为个案 ,从宋明道学的视野来观察船山的《四书》诠释。可以认为 :船山读《中庸》说 ,其中以未发说和戒慎说为其核心。船山有关《中庸》的讲法 ,可以说是“接着”程朱讲的 ,但不是“照着”程朱讲的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朱学派 ,但受到程朱学派的较大影响。船山虽然并不承认自己为程朱学派的一员 ,但顺承程朱《中庸》解说的脉络 ,延续程朱《中庸》诠释的问题性 ,吸取程朱许多的理学观念和诠释学资源 ,同时又针对朱子本人及朱门后学的论点而提出自己的诠释主张。船山的《中庸》解释是明清之际儒学经典诠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由冯友兰和金岳霖创立的新理学是分析哲学的中国化,在中国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理学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宋明儒学的理学,另一方面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的逻辑经验主义。对于旧理学,它的新颖之处在于明确地引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于逻辑经验主义,它的新颖之处在于适当地引入形而上学。冯友兰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四个概念,即理、气、道体和大全,金岳霖的形而上学主要包括三个概念,即道、式和能,这两组概念之间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在方法论上,新理学主张正方法和负方法的结合,即逻辑分析和静默显示的结合。从新理学的角度看,拒斥形而上学的逻辑经验主义眼界过窄,而借助文学语言的诗化哲学则说得过多,尽管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新理学面临关于“存在问题”的困境,出路在于区分语言性质的形而上学和实践性质的形而中学。 关键词:分析哲学;新理学;冯友兰;金岳霖;诗化哲学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依据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建构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而作为冯友兰先生“新理学”体系构成的“贞元六书”则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哲学。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最终仍要指向人生的问题,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到贞元六书之一的《新原人》,冯先生通过对已有的文化哲学的分析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构化出关于人生境界的体系界分,也最终将对文化哲学的探讨落实到对人主体本身的追问和思考上,这也表现出冯友兰先生对于复兴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和人主体价值的终极关切。  相似文献   

7.
《思问录》是王船山学术思想的重要内核,其中蕴含着“太极”“动静”“人极”等理学概念,既融合周濂溪《太极图说》理论取向,又贯通了张横渠“气”学思想,以此颠覆陆王心学体系,实现对儒家传统的思想超越,由此亦体现出明末清初儒学在哲学义理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哲学是接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讲的,但他又是在新实在论形式逻辑的影响下,通过理、气、道体、大全这四个哲学范畴的演绎,提出了:事的意义--尤其是人生的意义--是其哲学关注的中心.冯友兰通过"意义"、"觉解"和"心性",为他的新理学构建起了牢固的认识论逻辑框架,从而为"人人"提供了可以攀升"境界"的"悬梯".  相似文献   

9.
一、应该如何命名宋明儒学?关于宋明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作如下讨论:第一,在宋代曾使用过“道学”这个称谓。事实上,宋明儒学专注于道的研究,而且这种专注可以追溯到孔子。  相似文献   

10.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作为一部总结汉唐宋明儒学的编著,以排斥释老之学、合通儒学派别之异为标旨,是孙奇逢理学观的直接体现。其中,孙奇逢的主要关怀在于建构合同汉宋、朱王的儒学道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理学宗传》的结构和标准中,并最终决定《理学宗传》学道的性质。进一步说,《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的性质呈现出道与术的不同旨趣,黄宗羲以《明儒学案》的编纂标准来评价《理学宗传》,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创建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宝贵遗产。近年来,有关冯友兰新理学的研究大致有两种趋向:一是从宏观上对整个新理学体系重新梳理和分析,二是在微观上对新理学的内涵与影响进行探讨和比较。应该说这两方面成果是喜人的,对于深入研究冯友兰思想,其作用自不待言。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不容忽视,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打算从思想史的角度,就冯友兰的一个重要方法即“照着讲”与“接着讲”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一、从“照着讲”到“接着讲”冯友兰…  相似文献   

14.
论宋明理学与经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明时期许多注经的著作中已经渗透了理学思想,而理学家的讲学内容也大多不离经学的主题。两者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离开对方,便没有真正意义的"宋明理学",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宋明经学"。理学是经学演变的合逻辑产物,理学以经学为根柢,同时又是从经学思想中升华出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理学又指导并服务于经典解释。宋明时期许多理学家的语录是以讲儒家经学为主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有七十九卷是纯粹讨论儒家经学的,这些语录反映了对理学家经典文化的一种深度理解。由于传统教育是经典教育,理学家的一个最终目的和手段,就是用理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并通过经典教育来传播和宣传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理学》之“气”与《论道》之“能”都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料”。“气”的使用弥补了《新理学》形上本体“理之无能”,“能”的自性能动则保证了《论道》之“可能界”到“个体界”的顺利过渡。“气”与“能”的使用反映出通过强化逻辑分析法而建立形上学体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意识不发达”的不足,使其形上学体系表现出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特色,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与宋明医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时期的医学由于受到理学的影响,极为重视《周易》关于数的论述,使古代医易学得以进一步体系化。这一时期医易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围绕运气学说的“五”“六”两个数字而展开理论探讨,其中由于义理派和象数派各持不同的观点,因此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何谓“孔颜乐处”?按字面解释,是指孔子与颜回的快乐;而在宋明道学家看来,乃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孔颜乐处”的典故出自《论语》,但其被着意渲染和受到重视则是在宋明新儒学。最早把“孔颜乐处”作为教学内容的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  相似文献   

19.
吴鹏同志的近作《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载《学习与探索》1987第3期。以下简称《新探讨》),提出了对“无限宇宙的否定看法。他认为“整个宇宙……全部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物”。吴鹏同志的这个结论,正是哲学界的同志早已坚持的普遍看法。哲学讲“宇宙是无限的”,并不是同“宇宙是有限的”对立着去讲,而正是从对立统一中去讲。由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思想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新理学》严格区分了“形上”与“形下”;而在《新原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与“形下”又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新理学之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