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在2003年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热点,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一方面缘于美、日、欧等直接向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可以追溯到2002年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这种论断认为,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很低,在国际市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因此中国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演进历程的三个阶段,并结合中国的贸易收支、国内外利差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这三类经济基本面因素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分析发现,近期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存在大幅低估,甚至可能存在高估的可能,无需一次性大幅升值.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源于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的外部施压.因此,中国必须认清升值压力的本质,继续坚持“自主性”掌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路径,必要时可实施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稳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美国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美国炮制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并强迫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是试图遏制中国并将其国内问题转嫁给中国。经过长期不断的改革,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相对合理和稳定的运行状态。总体来说,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适合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必须注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循序渐进。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应在坚持汇率主权的原则下,积极地推进战略性进口,改善外汇投资和储备结构,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磋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通过汇率、利率等手段诱导美元贬值、压迫日元升值,不仅减少了美国的外债负担,也大大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使之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而同期的美国经济却实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少有的经济状况。近些年美国逐渐将矛头指向中国。继布什政府之后,新一届奥巴马政府也发出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信号。我们应充分吸取日本金融战败的教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坚持以我为主、逐步增加汇率弹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市场化,要切实加大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监控,防止"金融战败"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5.
孙恒 《学习与探索》2006,(6):223-225
近年来,对人民币升值的探讨大多集中在人民币是否升值,升值的空间有多大,升值带来怎样的益处和损失等。这其中往往忽视了对资本流动变动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外汇储备增长的研究。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性动力。其实,如何减轻升值的压力,从实际出发确定汇率水平,才恰恰是应该从长远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孟庆亮 《学术交流》2004,(8):98-10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保证了宏观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促进了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同时也为港澳和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现阶段国际经济利益冲突、巨额国际储备、长期贸易顺差等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应采取改革汇率机制、平衡贸易和资本项目等综合措施化解。  相似文献   

7.
陈建安 《日本学刊》2006,8(4):87-98
本文重点研究了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本在被动地调整外汇制度及汇率政策过程中美日两国的博弈,分析了美日贸易摩擦这一贸易领域的问题是如何被扩展到日本的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宏观政策及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日本为了避免日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调整外汇制度和汇率政策及实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通货紧缩迹象.采取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对这一通货紧缩态势效果不明显,因而应进一步考虑汇率管理方面的改革,尝试利用汇率管理政策的调整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汇率管理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各种关系的实施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各种效应及传导机制的影响更有益于目标的实现.加快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向下进行合理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杨苜  方毅 《学习与探索》2007,(4):161-164
通过人民币汇率与世界主要原材料价格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分离出了原材料价格和人民币汇率的三个长期记忆成分,而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成分由一个共同的长期记忆因子所驱动,它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因子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与世界主要原材料价格的知期Granger关系并不明显。因此,人民币汇率能反映世界经济的长期因素,对短期因素反应不充分,总的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成功的,不存在长期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有利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内在体制不健全是人民币升值的根源,长期以来实施"重创汇,轻用汇"的外汇管理政策以及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导致外汇供求结构失衡;各级政府、企业对外资的偏好导致不少低质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加剧了外汇供求的不均衡;再者,国内资源紧张态势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急剧上涨对人民币升值起了推渡助澜的作用.人民币升值会对出口贸易、就业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收入分配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扩展的古诺模型显示,汇率升值还会增加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导致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积极性受挫.当前,人民币升值正处于重要关口,充分认识升值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尤其是可能会对企业研发投资带来一定的冲击,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张可云  刘浦信 《创新》2010,4(3):51-54,74
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国内经济波动开始与世界经济波动并轨,汇率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突出。汇率升值的过程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过程,同时也蕴含着经济泡沫化的危险,使一国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只有壮大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监督,实行温和通胀优先的汇率升值原则,才能保障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ante short-term impacts of the Chinese RMB appreciation on the Chinese and world economy, using a novel approach of modeling nominal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 in the GTAP, a global CGE model. Scenario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economy will be affected negatively, with lower real GDP, lower employment rates, and a decline in the trade surplus. Chinese currency appreciation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DP of the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though by a small margin. With higher Chinese exchange rate, trade balance for other trading partner countries improv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U.S.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晴 《学术交流》2007,(10):70-74
影响汇率有三个指标:外国直接投资,贸易依存度和消费价格指数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我国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升值是合理的;浮动汇率的实施基本是合理的;但政策往往是有滞后性的,我国当前实行的浮动汇率仍处于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江苏省上市公司日收盘价为研究对象,利用DCC—MV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上市公司权益风险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上市公司权益风险间总体而言呈动态负相关关系,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对这种相关性产生了显著的改变,相比而言,食品、纺织和运输类上市公司的这种相关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东南亚国家代表性居民效用最大化的跨期均衡货币替代模型,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预期是东南亚人民币化的重要机遇。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现实和不断强化的升值预期,进一步探讨了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的东南亚人民币化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rate and oil prices and examine what effect this relationship had on the transmission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s to headline inflation in the euro area since the currency’s creation. We estimate an augmented Phillips curve including changes in oil price, through which we study the role of the exchange rate in oil price pass-through by using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The main findings reve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rate and oil prices, such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oil is followed by an appreciation in the euro. We also find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oil price fluctuations to headline inflation in the euro area has been partially dampened by this appreciation in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rate. These results do not hold for other economies with internationally relevant currencies, such as Japa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uro area in the face of oil price sh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