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昕 《经营管理者》2009,(18):273-273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的执行过程受到众多参量和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出现了政策执行失真,政策执行缓慢,政策执行变异,曲解公共政策,重视政策执行的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政策创新等恶性后果。最终导致了政策目标实现的偏离和扭曲。本文通过对执行障碍的要素分析,对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解决途径的阐明。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的执行过程受到众多参量和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出现了政策执行失真,政策执行缓慢,政策执行变异,曲解公共政策,重视政策执行的短期效应,忽视长期效应,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政策创新等恶性后果。最终导致了政策目标实现的偏离和扭曲。本文通过对执行障碍的要素分析,对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解决途径的阐明。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政策目标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因此,我们要正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和矫正这一问题。本文就是从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探析,以求对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研究公共政策执行有两个基本模型,即:"浴盆模型"和"史密斯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理想化政策、政策资源、相关人员的态度、政策环境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研究,把握其规律,是实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把公共政策从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转化为现实效果的动态过程。公共政策执行有效与否,事关政府的公信力,事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事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现在生活中,随着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公共政策执行的难度越来越大,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它严重影响到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损害公共政策的权威性,甚至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妨碍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君瑶 《决策探索》2005,(12):42-42
美国政策学家艾利森提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政策执行对于政策的实际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县级政府作为廉租房政策的基层机构,其对廉租房政策目标的解读、政策资源的利用、政策执行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廉租房政策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县级政府这一微观视角,研究其在廉租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变执行不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章  韦维 《领导科学》2016,(5):15-19
政策适应力突出了政府在国家战略下对信息的动态捕捉和对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强调了政府对政策目标和方案的有效把控,关注了政策的协作落实。本文以复杂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复杂领导力的学习借鉴,从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角度定义了政策适应力概念的五个维度:环境辨识力、目标明确力、方案选择力、协作执行力和追踪决策力,并从政府的行政、调适和赋能三个功能视角对政策适应力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笔者认为,国家战略语境下政策适应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实现政策能力的三大功能,有助于政府积极回应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行政环境,在维护传统科层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政策能力的创新,以此取得更高的执行效率和更好的执行效果,从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促进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制定环节的公民参与,鉴于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极其重要,而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政策执行偏差并由此使得政策执行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一现实,关注在政策执行控制中的公民参与,陈述其必要性,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秦长江 《决策探索》2004,(11):36-37
政策执行手段是指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的政策任务。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政策执行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一定的执行手段.政策执行手段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政策执行手段对政策目标实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文钊 《决策》2009,(6):34-35
政府“减副”能否成功执行,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中组部和中编办执行政策的决心和信心,另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对于不执行政策是否受到处罚的判断和估计。  相似文献   

12.
政策工具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由低到高,可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大类。我国在控烟过程中对上述三种政策工具都分别有所应用。然而受到政策工具自身特点、非制度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等影响,这些工具对实现政策目标的影响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政策方案创制在整个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最终成果直接决定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分析性政策方案的创制是一个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分析政策问题、形成政策思路、确定政策目标、方案轮廓构想和方案细节设计五个环节组成。只有严格遵循科学化、规范化的创制程序,才能避免荒诞或无效的政策方案的产生,政策分析的核心使命才可能得以实现,其科学地位也才可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的政策执行环境,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只有构建和谐的政策执行环境才能有效整合服务型政府政策执行系统的诸要素,使政策目标得以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对服务型政府政策执行环境的解析,提出构建和谐政策执行环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治理政策工具创新的主体,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特别是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晋江经验”的长时段考察,发现晋江地方政府适时的政策工具创新,促使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跃迁性特征。晋江在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以政策目标为基础,以工具优化组合为关键,以工具执行权利与监督为保障,既符合实体企业家的利益和要求,又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治理目标和方向。“晋江经验”内含的“政策工具包”对于地方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的在地化组建具有政策扩散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静  陈玲  薛澜 《管理世界》2013,(2):90-106
通过研究地方政府在国有产权分配中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分析了政府行为背后的利益取向和博弈行为,指出地方政府具有代理人和自利者的双重角色原型,进而区分了计划型,竞争型、监管型和保护型4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地方国有比例的高低,对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利益选择有显著影响,并决定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方式和结果。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体系,迫切需要政府调整其角色定位和行为激励,改变国有产权分级所有的体制,让地方政府不再直接拥有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确保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彰显,而政策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执行。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不断提升的政府网站内容数据不仅可以描绘政策注意力,也为中央政策向地方层级扩散的测量与评估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我国多层级政府组织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地是政策生效的前提条件.对纵向政策扩散的有效测量和评估将有助于理解政策扩散机制,提升政策落地效果.本文基于全国省、市级政府门户网站每日内容更新数据,通过概率主题建模方法建构主题概率矩阵,刻画政府对不同主题的注意力分配差异,并基于概率主题建模结果构建函数测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扩散速度与扩散程度.本文讨论了测度建构的原理和细节,并引入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鲁棒性检验,通过多政策主题扩散的混合回归分析了影响短周期政策层级扩散的因素.研究以测度建构为突破口打通文本数据挖掘到有价值公共管理知识的“中间层”,对政策信息学在政策扩散及评估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孟劲 《领导科学》2012,(14):63-64
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策主体(主要指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从其本质上看,它是有选择的公共行为,不论是它的目标指向还是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明确的方向性,即制定该政策的主体的价值取向。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或对价值问题的探讨是被忽略或被有意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政策理论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策本身三方面分析中央政蓑执行不力的因素,有利于探求中央政策有效执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