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妍凝 《理论界》2013,(5):120-122
康德的时间概念是打开康德哲学体系之门的钥匙。通过对以牛顿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两大时间学说进行了主体性的改造,康德建立了自己的先验性的主体性时间观念。时间是先天的纯粹直观形式,它是先天的,与物自体无关,一切现象必须以之为前提;时间是连结纯粹概念和纯粹直观杂多的中介。康德的时间概念,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哲学史上的时间范畴进行了转变,而时间的中介性所蕴含的先天综合判断的证明,则展示了对知识来源问题的一种新的解答;其局限性在于导致了不可知的信仰主义以及时间的绝对化,而割裂之后结合的研究方法则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图式(Schema),又译图型、范型、格局、构架,它是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个概念的最初历史形态,要追溯到康德。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知性图式说。这一学说构成了他的认识论的骨干,同时,这也是他认识论体系的一个关节点。但是,在以往的康德研究中,人们对这个  相似文献   

3.
论康德的主体与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赞同康德的哥白尼式的主体革命仅局限于认识论领域,认为康德是在形而上学领域内进行这场革命,目的是在主体之上建立形而上学大厦。本文第一部份追溯了哥白尼式的主体革命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大致行程:第二部份则揭示了康德在主体之上建立形而上学的秘密是主体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想象力是整个康德哲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不但在第一批判和第三批判中占据关键的位置,而且同样也在第二批判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对康德的想象力的研究,必须将三大批判统贯起来。图型、模型、象征是想象力在三大批判中地位和功能得以体现的三大"症候",或者说是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的三重形态。对三个概念的异同的比较,以及对想象力在人的三大先天能力中的地位功能的批判性阐释,将得出这样的结论:图型和模型无非就是象征,是象征的衍生和被遮蔽的形态。由此,我们被引向海德格尔和德勒兹对康德想象力哲学的发展/背叛。  相似文献   

7.
先验图型学说是康德认识论思想的重心,康德认识论的所有内容在他对先验图型的论述中都有所反映,由他的知性思维方式而导致的各种矛盾也必须经过它的调和才能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对先验图型的正确认识是理解康德认识论的关键。先验图型体现了康德对先前哲学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后来哲学继承他的思想的关节点和超越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至善"通常被理解为"最高的善"和"完满的善",即德性及其与幸福的统一。但除此以外,这一概念还指"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前者指"伦理共同体",后者指上帝。四种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9.
康德哲学中的时间问题,过去一般仅限于其先验感性论的阐述来理解,实际上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分析论中,康德通过图型、“主观演绎”中的直观和想象力等概念深入探索了我思统觉活动中的时间意识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认识论和本体论上的重要观点和矛盾。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本世纪的思想大师都注意到了康德先验自我学中的这一问题,并受其影响而开辟了哲学新境界。本文侧重于康德本人的思想,对自我和时间的关系问题提出初步讨论,并提示对人类环境危机和道德困境的哲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想象力、先验统觉、先验范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康德有关先验想象力的思想。笔者指出:将康德意义上的先验强加于想象力一方面造成想象力的先验合法性与经验性现实运用的两分,从而使想象力无法成为形成认识的最终原理和根据。另一方面使作为纯粹主体的先验自我实现了在分裂中的统一。先验想象力之所以无法突破先验统觉、先验范畴的“规则框架”,在于康德哲学未经反思的前提:其对实体化的纯粹主体之现实性———形式逻辑的“一”及由之确立的纯粹先验性不可置疑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谢礼圣 《理论界》2006,2(10):162-163
直观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康德把直观在很大程度上限定在感性领域,感性直观构成了其论述直观问题的基本视域。他对感性直观分析的基本成果就是感觉和经验的直观。康德对直观进行分析的基本目标指向纯粹直观。康德对直观问题的论述为近现代哲学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道德应当在道德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康德更是认为:"自然哲学针对的是一切存有之物;道德哲学则只针对应当存有之物。"伦理学是应当之学,康德的道德应当体现其先验主义伦理的特色。其道德应当体现了一种基于理性理念的秩序,它源自作为可能世界的智性世界并对现实世界施加影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地把握应当与善的关系,并对"应当意味着能够"命题作出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中国与西方美学史上,有两个重要的美学家——司空图与康德。二人的美学理论有着许多神奇的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被人称之为形式主义美学家,其美学著作都非常难懂。他们都认识到了壮美与优美这样两个范畴,都提出了文艺要“自然”,都谈到了文艺审美核心——“意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司空图与康德在中西美学史上的地位非常相似,都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康德不但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而且“是产生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上的根源。”“以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美学家,差不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启发,并在他的启发下,来探讨各种问题。”(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第87、120页)所以朱光潜先生说:  相似文献   

14.
论康德的实在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实在性概念是现代许多重大哲学讨论的起点。从先验感性论始 ,经概念分析 ,到理性定位 ,康德对实在性概念的阐述就隐蔽地为这些讨论设置了分歧点。现代认识论和本体论都因包含在这一概念中的双重含义而取得了走向极端的可能性。科学实在论与现象学的哲思趣向都隐喻性地深藏于康德的实在性概念中  相似文献   

15.
白文君 《学术论坛》2007,30(11):6-9
正确理解康德的人性论是把握其伦理思想的前提.康德是通过德性来论及人性的.具体而言,他把人性置于兽性与神性之间,人性形成于人远离兽性趋向神性的过程中.这个过程也是充满矛盾的过程,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是人性的固有矛盾.康德的人性既有向善的原初禀赋也有趋恶的倾向,人性的价值旨趣在于去恶向善.  相似文献   

16.
论康德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曼努尔·康德(172-1804年)的政治哲学处处体现了其思辨哲学的浓重气息。他用一千十含蓄、晦涩、抽象语言和方法论证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追求。然而,康德又是一位18世纪时期德国市民阶级的代言人,特殊的社会现实所造就的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卑躬屈膝的庸人气息在康德的政治哲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他接受和继承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主张资产阶级民主,赞扬三权分立,同情法国和美国革命,但是他又反对任何革命,强调改变有缺陷的政治制度只能通过统治者自己的改革,不能通过人民…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嫉妒定义揭示了嫉妒的内涵、实质、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其完整性、全面性是古今中外所稀见的,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嫉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料。但康德又把嫉妒归结为人“先天固有”的天性,又使他的嫉妒观裁进了“先验论”的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康德的嫉妒观是矛盾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8.
"表象"概念与"先天"概念一样是构成《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基本概念。在该书及《逻辑学讲义》、《注解和片段》中,康德都把表象作为原始概念使用,并且存在对表象的不同分类。康德表象说的整分论实质反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家的表象(观念)的类图画论实质,这在近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康德试图通过组合来说明"表象与对象相关"和其他基本问题时,发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漏洞"。  相似文献   

19.
康德论意志的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讨论了三个概念,即道德法则、意志和行为,并指出只有使道德法则决定意志,意志又决定行为,我们的行为才会有道德性。义务也是行为,它是出自道德法则的行为。康德分别在实践理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中两次定义了义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吴亚琼 《理论界》2008,(1):114-115
康德的自由观是伦理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他律伦理学的种种包围中打开了一个缺口,首次将自由意志的规律确立为人自身的规律。康德的自由理论开启了一条从主体到客体统一中思考自由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