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两种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异同乔建民无论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还是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客观实际来看,市场经济与私有制都没有内在必然的联系。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交往形式,是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私有制可以利用它,公有制也可以利用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没有计划,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以发挥其合力,这是时代交付我们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我国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力求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距离这一问题的解决仍有一定的距离。实践告诉我们,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有结合的必要性,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矛盾。不认识这些矛盾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难以实现两者间的内在耦合,而所能做的只能是捏合、凑合。本文拟从矛盾分析的方法入手,探讨两种机制的内在耦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部社会产品,如按其存在形态可以分为实物产品(劳动物化形式产品、有形产品、硬产品)和服务产品(劳动活动形式产品、无形产品、软产品)两大类。从而,市场也就可以相应划分为实物商品市场和服务商品市场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促使理论上解决了计划与市场应不应该结合的问题。那末,这种结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究竟怎样来实现这种结合,如何有效地调控这种结合呢?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及经济实践中仍然存在两种值得商榷的观点和做法:要么向市场化取向严重倾斜,尽量地贬低以至否定计划调节的作用;要么向计划化取向严重倾斜,以至在一定程度上有重新启用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统制模式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6.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7.
两种市场失效与两种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发达和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市场失效具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干预的内容、政府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市场失效和政府干预问题时,可以借鉴市场发达条件下市场失效和政府干预方面的有关理论成果,但对此不能盲目地加以搬用。一、两种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一种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状况。在市场发达和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市场失效的性质、原因和影响是不同的。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然而,即使在市场发达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市场失效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这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自身的内涵而言,它不是生产关系的概念,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范畴。就是说,市场经济并没有姓“社”姓“资”之分。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要求,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使国家计划与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共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正在形成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新格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功能已初见成效,但是,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日趋明显。因此,改革实践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以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充分体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艳红 《船山学刊》2007,3(4):196-198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倡行的"任法而治",亚里士多德所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是讨论法治时经常提到的两种法治主张,本文对其加以比较,借鉴合理成分,以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变迁的一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变迁的一般模式,是对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高度理论概括,具有抽象性、宏观性和凝练性的特点。其基本要点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制度变迁的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制度变迁的动因(主体追求制度的高效率);制度变迁的方式(转轨的基本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2.
藏汉两语系佛教是属于北传佛教的大乘佛教系统,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两语系佛教的内容、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判教观、修行方法、实践方法和《大藏经》的编排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谢韬 《天府新论》1994,(4):30-3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两个特征谢韬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一个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方向与前途.对此,邓小平同志作了明确的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怎样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按比例配置资源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与社会制度的类型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实现形式却离不开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决定的根本利益关系。脱离社会基本制度和根本利益关系孤立地探讨资源配置方式,是一个理论上的缺陷,这样会失去探索资源配置采取何种方式的基本依据,从而会使人们陷入脱离现实的抽象议论,对实际工作难以起正确的指导作用。文章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传导机制、利益实现机制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具有双重性等三个方面,分析计划与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实际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联系方式,阐述了资源配置方式与杜会基本制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文化性特征朱家峰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以自由选择、分散决策和自我负责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替代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各国政府体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市场经济在主体确立、运行方式和运行效率方面必然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具有行政命令性质的指令性计划,对于灵活的、不具有强制性的指导性计划如何制定,如何执行,还有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力图从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一) 目前,有关形式逻辑的小册子中,大都把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我认为这个定义值得商榷。因为这可能引起这样的误解:概念只有一种,而不能是两种。但是这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黑格尔就明确地把概念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概念,又叫形式概念或知性概念;另一种是具体概念,或叫理性概念。对黑格尔这样  相似文献   

20.
美是主客观统一,还是主客体的统一? 美,是主客观统一,抑是主客体统一?从目前来看,美学上的大势似乎是主客观统一。对于主客观统一,亦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朱光潜的认识,与李泽厚的认识就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客观统一论,最早是由朱光潜提出来的。他认为美在于“物的形象”,物的形象“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