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民主制度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多种民主模式中的一种 ,它不具有世界性 ,也不是评判民主制度先进与否的范例和标准。美国民主制度是西方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健全和完善的一种民主制度 ,但它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 ,是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适合美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同时 ,也伴随而生了许多独特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西方世界史界可谓新说层出不穷。除饮誉史坛的法国年鉴学派之外,英美同行也提出种种新说,企图重新解释世界历史的运行轨迹。近年,三位美国学者又提出崭新的理论框架,引人瞩目。斯塔夫里阿诺斯用全球观点观察世界历史,把“易接近性”视为推动文明起源和演进的主要驱动力;威廉·麦克尼尔将生态学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提出“微寄生物”理论和“巨型寄生物”理论,对学科交叉作了有益的尝试;马丁·伯纳尔笃信“非洲中。:论”,认为非洲文明是西方古典文明之母.对传统的“雅里安模式”提出挑战。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重新诠释世界历史,体现了摒弃“欧洲中心论’哟共同意向。这些学说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对我们中国的世界史工作者不无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伊朗关系是当前世界最复杂的国际双边关系之一。无论从国际政治还是伊朗国内政治发展的视角来分析,霍梅尼主义天然地包含着强烈的反美主义倾向。同时,在美国看来,伊斯兰革命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导致西方社会的普遍“恐惧”,从而将伊斯兰视为“威胁”则使“文明的冲突”成为一个正在“自我实现的预言”,又强化了美伊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和对抗。作为一种理性、倡导公正与和平的宗教,伊斯兰教绝不是导致美伊冲突的主导因素,更不会构成所谓“文明的冲突”。作为当前国际冲突的热点和难题,美国-伊朗关系在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出来的复杂性显示了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虽然他宣称“提出文明冲突的论点,是要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借文明、文化谈国际关系,用文明、文化冲突替代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中的意识形态斗争。他的文明冲突论是冷战后美国国内战略家、国际问题学者和各大智库关于“谁是美国的潜在对手”、“谁将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大讨论的一个产物,在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新秩序问题上,为美国决策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将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和东亚的儒家文明视作苏联解体后西方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的文明冲突论,在美国国内、中国,特别是伊斯兰世界引起了震动,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东方人对西方世界常有许多梦幻,西方人对东方文明也有诸多神秘。于是,东方人想到西方去看看,西方人也向往着东方。因此,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观念浸透,便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可避免的、经常存在的。 青年人富有好奇心,充满生命活力。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中,他们往往不仅言,而且起而行,以热血和生命去闯荡世界,去体验人生。所以,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国青年中出现了奔向西方世界各国的热潮,真是一浪赶过一浪。文学作品反映这股潮流中的弄潮儿,描绘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实际体验,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近几年逐渐出现了一批“旅外文学”作品,颇引人注意。新近见到唐涛的长篇小说《东方少女读美国》(以下简称《读美国》,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便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6.
福泽谕吉认为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日本的国家独立.他认识到西方文明世界的规则是弱肉强食,希望日本也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因此他一贯主张利用"文明"的口号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福泽谕吉的思想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自16世纪以来就日趋激烈。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冲击引发了东方文明的反冲击。在这种冲击与反冲击的矛盾运动中,清政府闭关锁国,失去了取长补短的机遇,从而决定了香港问题必然产生的历史趋向。香港回归后,它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实行“一国两制”的历史条件下,香港作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将继续在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这将为东西文明新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秋风 《21世纪》2010,(4):13-13
包括中国人在内,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基于种种理由,对美国经常有这样一种印象: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美国人很贪婪。但国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Ipsos近日发布的一份全球性调查数据显示,这样的看法完全错误。事实是:东方人比西方人更看重金钱,转型国家比发达国家的人更爱钱,而集中了这两个因素的中国人,才是这个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拜金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以其巨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的科技力量席卷了世界。与此同时,西方文明中心论、西方文化优越论等文明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然而西方文明的自豪感、优越感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态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等等成为其新的理论表现形式;而在行为方式上则表现为利用各种合作关系而展开的文化殖民,或者是赤裸裸的政治干涉。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文明"的概念及相关文明理论的考察,认为西方文明中心论自形成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各种挑战,而多文明中心理论,多文明起源理论以及人们对文明的深刻反思其实都是对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否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明能够正确认识非西方文明,从而实现多文明的共生与繁荣,才是文明包括西方文明未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与城市是构成人类文明演化的阴阳两极,是人类文明演化“种子信息”的携带者。农业文明时代是乡村文明信息充分显化时代,也是东方文明鼎盛的时代。近代以来是城市文明信息充分显示的时代,也是西方文明复兴走向世界的时代。迈向城市与乡村两极信息充分显化、城乡融合发展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变局、文明大转型的背景下,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城乡共生发展新文明之路,不仅顺应中国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大趋势。中国乡村振兴对世界乡村发展启示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乡村振兴对当今世界单级城市化矫正具有不可替代重大作用;二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的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世界乡村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带来新思路、新希望;三是中国乡村振兴对世界多样化文化复兴与生物多样保护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四是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对发展中国家跨越“文明鸿沟”具有重大启示;五是中国式扶贫对发展中国家走出贫困陷阱具有重大借鉴价值。总之,坚持走符合本国特色发展道路,是世界所有国家都要走的路,也是中国发展之路对世界发展最重要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必须扎根西部民族地区的本土实际,大力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在发展途径上,必须强化政府对于西部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加大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发展特色上,西部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应强化绿色的生态教育和多元民族文化教育,大力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构建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评本《西游记》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刊本,是明代《西游记》评点的成熟之作。评点者叶昼其人生平、思想深受当时的"心学"思潮影响,在对全书的具体内容评点中渗透着"心学"大旨。分析挖掘评点者和评点内容,其中隐含的"心学"思想,对《西游记》研究和当时的社会思潮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指环王>和<西游记>是两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哲学思想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东西方对"恶"的消亡存在不同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世纪末激越动荡的文化背景下,西部诗群的诗歌精神和格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诗人已从开拓者之歌和西部氛围的歌唱,转向了对精神危机、生存困境和生命意识的表现,将审美视野深入到内在心理和文化哲学的层面--表现了与整个90年代中国诗坛主流倾向的趋同态势.但依然还有不满于平庸,而坚持西部意识、人生理想和悲壮情怀的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西部诗群的分化与重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本文将对其分化与重组的情况作一大致的勾勒.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下,中国中西绘画创作中美的变异,其中最主要的是表象崇拜中的游离与突围.这种态势的嬗变,让我们既看到了新时期中国中西绘画创作中新质的破土萌芽,又看到了这种"春生"中的阵痛.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明正处于转型阶段,其代表特性即“第三波现代化”。18世纪以后的西方大工业化是第一波现代化运动,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是第二波现代化,而21世纪的“金砖四国”经济发展是第三波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考察,这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观念。作者认为,第三波现代化的主体思想是辩证理性而不是技术理性,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理论更新。第三波现代化的代表形态是中国文化,这是辩证理性指导下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大众"概念主要有两个英文词:Popular和the Masses。这两个词分别对应着西方语境中"大众"概念的两种不同的知识脉络。与西方的"大众"概念不同,中国当代"大众"在经历了从"革命主体"到"消费主体"的语义流变,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大众"概念。但是,当下的"大众"概念往往把西方"大众"的两种"所指"都归结在同一个概念里,并以西方的"大众"概念为参照系,这不仅造成对"大众"概念使用和理解的混乱,而且也模糊了中国"大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与50~60年代的西部建设、80年代的东部发展以及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比较分析,指出西部大开发在机制、开发战略、市场环境、政策效应、开发条件等方面的新特点,进而指出西部大开发既不能沿袭50~60年代西部建设的路子,也不能套用80年代东部经济发展的模式,更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模式,应该选择具有西部特点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可供选择的几种模式,即东部优势企业+西部优势资源模式、点轴辐射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模式、改革开放开发模式、特色农业开发模式,同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赵韬的长篇小说<白岸>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部农民的生存和创业为书写内容,是一部民间视野下的新时期"创业史",小说主题鲜明、宏大、深刻,描写人物众多,故事具有传奇性.  相似文献   

20.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建设不仅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对引领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现状与战略定位的分析,探讨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具有的先行先试突破口、科学发展先导区、发展新增长极、改革创新试验田等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