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地位及功能,空间上具有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时间上具有与国际都市同步律动的功能;在国际视野与全球坐标上享有国际化的声誉;其二,必须以文化的繁盛为其主要标志。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有赖于都市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赖于市民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文化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内涵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规模、地位及功能,空间上具有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时间上具有与国际都市同步律动的功能;在国际视野与全球坐标上享有国际化的声誉;其二,必须以文化的繁盛为其主要标志。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有赖于都市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赖于市民文化意识的觉醒与文化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作为坐标和轴心,上海应打出“江南都市文化”的旗帜。北京应该走欧洲模式,而上海要多靠近一下美国模式。上海要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具体路径和战略上都要有具体的跟进保障措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至少要对2020年的目标有所打算,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同步的。以长远发展目标计,上海的文化目标应当提“国际文化都市圈”。把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和“四个中心”相结合,通过市场引领、品牌培育恢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有这方面意识的发行方。在文化大发展中如果只是讲赚钱不讲普世价值,那么危机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城市建设中,继承海派文化的历史传统,拓展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拓展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应该注重营造宽容创新的文化生态、创造动态的有意文化传播、建构文明多元的市民文化,才能真正拓展海派文化国际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要培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 ,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积极吸取和借鉴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把它们熔铸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灿烂的中华文化 ,作为心理纽带 ,维系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表现在参与高等教育的人 ,而且也体现在进行文化建设目的上。当前 ,人们的利益关系面临新的调整 ,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受到冲击 ,从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精华中汲取营养 ,对…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的建设,要把握好其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先进文化的建设要与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充分发挥政府、精神产品生产者、人民群众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方法上做到扬弃、吸收、创造相结合。与此同时,要加强先进文化创造的制度建设和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中国先进文化同样经历了历史积淀过程。中国先进文化直接渊源于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革命文化传统。同时,中国先进文化也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了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集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以“人”为其本位,这个“人”主要指普通意义的“市民”。离开了“市民”这个大前提,所谓上海文化将无从谈起。由“自发”到“自足”到“自觉”,上海文化经历了“艺术形态”──“生活形态”─—“文化形态”如此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纵观之,“市民性”贯穿了上海文化自发端而发展的全部演进过程。指证市民性是上海文化的主色调,目的在于清醒认识上海文化的质地和走势,进而有效地对它加以改造和优化,将其提升到市民意识、市民理想的更高境界,以适应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1.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  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在当代中国 ,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从广义上说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的发展 ,变迁渗透到高等教育活动内部 ,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可以说“人类先进文化的聚合催生了早期的高校。”从狭义上说 ,高等教育是保存、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来进行文化传播和创造。因此 ,要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 ,必须…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问题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而渊博的思想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教材,这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进行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和2006年上海舞台演出信息结果表明,目前对上海舞台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内舞台文化对上海的影响主要来自我国香港、北京、台湾等地区;按演出内容划分,影响力由高至低依次为音乐会、演唱会、歌舞、戏曲曲艺、戏剧歌剧、少儿文艺、音乐剧。针对目前上海舞台文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应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构建长三角地区统一的舞台演出机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文化发展的关系及增强居民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江南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方国文化、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分别对应了三个维度,即历史维度、地理纬度与城市维度,其中,城市文化是近代江南文化的典型形态。在江南区域城市文化实现精神内涵的现代性蜕变中,现代传媒的革命性意义尤其值得关注。现代传媒的出现,从整体上改变了城市文化的内在结构,推动了江南区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表现在文化主体、生活内容、文化精神等方面。从城市生活内容到文化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城市文化之发展俯仰依违于传统趣味与现代意识之间,顺着言情文化与时议文化两条主要线索前进,此两重文化主题的发展演进,形象地诠释了江南城市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内涵重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重要意义,对文化自信的深层内涵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其中包括文化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文化自信,文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求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立场要求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根本价值;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要倍加珍惜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革命文化,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外来文化要在辩证取舍后消化再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还应科学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势,把握文化发展的有利机遇,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不断推进文化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新成就,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建设网络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已经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但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家文化中心。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可以看到,文化在战略层面的意义更加凸显,北京推进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使命也更为艰巨。文化中心建设要跳出"北京",放眼世界,需要在学习借鉴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文化发展经验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大学是一个传承文化的组织,其内生文化不仅规范大学的发展,也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不同文化视域下,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紧紧相连,表现为大学师生对大学文化的延承与守护,对自我价值观的理性建构,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对向善近美事物的不懈追求。大学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质更明显,内容更具体,更能发挥引领和濡染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该积极营造文化环境,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奠定和谐校园的精神基础,推动高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以及慈善机构本身的问题造成了我国慈善文化一定的缺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在慈善文化建设中的倡导和规范作用以及慈善机构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共同营造我国慈善文化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18.
李金旺 《南都学坛》2006,26(2):105-10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文化缺憾,必须提高认识,统筹城市规划;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提升市民文化文明素质;多渠道资金投入,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搞好特色文化建设,努力展示城市个性;重视人力资源作用,鼓励文化创新;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体系,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但如果公共文化需求与服务之间不对应,就会导致权益得不到保障。对区域所表现出的公共文化需求的差异化,需要加以高度重视,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