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斯婷 《理论界》2010,(2):110-1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十四年时光恐怕是昭和天皇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由神到人的转变,这期间他究竟经历了怎样巨大的心理波动,才能最终发表《人间宣言》呢?1991年,由天皇口述,寺崎英成记录的《昭和天皇独白录》被公开,给我们探寻这些问题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本文拟就对《天皇独白录》进行解读,综合其他方面的材料加以佐证对比,从而一探昭和天皇在二战时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尊严  陈德金 《齐鲁学刊》2001,1(3):139-143
“皇姑屯炸车案”的“直接责任人”是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部也与阴谋策划的关联甚深,这已为史学界所确认。但田中义一首相、昭和天皇与这一事件关联如何?应负何种责任?史学界岐议颇大,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4月,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人们所始料不及的高速增长,时间长达53个月,其保持高速增长时间之长,增长率之高确出人意料,这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第11次周期的上升期,被称为“平成景气”.这次长达53个月的经济繁荣,使日本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外需主导型增长转为内需主导型增长,并且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是经济上最理想的增长模式.但是,“平成景气”最终也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发生.“泡沫经济”是平成景气中伴生的独特经济现象,它是指由于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暴涨,使经济象泡沫一样膨胀,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企业收益增加,经营良好,其股票价格自然上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间设备投资增加,扩建工厂,新设企业,对土地需求扩大,不可避  相似文献   

4.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中日两国史学的“同中之异”,有助于史学理论、史学史以及一般历史研究的深入,历史学的发展呼唤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官方修史是东方史学区别于西方史学的最明显特征,日本官修史未达到中国官方修史的成熟、丰富及连续不断,却具有修史主体不限于天皇朝廷名义的特点。日本的历史理念,具有不认可政权鼎革、较早形成一种“国家意识”,以及将天皇血统绝对化的“神皇正统”论等等思想,这对日本史学发展和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右翼思潮的意识形态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明治维新后所谓“万世一系”、“独一无二”的天皇制度为日本民族所认同 ,并被推向极端 ,而且一直延续至今 ,这是日本右翼思潮的意识形态根源。天皇制度极端化的表现形式为家庭伦理社会化和政治化 ,使以父子关系为中心的家族理念扩大延伸到整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意识形态中 ,即把神、天皇、君主及父亲等不同概念融为一体 ,集于一身。这一认同的另一个层面是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极端歧视。这一意识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深入日本普通民众的潜意识中 ,沉淀在日本文化的内涵里。战后 ,天皇个人的战争责任没有被追究 ,天皇制得以保留 ,成为这一意识形态得以延续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6,(3)
昭和天皇的态度对日本对华战略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侵华初期的以战迫和主张到占领南京后的积极主战,再到侵华战争僵持期的"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以及日美开战后企图挽回战局的一系列战略选择上,昭和天皇发挥了重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昭和天皇在御前会议上支持极为苛刻的对华和谈条件,以致遭到中国拒绝后,近卫内阁做出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决定,使战争陷入长期化。对此,昭和天皇难辞其咎,应该担负最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西园寺公望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的四朝元老。在近百年的政治舞台上,他是政治势力最强、参政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元老。对他在日本历史上的特殊作用和地位,长期以来学术界评论甚多,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议论。如:有的强调他的封建性(即元老性),说他始终代表皇室与贵族的利益和势力,左右着日本政局的稳定和发展;有的  相似文献   

8.
一、明治初年变“幕藩体制”为“太政官制”(1868—1885)德川时代(1603—1867)日本政治体制是“幕藩体制”。幕,指幕府,掌握全国政权。藩,指藩国,约有二百六十多个。幕落体制是一种封建领主制,虽然十分专制,却并不能高度统一和集权。那时也有天皇,但幕府规定:“天子以学问为第一”,天皇只能“习古道,学和歌”,祈神拜祖,不能理政。民歌嘲弄天皇是:“凤凰生末世,落  相似文献   

9.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走向大规模侵路扩张之路的,遭受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我认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为日本帝国主义走向这条道路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有必要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进行研究。一、天皇制与近代军国主义在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天皇制起了极大作用。天皇制的确立,为对外掠夺的帝国主义开辟了道路。天皇制是在大化改新时期确立的,但它被神化了。日本古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把第一任天皇说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神化天皇,以表明天星是日本的注定的统治者。1192年幕府制度确立以前,…  相似文献   

11.
杨洋 《文史哲》2021,(5):33-50+165
从13世纪中叶开始,入宋的日僧和赴日传法的宋僧陆续将宋学传入了日本,天皇家及其周边的贵族学者对宋学的吸收则比较滞后。花园天皇(1297-1348)是日本宫廷中较早接受宋学的关键性人物。《花园天皇宸记》反映了花园天皇退位后的读书受到宋学的影响;《学道之御记》中花园天皇对当时日本宫廷学风的批评,则与北宋道学先导者"从‘文’向‘道’"的思想脉络具有相似的结构。花园天皇的宋学接受与他复兴儒学、重塑政道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对于延续着平安时代学风的14世纪初的日本宫廷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后,18日,军令部总长、参谋总长晋谒日本天皇。天皇问:战局不断扩大,有无办法在集中兵力重点给中国以大的打击下,以和平方式迅速收拾时局。两位总长回答说:在陆海军两统帅部充分研究后奉答。经陆、海军统帅部反复讨论,三天后,两位总长复谒天皇,对天皇18日垂问作出如下奉答:确保平、津地区安定,同时对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中国军队以痛击;确保上海,使中国丧失经济中心,同时对中国实行海上封锁,以威胁中国军队的生存;以上决策力争10月完成,估计那时可能使中国屈服而获得结束战争的机会。据此,天皇于8月31日下达敕令: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十月方略”。 为贯彻这一方略,1937年9月2日,日本陆、海军中央部及外交事务当局作出《处理中国事变纲要》:10月举行华北会战,歼灭位于河北省中部的中国军队33个师;与此同时打下上海;然后与中国谈判和平(和平条件略)。 9月4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到达北平就职。辖兵力20余万人,部署华北会战。与此同时,国民党华北方面第1、第2、第5战区战斗序列亦已组成:第1战区(平汉路方面),司令长官刘峙,所辖25个步兵师、两个步兵  相似文献   

13.
卢盛江 《学术研究》2004,6(9):122-125
《文镜秘府论》编撰意识的形成和嵯峨天皇及“一多后生”有关。空海和嵯峨天皇交往密切 ,《文镜秘府论》强调文章济时拯世 ,亦适应嵯峨时期教化百姓的政治需要。空海可能通过嵯峨天皇利用了宫中所藏资料 ,空海向嵯峨献表谈到调声、避病、格律等《文镜秘府论》的重要内容 ,这对引发《文镜秘府论》的编撰会起到某种作用。“一多后生”的“一多” ,指《周易》变化成卦“两少一多”的少阴之数即 32这个数 ,可能指“后生”的年龄。空海编撰《文镜秘府论》在 817年左右 ,实慧正好 32岁 ,因而“一多后生”当指实慧。  相似文献   

14.
天皇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以天皇的名义进行“圣战”,将全体日本国民推向了侵华战争,以“忠于天皇,光荣战死!”法西斯精神之灌输和麻醉,把普通的士兵强化成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烧、杀、淫、掠”的“活武器”,在南京城犯下了长达六个星期震惊世界的大屠杀之罪孽.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妄图操纵这种精神构造的“活武器”,实现由来已久的亡我中华、霸占全球、一统天下的黄梁美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的高姿态的。其结果,日本经济在战后第一个十年得以复兴。在之后的两个十年间,日本政府有意识地贯彻这一战略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最近这两个十年间,尽管其间或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但纵观全局,日本历届政府仍基本遵循这一战略。避免同美国正面冲突,在同中国和东盟国家交往中表现低姿态。总之,这一战略促成了日本今天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友谊吏上,有一首在两国传播演奏一千余年、深受民众喜爱的古老舞曲——《兰陵王入阵曲》。这首创作于中国北齐时代的舞曲,由唐代僧人佛哲传到日本,成为铭记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曲。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帝高野姬天皇诏令当时著名舞蹈表演家尾张滨在宫中御前表演此曲,之后便在日本广为流传。据日本有关专家介绍,日本古代,在5月5日的赛马节会和7月7日的相扑节会以及射箭大赛和庆祝胜利时,都将这支舞曲作为重要节目反复演奏,连皇宫的重大活动和宴会、甚至天皇即位也演奏这支曲子。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7.
大正时代(1912—1926)是一个“主义盛行”的时代。首先是作为对明治中后期专制政治的反拨,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阵营的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美浓部达吉批判“天皇主权说”的“天皇机关说”。其次是以彻底改造日本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出现。其三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受阻,产生了宣扬对内专制、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思想。虽然前两种思想因自身的缺陷和日本政府的镇压而渐趋退潮,但却对战后日本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在历经1987年至1990年长达4年之久的“平成景气”之后,目前正处在严重衰退阶段,这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使其面临严峻形势。为保持并发展其战后已经取得的经济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正在采取多种对策措施,其经济发展中的新动向,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本文拟对日本经济衰退的现象、形成因素及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作概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词学东渐,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五十二代天皇嵯峨天皇(809-823年在位)就开始填写汉词,开创了日本填词的历史.当时君唱臣和,上行下效,形成第一个填词热潮.但在我国两宋词的繁盛时期,日本词界却较沉寂.到了明治时代,出现了森槐南、高野竹隐、森川竹磎等著名词家,似与我国清代的词学“中兴”东西呼应,掀起了另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公务员制度建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帮助和支持下,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该法于1947年获得参众两院的通过并正式公布,1948年7月开始实施。该法否定了传统的官僚身份等级制度,将公务员的定位由原来的“天皇的官吏(天皇的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