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海德格尔的名篇《艺术作品之起源》的三个版本,展现出它在文本、思路方面与《存有与时间》的呼应性关联,尤其关注到几乎未被讨论过的《存有与时间》中对古代希腊神庙废墟的书写。海德格尔所讨论的梵高的绘画、希腊神庙与《存有与时间》的第一部、第二部具有一定的呼应关联:在梵高的《鞋》那里,历史的向度尚未完全敞开,此在(即农妇)尚未真正地展开其时间性;而在希腊神庙那里,此在(即希腊民族)作为未来性而在场,或者说展开了其时间性。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物,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开启世界的力量,把原本隐秘、不显眼的事物携入作品所开启的世界之中,并且让大地是大地,这些都是同时间发生的本成事件,是一种否弃了事物作为认识论或是美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定性的存有—历史性事件或者说跳跃。这种跳跃(Sprung)即促成艺术作品之起源(Ursprung)。  相似文献   

2.
灾害记忆会随着社会成员的死亡形成代际中断,随着现代性而被淡化,与此同时,灾害经验也正被所谓科学主义所取代。然而,面对仍不断出现的灾害,地域社会为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尽快重建恢复社会生活及秩序,总会通过各种方式动员灾害经验、灾害记忆,以进行灾害文化的建设。在这其中,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灾害记忆,都早已成为了博物馆、纪念馆永久性的主题,形塑着整合意义角度的"集体记忆"。民俗学及文化人类学所确认的地域社会时间观念的复杂性呈现出集体记忆"解释共同体"内部的复杂性,并表明这种复杂性在生成多样的灾害文化以应对自然灾害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经·豳风·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首,内容丰富,然而现代的研究者,因受意图伦理先行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对此诗多有误解。其实,结合前人的笺释评论,从诗歌本身来体味,驯绎其文辞,察知其内涵与情感,《七月》一诗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情态,是对先周宗族社会生活情态的集体记忆、历史记忆。其中充溢着温情与欢乐、感激与慨叹,既不讳言生活的艰辛,也不回避顺应自然、顺应天时之收获丰足,有苦有乐,有平易更有艰难。就诗的艺术技巧而论,叙事抒情,在有序与无序、谨严与散漫中,唱叹顿挫,亦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任何事物的讨论都要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并从时间的规定性中获取其根据.海德格尔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自然也是从时间的角度切入,分析现代人日常操劳的时间规定性,从而揭示了以主体哲学为基础,以控制论为特征的现代性背景下主体休闲之悖论,并在生存论、存在论的层面上,说明了悖论产生的时问根源以及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休闲的本真时间基础.  相似文献   

5.
弗里德里希·梅尼克是"德国历史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在他身上充分显示出该学派在后期所遭遇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梅尼克著作所进行的历时性的和背景还原式的考察,揭示出在其思想中所体现的他试图克服但却伴随其一生的一系列矛盾,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权力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及其对这些矛盾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加以不同方式的处理。经过辨析,我们可以发现,终其一生,这些矛盾都没有被完全克服。  相似文献   

6.
《赛德克·巴莱》是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史诗英雄巨作,该片筹划历时12年,以原住民视角为契机,从新的角度——信仰切入,利用神话原编码,展现了一场不同信仰阶段的文明与野蛮的对话,使影片成为后现代文化寻根思潮对现代性反思的绝佳范例。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因为能再现真实,所以常常被赋予一种档案属性,承担见证与指控罪恶的责任。由于创伤记忆拥有难以被简单还原和再现的特质,关于战争或殖民等题材的纪录影像,其作为档案的属性也因此显露出局限性。不同于仅仅将影像作为“证据”使用的方式,当纪录片中的影像从固化的档案属性中解脱出来,则为创伤历史提供了从个体经验出发的见证视角。由此,影像不再是封存创伤记忆的媒介,而是激发观者共情与想象的介质。通过蒙太奇召唤创伤历史中萦绕的“幽灵”,影像提供了开放的文本,使观者能够以自身感知经验的参与,在持续生成的记忆行动中去理解历史、审视当下。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八千里绿满天涯的大草原擎托着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内蒙古农业大学就坐落在其怀抱中,被誉为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的一所本科大学。年年初秋,带着草原花香、马背风尘的新生成千上万涌进校园。他们发现,这座突出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办学特色的大学校园里有—种精神和大草原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时态不仅具有表征谓语动作发生时间及所处状态的功能,更蕴含了丰富的人际意义。本文以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并将此框架扩大,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纪念9·11事件9周年演讲中的精彩片段作语料,探讨演讲中时态所具有的人际意义。希望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时态的非时间用法,增加表达人际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而》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学而》中有很多思想议题,各思想议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用“君子”之“学”把各章的思想串联起来。“君子”是在人伦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学”成长的,通过“学”成就的“君子”不仅具有人格的独立性,还保持了趋向于自我完善的超越性。“君子”是人伦的典范,促进了人伦关系的优化。人伦是人的现实的生存场域。“学”丰富了这一场域的意义内涵,从而以君子的人格撑开人伦而成圆道。“君子”在自我成道成德中促进他人成道成德,个体通过“崇德”深化人伦关系的伦理意义,并以个体成道成德为价值归宿。圆满的人伦场域与圆满的个体人生在这种伦理关系中达成一致,则可以说此为最高境界的圆满的善。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不成样子》将“有情的历史”作为小说对上个世纪50年代那段历史回顾与重述的基本原则,并藉此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以及解读历史真相。这样一来,小说从一开始就自觉摆脱了那种一度被追捧的故作姿态式的冷漠与客观,也不屑于对叙述方式的刻意强调与近于迷狂的形式主义的实验热衷,尽管小说中也描写了惶惑、动摇、不确定或者自我分裂与背叛,但这些都是用一种清晰而明确的语言叙述与表现出来的。情感与价值判断,始终渗透在《不成样子》的人物、主题和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历时久远,同当代人在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隔阂。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就是要以“历史眼光”和“现实精神”将古代文学的学习同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意识“推近”“拉远”,并在其间建立起一种“沟通”机制,在“推近”融入,和“拉远”审视中逐渐消除学生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学习障碍,取得良好的学校效果。  相似文献   

14.
萨克雷在现代心理分析理论诞生以前,将蓓基·夏泼塑造成一个幼年丧母、少年丧父的孤儿,于无意间从最大程度上成就了她在拉康心理分析模式三段论中的“缺失”。文章将以蓓基·夏泼的性格塑造为切入点,从拉康的心理分析模式三段论的视角,分析、阐述蓓基·夏泼如何成为一位维多利亚社会之“女”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杜林在批评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个人所有制思想时提出了个人所有制何以又是社会所有制的问题即“杜林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蕴含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社会理解为个人活动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又把个人理解为社会存在物,把社会和个人看作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财产之本质的时候指出劳动产品是一种感性的社会联系纽带,赋予了所有制以实践、总体性与所有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私有制作为所有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结果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对社会关系的控制,是人对人的剥削。社会所有制的目的则在于更好地保证个人对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利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真正的保障。因此,把社会所有制称作个人所有制更能体现其本质内容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